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2020-11-23张国俊郭砚荣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学科

文/张国俊 郭砚荣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徒制因此而成立并得以发展。面对区域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规划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如果仍采用原来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那么学徒制难以发挥自身作用,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若想要高效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则必须迅速地培养出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据此,重新设置课程至关重要。只有课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培养人才的专业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学徒制课程没有得到改革

学徒制是各高校为了快速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衍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帮扶的学习方式,来满足社会对某个专业人才的紧缺。由于区域产业的发展较快,对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学徒制的方式,快速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进行课程的优化,但目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改变课程的设置,而是与原本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同,使得学生很难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拖慢了教学的进度,导致学徒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

(二)专业定位问题

由于区域产业发展迅速,加大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压力,使得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律是,只有不断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够达到迅速培养人才的目的。很多学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学校认为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机”+“电”,因此,学校广泛开展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较多,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2]。相反,还会使学生无法掌握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同时涉及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是很难理解。这样发展下去,学生的专业素养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选择问题

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为了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一般来看,区域产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要求较高。因为这个专业自身涉及的学科较多,使得学校对教学课程的管理较为困难。部分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学习所有知识,就将这些学科全部都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引起知识体系混乱。同时对区域产业的影响较大,区域产业无法得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只能通过聘用其他专业的学生,然而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专业知识不足,浪费了企业的成本。

二、应对措施

面向区域产业的高职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区域产业的背景。因此,课程设置必须要与区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其次要考虑的是,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基于社会发展产生的,为的是快速地培养出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立有针对性的课程,避免拖拉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率。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机电一体化,是将机电进行有效的结合,而不是单独进行教学,或是进行广泛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迷茫,最后对这门学科丧失了信心。学校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区域产业的需求,将两门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3]和《可编程控制器实训》[4]教学时,可以将两门学科进行合并,改成《PLC应用技术》[5]。两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两门学科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相互应用来提高效率的。除此之外,通过与区域产业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面向区域产业高职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根据学徒制的特点,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时,应考虑交叉式教学得不足之处,避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只有科学设置,才能促进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