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学内涵提升的影响

2020-11-23黄桂福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能力

文/黄桂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文化遭遇冲击[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之大策,教育之大计。如何提升教师传统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2]。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从来不会过时,若能使学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崇礼尚礼,修身养性,磨练心志,便有利他们塑造健康的身心,教师就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就没有精神风貌,就没有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校园当中,使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更加丰富。对提高学生精神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不少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崇尚西方文化,“哈美”现象屡见不鲜。归其原因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缺少对本民族传统美德的信仰。年轻一代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找回民族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经典浸润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教学内涵的影响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认证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教学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当中的必备能力,随着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教学性质核心能力及组合条件也发生变化[1]。依据现代教学过程中的直接性,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注重少而精原则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提倡下,传统文化进校园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各种各样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其中一些活动看似新颖,但很多只是走过场,并未领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把传统文化与教师教学相互结合,不能一味贪多求全,一定要精挑细选,去粗取精,教师指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注重地方特色原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华夏大地的每一块土地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要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二要传承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气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内涵的创新点,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要全面展现出校园文化特色。

(三)注重渐进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周期渐进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与现代理想有一定的距离感,不能一蹴而就,难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思想领悟,让学生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得有一个过程[2]。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师教育方式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把目光放长远,注重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师教育内涵结构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形成,与各个要素相互融合,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核心能力群

1.知识提取能力

知识提取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这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质量、教学科目内容的分析、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等等。知识提取能力界定范围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分析、判断和理解影响教学诸多因素的能力,能够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科的动态发展。其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准确分析,并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必须具备了解学生特点等信息的能力,掌握学科前沿信息。

2.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教学监控的对象,及时反馈和评估课堂效果,控制和调节课堂节奏,充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制的完整性,包括学生状态监测,教师教学状态监测、教学课堂环境监测,等等。将此监控能力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中,同时设置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经典诵读、汉字听写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

多渠道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不断丰富教学体系。

1.现代网络教学媒体能够便捷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应积极创建校园传统文化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传统文化以音频、视频的形式传播,将现代化平台融入教学网络体系中。

2.倡导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

将地方文化遗产、传统戏曲等融入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中,不但会提升课堂的丰富程度,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可谓是一箭双雕。要鼓励语文教师结合校本教材和传统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纳入校本课程开设中。

3.在教师教学中安排传统文化教育

在晨读晚诵活动中安排经典诵读,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读经典、爱经典的习惯。在“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中,通过学校举办图书展、班级设置图书角、办讲座、开沙龙活动等,营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共读经典。

4.通过学校社团传播传统文化

设立文学社、书法社、诵读社、戏剧社、汉服社等,让各社团都形成一股中坚力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通过实践活动,校园教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聚集核心素养,把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形成一大亮色。当然,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尚需要不断学习,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