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11-23王芳孙林华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安徽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应用型

王芳 ,孙林华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0 前言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又一项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1]。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的通知,即2019-2021年,我国将面向不同类型的本科高校建设1万个左右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鼓励本科高校分类、特色发展。教育部同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的不仅是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是占全国本科高校90%以上的广大地方高校的一流发展。

在国家“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而转向应用型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寻求特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共同选择[2,3]。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因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构建与其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4]。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一直致力于培养各个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宿州学院2019版培养方案修改为契机,对宿州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以往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符合国家及最新市场行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现状

宿州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依托特色专业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及土木工程筹建,于2016年正式招生。作为新建专业,2016版交通工程培养方案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即公共课加经典的专业课的形式,旨在培养具备交通工程专业或道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生能够从事本专业相关的设计和管理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然而这种传统课程体系设置侧重理论和学术的培养,弱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显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相悖。另外随着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对交通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5]。

综上,目前我校的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目前社会经济及行业技术发展对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滞后现象。

1.2 现存问题

1.2.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我校交通工程培养方案主要是参照国家标准和其他有经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交通规划和管理,对于交通土建类课程涉及较少,这与当地及周边区域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离。而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交通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兼有技术、经济和社会属性,这也给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够灵活地处理实际交通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6]。

因此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重新进行梳理,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关课程,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1.2.2 课程内容陈旧,新兴学科不足

目前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按照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块进行设置,其中专业课程围绕传统的交通专业能力进行设置,即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对于智能交通、大数据等专业新兴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可能难以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在“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背景下,课程体系应与行业发展同步,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1.2.3 课程理论化严重,实践性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最大的区别是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以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过分强调学术性[7]。而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必然需要一系列的实践类和创新创业等课程的支撑。目前我校交通工程2016版培养方案虽开设一定的实践课程和专业实习,但这些实践课程主要以相关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为主,实习也主要以参观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忽略工作能力与课程的联系。

2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对双一流背景的响应

一流本科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模式都可能产生一流本科教育,因此需要各高校和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挖掘一流教育的内涵。

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旨在保持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又能获得各方面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5]。交通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工程、经济、能源、环境和法律等各个方面,因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基于此,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兼顾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既要注重交通专业思想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通过实践和自主学习形成设计、施工、咨询等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也要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能力。

2.2 对当前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响应

针对目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2019版培养方案分别做了相应改善,主要体现在:①构建了“通识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传统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增大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及素质拓展教育学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②增设了一系列与行业最新发展相关的新课程,如“交通工程仿真实验”“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系统动态仿真技术”“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等;③搭建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搭建递进式的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学校和国家相关政策,融入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计划。确保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专业相关实验和实践的基本技能,通过切身参与到与行业相关的工程实践中获得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和科研项目等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另外,需加强实践课程的实施保障和反馈环节,落实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加强综合实习的实施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并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资源,做好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工作。

2.3 专业特色的构建

交通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且交通问题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应采用厚基础和不同专业化方向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交通系统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我国交通仍处于交通设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对于道路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才需求量仍很大,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对于具备最新相关交通技能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辅以专门化的方向进行分类培养,充分拓宽学生的专业适应面。基于此,本次2019版培养方案分为道路工程、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控制三个方向进行培养。

具体的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1 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3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具体课程体系

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分学期和能力培养类别列于图2(即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中。其中每个能力培养模块的课程设置说明如下。

①通识能力培养模块,此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获得身心健康。首先,通过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课程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获得;其次,通过思修、近代史、毛概、马哲等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开设大学体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②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此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必要的工程制图和实验能力。通过力学、测量学、工程地质学、大学物理实验及制图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与工程相关的基本技能;通过道路与交通相关的设计、规划及控制管理类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初步获得相关专业能力。

③拓展能力培养模块,此模块包括分方向进行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其中方向课程体系围绕道路工程、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控制三个方向展开,同时加入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动态仿真技术、交通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等与行业最新发展相关的课程。实践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组成,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图2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

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版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积极响应“双一流”及“双万计划”等政策的前提下结合行业最新发展进行的,然而课程体系只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蓝图,其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证:①首先需要具备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②需要有效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学生作为课程体系的实施对象到底有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需要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反馈途径获得相关信息;③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实践体系的有效实施除了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还需要相关实习单位甚至政府政策的支持。针对上述问题,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师资的引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对外交流,及时获取最新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如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班级信息员反馈会等形式获得学生对于课程体系实施的真实感受;最后,要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争取与更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就业去向。

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根据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等持续完善,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