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0-11-23石勇李兴迪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高职

文/石勇 李兴迪

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的思想理念,高职院校是我国劳动力市场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供需问题的矛盾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因此,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教育重视度低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教育过程中,普遍缺少对就业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知,导致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度较低,并未与高职院校其他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就业教育观念仍然处于传统落后状态。对学生的就业教育课程设置,通常是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即将离校时开展教学,没有从学生的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去综合考量,导致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1]。长期的固化理念导致就业教育通常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一个学期开展课程,这种方法的确能够让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技巧,为学生即将迎来的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这种就业教育形式并未深入挖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无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整体来说,高职就业教育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效果不佳。

(二)就业教育内容单一

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已经开设就业教育课程,成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实际开展就业教育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课堂是就业教育的主阵地,就业教育形式单一落后,无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和认知,通常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仍然对自己本身的能力素质缺少认知,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市场了解甚微,对高职学生全方位认知自己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此同时,就业教育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对学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价值。就业教育在为学生讲解求职技巧,以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过程中,并未立足于当前的市场动态和社会发展趋势,没有结合企业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许多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通常是选取学生兴趣较高的教学素材,这些作为就业教育内容,与当前的就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不利于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知[2]。

(三)就业教育队伍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在院校内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该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范围较广,繁琐的工作事务影响了其职能发挥。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当前并未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该项教育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或思政教师承担,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本职工作,难以保证就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部分高职院校有专门的就业教育教师,但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均是由其他岗位直接调过来,缺少对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由于并未接受长期系统化的培训,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二、解决高职就业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就业教育体系

想要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则是加强对就业教育的重视度,并不断更新就业教育思想理念,构建完善的高职就业教育体系。就业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为学生介绍就业知识和技能,而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协同配合,保证就业交易体系的正常运行。高职院校可选取领导人员、专职人员以及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设立就业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与此同时,就业教育并不是毕业生的专属教育,应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就业教育,从高职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就业教育,促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应包括专业学习的引导,应从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预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每个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就业教育内容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学科设置,不断作出调整和优化,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拓宽就业教育渠道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效果,必须不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促进就业方式,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实习就业等通道,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就业平台。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招生,以及办学,学生毕业后则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入学之初则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不会出现由于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实施就业教育过程中,想要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必须加强软件以及硬件设施建设。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业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教育师资团队,就业教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个体分析能力,运用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以及指导[3]。高职院校应定期为就业教育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就业领域的专家到校指导,为教师教学指引正确的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也关乎着高职院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想要真正提高就业教育效果,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不断进行就业教育的改革优化,促使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高职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