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双师型”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2020-11-23邱向英
文/邱向英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以高职院校为主,必须要强化在“双创”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高职院校需落实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且高职院校还需要在“双创”背景下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双创”背景下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计划[1]。“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
二、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现状
(一)培养环节较薄弱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引进人才,在人才引进后却又忽略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内部也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培养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观念落实,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双师型”教师自我能力的培养;第二,培养内容不合理,高职院校内部设立的培养内容仅仅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忽略了对“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培养模式单一,高职院校还对“双师型”教师沿用校内培训模式和岗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过于单一,无法体现教师培养的开放性[2]。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时间较短,导致管理体制建设较为落后,也并未形成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管理机制机械化,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主要是由外聘教师、专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所组成,每一种类型的教师队伍都未就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3];第二,管理思想老旧,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仅仅只注重于对学生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也并不重视“双师型”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根深蒂固,大部分高职院校现如今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师评价机制,如此便忽略了“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复杂性和独立性,导致评价机制过于落后,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无法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更是会进一步阻碍学生的发展,更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质量[4]。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创建教师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在院校内部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宣传,让在校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师心中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教育观念。在创业创新的背景下,国家极其重视教育的发展,并规定了在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作为“职业教育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向外界有效地宣传职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双师型”教师对自身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高职院校内部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为在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创新人才在院校内部担任教师,并在院校内部建立专门的教师培养基地,从而将基地作为教师培养的平台,让院校内教师和院校外教师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氛围,且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的队伍素质[5]。为了充分满足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可在高职院校内部选拔出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为其在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其作为其他教师的榜样,从而激发其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转型,进一步发挥出他们的教学热情。
(二)构建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高职院校当前普通师资队伍的特征,从根本上构建整合管理、分类管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是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所构建的,针对高职院校内不同的师资队伍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其中需要重点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管理,而对普通师资队伍和外聘师资队伍则可进行次要管理。针对“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内部应当实施人性化培养和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全面发展为主要的目标,突出对“双师型”教师在思想、行动上的人性化管理,并积极制定有效的培养体系,实现高职院校和“双师型”教师的共同发展。针对高职院校普通师资队伍要实现参与和服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在运行机制、教学管理、薪资待遇等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的水平,并积极鼓励普通师资队伍参加院校内部开展的各项活动,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针对高职院校外聘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当采取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刚性管理来规划相关制度,以柔性管理来规划教师的相关行为,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对教师进行管理。高职院校在分类型管理的基础上,应当协调好各种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对教师的有效管理和全面管理。
(三)创新现有评价机制
按照高职院校的定位级别、人才培养方向、办学种类等将师资队伍分为“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教师、教育型教师等类别,并按照上述类别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其中“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机制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岗位实践技能,应用型教师的评价机制则注重学生是否具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教育型教师评价机制的重点则在于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结构等。然后由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共同组建评价机制,为了弥补现有评价机制的缺陷,需要按照“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来重点考核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并由多方主体共同搭建成为一个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保障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双师型”教师资源开发、教学能力实践等方面,改变以评价结果判断教师教学成果的思想,从根本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全面性发展和专业性发展。
(四)扩展教师发展平台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是保障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这不仅仅影响着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现递进培养、差异培养、整体培养等,这才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对“双师型”教师的递进培养主要是在整体目标建设下,增加“双师型”教师的短期发展目标,从而在短时间内及时进行递进式的培养,进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差异培养主要是指按照教师不同的学科、年龄、性别、能力等情况,合理设计出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从而保障“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整体培养则是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按照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来实施,教师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综合性工作,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具有全面建设和全面引导的特征。为了全面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全面扩展“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平台,首先,加强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实现企业和院校在资源上的共享;其次,积极应用高职院校中优秀的教师资源,在院校内部开展多种活动;最后,鼓励“双师型”教师参加,从而帮助其快速进步。
四、结语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师资队伍,比如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完善管理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开放教师发展途径等,为高职院校培养实践技能、专业理论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