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2020-11-23曾微微麦联任吴红艳
曾微微,麦联任,张 玲,吴红艳
1.海南省中医院脾胃肝病科(海口570203);2.河南省职工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病变[1-2]。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变化,我国CAG的发病呈现出增多与年轻化趋势[3-4]。CAG多伴发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目前由Correa P提出的肠型胃癌演进模式已经被临床公认,在这一模式下IM为胃癌形成与进展的中心环节[5-6]。CAG伴广泛IM是指经胃镜观察可见胃黏膜多处出现萎缩与IM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结节状隆起等,病理提示胃体、胃窦、胃角等多部位呈现萎缩、IM或者异型增生(Dysplasia,Dys)。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获得临床广泛认可,能够更为显著的缓解患者主要症状,同时亦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病理逆转。本院研习中医理论自拟健胃益脾汤治疗本病,并开展此项研究以客观评估其功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CAG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后分别纳入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各纳入48例患者。常规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6~69岁,平均(51.78±8.97)岁;CAG病程1~12年,平均(6.73±2.31)年。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51.92±9.01)岁;CAG病程1~14年,平均(6.84±2.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西医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诊断[7],中医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8]。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舌质淡,脉细、弱者;③本院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CAG伴广泛IM的患者;④自愿参与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声明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Dys、消化系统溃疡、胃部静脉曲张、胃部癌前变或胃癌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期的患者;④有影响患者生存周期的严重疾病患者;⑤处于备孕、妊娠、哺乳期的患者;⑥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遵医用药的患者;⑦对于研究用药有过敏史的患者;⑧无法配合复查、研究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包括抑酸、增强胃动力、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四联治疗等。在此基础上给予摩罗丹(国药准字Z13021325)1~2丸/次,3次/d,温米汤或温水送服,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首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镜下病理积分、胃炎分期评分、肠化生分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的变化情况。
3.1 中医证候: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积分[9]。主症:胃痛,胃脘痞闷;次症:纳差、反酸,大便异常(便秘、便溏),倦怠乏力。主症、次症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计分,主症依次计0、2、4、6分,次症依次计0、1、2、3分。
3.2 胃镜下胃炎分期评分、肠化生分期评分:评分标准参考2005年版国际萎缩研究小组制定的胃炎分期标准(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与2010年版Capelle等制定的肠化生分期标准(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OLGIM)评估[10-11]。OLGA、OLGIM均分为0、Ⅰ、Ⅱ、Ⅲ、Ⅳ期,依次计0、1、2、3、4分。病理积分标准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评估[8]。胃镜观察胃角、胃体小弯、胃体大弯、胃窦大弯、胃窦小弯5个位置的萎缩、IM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0、3、6、9分。
3.3 实验室指标检测: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液样本3 ml,常规离心处理后取得血清,按免疫酶联法检测。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胃脘痞闷与纳差、反酸、大便异常、倦怠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
2 两组患者病理萎缩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部位病理萎缩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窦大小弯、胃体大小弯、胃角病理萎缩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
3 两组患者病理IM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部位病理IM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窦大小弯、胃体大小弯、胃角病理IM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
4 两组患者OLGA、OLGIM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OLGA、OLG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LGA、OLGI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各部位病理萎缩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各部位病理IM积分比较(分)
5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见表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OLGA、OLGIM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讨 论
CAG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具有病程漫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12-13]。我国CAG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且年轻化趋势。本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健康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且易诱发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其他病症。IM为CAG的常见并发症状,在目前临床公认的胃癌形成与进展机制中,IM均被视作独立危险因素[13-14]。有研究认为中医中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IM逆转[15-16]。对于阻断CAG向恶性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中将本病归纳入“胃痛、痞满、胃痞”等范畴[17-18]。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先天羸弱、后天失养而致脾失运化、胃气削弱、血气不足、胃络壅塞久而成病,偶遇外邪入体、时气变化使病症加重。因此临床治疗中应以益脾生津、健胃理气、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为要。本院据此自拟健胃益脾汤治疗本病,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益气养血、止渴生津功效。炒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补气、燥湿、安胎、利水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肾、脾经,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渗湿功效;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有温经通阳、发汗解表作用;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柔肝、敛阴止痛功效,主要用于脘腹、胁肋急痛、四肢拘挛疼痛;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肾、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固脱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功效;炒香附味辛、微甘,性平,归三焦、肝、脾经,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功效,常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等症;莪术味辛、苦,其药性温,归肝、脾经,用于治疗心痛、脘腹胀痛、饮食积滞、瘕瘤痞块等症;柴胡味辛、苦,药性微寒,入肝、胆经,有疏肝解郁、退热解表、升举阳气功效,在本方中取其疏肝解郁、清热作用;枳壳其味辛、苦,酸,药性微寒,归脾经、胃经,枳壳有苦降下行之性,善于行气消痞、宽胸利膈,是治疗气滞胸闷、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化之要药;炙甘草药性温、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益气复脉、补脾和胃功效,为补虚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病理萎缩与IM积分、OLGA、OLGIM评分均处于同一基线水平。通过治疗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提示本方可更有效的缓解患者中医主症与次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理IM与萎缩积分均优于常规组,提示健胃益脾汤在改善患者腺体萎缩与IM方面具有明确功效。治疗后观察组OLGA、OLGIM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提示本方在治疗胃炎与肠化生方面具有更为理想的疗效。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均高于常规组,提示健胃益脾汤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胃黏膜组织的功能与状态,对持续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