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求职情况
2020-11-23谢懿涵
文/谢懿涵
一、中日两国企业在雇佣方式上的差异
日本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以终身雇佣制为前提,“新卒一括採用”为基准。“新卒一括採用”的中文意思是应届毕业生一并录取。日本企业会在每年招聘季大量录用应届毕业生,招聘岗位类型一般只分为“综合职”和“一般职”两种。在日本企业中,担任“综合职”的员工为公司主体,企业随时都可能调动综合职员工的工作岗位,旨在让员工通过不断的职务变动,积累各种经验,成为复合型人才。而“一般职”以辅助类工种为主,一般职员工没有任何晋升空间[1]。虽然近年日本人的就业观也在变化,跳槽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在日本终身雇佣制还是主流。
在中国,自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企业类型增多,但是中国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一般不会和员工一次性签订终身雇佣的合同。而且在与员工签订的工作协议中,都会明确员工的服务时间和工作内容。企业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不是经常调动员工岗位,更换工作内容。
中日两国在雇佣模式上的差异,和两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等不同有关,所以在日本求职就业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理解和适应日本模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二、中日两国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方式上的差异
因为日本企业大都采取终身雇佣制,所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十分慎重,程序复杂。首先企业会面向有意向应聘的学生召开宣讲会,然后删选应聘者的简历,在日本手写求职简历是不成文的规定,且简历上不能有任何涂改痕迹,否则就是对企业的不尊重。简历通过后应聘者需要参加企业举行的统一笔试,笔试合格后,经过4~5次面试,企业才会向最终合格者发送“内定”通知。所谓“内定”就是企业与求职者达成就业雇佣意向,求职者毕业后可以进入该企业工作[2]。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如果在大学毕业前拿不到任何一家企业的“内定”名额的话,意味着即使自身能力再优秀,今后得到终身雇佣机会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日本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准备求职,平均每个学生大概会参加30家企业的应聘,如果企业的招聘时间和学校课程冲突的话,日本学生都会优先去参加企业的应聘,学校的任课教师也都能理解学生的选择,并不会为难学生。
在中国,企业针对应届生的常见招聘从形式上区分一般分为两种: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校园招聘一般情况下以招收应届生为主,企业会直接去学校开宣讲会,也会在企业官网发布招聘公告,公告就会有比较严格的学历、专业要求和岗位说明。社会招聘会多渠道不定时发布招聘需求,对于工作经历、项目经验会有较高的要求,且招录人数少。在社会招聘中,应届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应聘时优势并不明显。
由此可见,两国企业在招聘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日本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明确的岗位要求,因为以终身雇佣为前提,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所以重视应聘人员的潜能。而中国企业看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对招聘岗位有明确的职务说明,因事设岗。所以这也造成了中日两国应届生在求职方式上的不同。
中日两国应届毕业生求职情况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①求职开始时间不同。日本学生普遍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准备求职,其实在世界上所有应届生中,只有日本学生在毕业1年半前就开始找工作。中国大学生一般在毕业前夕开始准备求职工作,甚至在毕业后开始求职的学生也不在少数。②日本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不会设置具体的岗位要求,比起应聘者现有的工作能力,企业更加看中应聘者是否具有潜能,企业会在员工入职后对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中国企业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布具体的岗位要求,重视应聘者现有能力是否和岗位需求相匹配,员工入职后企业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在员工培训上。③在日本,企业并没有通过实习,直接招聘实习生入职的惯例。在中国,学生在校期间都有实习课程,一些在实习期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也会直接录用学生。
三、日本企业招聘留学生的概况
根据日本调查机构JASSO在2017年对在日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报告中显示,高达64%的留学生有意向在日本就业,但是其中成功就业的人数只占半数,留学生在日本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首先是在日本招聘留学生的企业占比问题。根据日本人力资源公司RECRUIT在2018年的调查报告中显示“2012年到2017年,每年有20%左右的企业招聘留学生”[3]。虽然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外国留学生,但是日本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招用留学生的企业数量近几年都没有显著提升,但是随着日本留学生数量的扩张,每年计划在日本求职的留学生数量却日益增多,致使留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
其次是日本企业对应聘留学生的评价标准问题。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有75.6%的日本企业在招聘留学生时,最重视方面均定为“日本语沟通交流能力”。日本企业在面试时,不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是理科还是文科,学校成绩如何,对应聘留学生的要求都不仅仅是会说日语,而且要和日本学生一样能够读写日语,甚至在人际交往上有优秀的沟通能力,高情商。虽然外国留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同于日本学生的特质和优势,但是日本企业并不看重留学生的个性,而是需要所有员工有同样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观念,这也是日本企业招收留学生比例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日本企业的招聘方式问题。近几年,为了改善外国劳动者的就业情况,日本政府在东京、名古屋、大阪这几个外国人口较多的城市专门设立了“外国人雇佣服务中心”这一机构。有意招聘外国人的企业和有意向在日本就业的外国人都可以去该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根据登记信息,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甚至组织大型的招聘会和面向外国求职者召开就业相关的讲座,工作人员也会为外国求职者提供帮助和指导。但是一般在服务中心登记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招聘外国劳动者的数量很少,所以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外国劳动者的就业率。根据DISCO的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日本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并不会区别对待应聘的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笔试题目和面试的标准一视同仁,不会对留学生有特殊优待和考量。从留学生的立场来看,本科生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研究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要开始准备参加企业的招聘,和日本学生在同样的平台,同样的录用标准,同样的招聘流程下进行岗位竞争。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日本少子高龄化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积极地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动外国留学生就业率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1.虽然日本政府鼓励企业积极招聘外国劳动者,缓解国内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但是日本企业独特的雇佣模式和招聘方式,导致了较高的排他性,外国劳动者很难突破招聘环节的层层考验,而且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日语沟通能力,这也把一些日语虽然不出众但是专业能力很优秀的求职者拒之门外。2.日本企业在面试过程中看重应聘者的共性而不是多样性,企业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性与和谐性,不接受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即使录取外国籍的人员,也会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保证组织内部的统一性。3.日本企业应届生一并录取的模式,很多留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大学所学的专业和大学成绩都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招聘时也不会有岗位要求和说明,录用后企业统一分配部门。有些留学生在入职后也会因为适应不了企业文化而离职。
日本企业的招聘模式是否能真正录取到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雇佣模式是否能保证人才的多样性,笔者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