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

2020-11-23马韦伟高燕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学科专业

文/马韦伟 高燕

为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我国高校普遍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在拓展学生知识方面,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大学本科阶段实施大类招生,尝试“2+2”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本科适时增设了媒体整合技术相关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专业设立了数字传播技术应用等课程;在培养专业能力方面,根据媒介类型加强学生“采、写、编、拍、摄、录”等技能训练,试图培养某项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体现了高校传媒专业在新媒体时代培养人才对知识和技术的苦心坚守,但未能精准把握媒体发展趋势的智慧。

现实中,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与媒体相融合产生的“智媒体”平台正使传媒产业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不仅增进了传媒受众的感官体验,还提高了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现有的传媒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相对固化的学科范式和规范洗涤,而传统的传媒专业学科以其学科目标、学科方法和学科符号系统的形成滋养着学习这一学科的人,也同时束缚着试图发展和突破它的人。秉持知识中心主义的教学方法,将严重阻碍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继而无法有效落实构建学生创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1]。

面对传媒学科专业从文工交叉、艺工兼修,文艺工打通转向新文科、新工科和新艺科融合发展,考虑到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精力的有限性,应挑选出哪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怎样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新传媒发展、如何提高学生本体知识和能力,进而保障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值得高校深思。

以实现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为目标,当前大学传媒类专业课程正面临着现实的困境,需要合理设计大学传媒类专业的课程,充分发挥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这才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课程结构设计

由于学校办学理念、学科基础和所在区域位置有差异,每所学校开设的传媒类学科专业不相同,即便是开设了相同的专业,其专业内的课程体系结构也会因自身的招生生源情况、优势师资力量而不同。

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必然带来创新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的多样性,进而满足传媒业对于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时,重点需要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处理好通识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等的关系。由公共基础平台、技术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以及专业方向模块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按一级学科门类搭建公共基础平台,按二级学科搭建专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平台,各专业按社会需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相互联系、逐层递进[2];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设类似如批判性思维课程、学科拓展活动课程等的课程。另外,要将培养创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一门课程目标里去,让前者来指引后者的实践,但又不能简单地把某一门课程作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某一项目标的全部。

二、教师角色设计

教师角色设计的实质是怎样处理教师和学生关系,体现了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不同角色的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同,所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不一样。传统的“课堂统治者”的角色,“我不讲学生就不懂”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根源。学生创新知识、能力等发展只能存在于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要靠自己去实现。

这是教育的内在规律,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获得个体主体性,而创新基于个体的主体性发挥,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扬弃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主体性,其作为个体的特殊性也将随之泯灭,教育便又倒退回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工业时代,培养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启发学生思考的引导者、融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发掘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点燃学生创新火苗的燃灯者,充分发挥出自己选择教育资料、激活知识、促进思考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设计

创新不仅需要开阔的视野,还需要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尤其像传媒这类具有很强时代特性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处于主导地位,他及时将最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媒介及其传播特征和专业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成果引入教材、课堂,可以使大学的课堂教学处于学科前沿,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应创设情境,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创造潜能一起还原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培养其对媒体变化的响应能力和效率,锻造其选择和组合知识的能力,激发其获取和传递知识的乐趣。同一门课,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个人潜质,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层次模块重新设置课程内容,重点在高级层次模块选拔创新人才进行培养,融理论、实践、自主研学、网络助学于一体。

此外,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究、独立发现,而不是迷信、盲从、墨守成规。由此可见,以“独创”为特色的创新思维是一种个性化思维。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能力等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实践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习明纳、PBL……但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重点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讲授与探究、整体与部分、个性化与个别化、课内与课外等之间的关系,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通过情景介入,实现师生全面互动,让学生高度投入、自我反思,使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还要重视课程作业设计,除了一般性作业外,可以布置一些附加题作业,大作业和小组作业,通过难度较大的附加题作业使教师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好学生,加强个别培养;通过大作业和小组作业培养未来传媒人的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的能力。此外,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师生课外交流。

五、课程评价设计

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课程评价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状态和本人教学效果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与导向、检测与诊断、区分与优选、决策与控制”等方面。过去,由于课程评价内容大多停留在对知识掌握上,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开放性,重结果而轻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质上很不成功,必须改革这种课程评价。要采用成长性、发展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评价内容体现培养新媒体时代创新人才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在评价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任务与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匹配;把学生平时创新活动参与的表现,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成目标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拓宽考核知识的面,增加应用、创新和课外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创新能力体系的考核;同时注意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及时性的反馈,建立学生的个人“学历”档案。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