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1-23孙小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文/孙小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学习、生产方式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新导向,尤其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之下,我国需要朝向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这既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高校转型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要立足于现代教育体系,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塑造,共同助力国家朝着创新型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教育始终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近几年,我国高校不断地朝向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收获了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校都在转型的过程中进行了自身的重新定位以及教育模式的整合,在加强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在高校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创新思维,从而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然而高校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些高校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创新性思维指导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不高,同时只在理念上进行支持是不够的,高校同样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在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当下很多高校缺乏这方面的支持,而且为学生所提供的创业渠道也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束缚了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的正确认知

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中,拥有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工作是很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职业追求。长期以来,考公务员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前的首选,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创业是一种良好的就业选择,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创业积极性,对于就业创业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并不会主动接触就业创业的知识,对于相关能力的塑造以及关注也较为欠缺。固有思维模式的局限和影响,导致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学时困难重重。

(二)多元主义思潮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心态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带动之下,当下的大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影响不仅仅源于高校环境中,多元主义的思潮让很多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只以自我为中心,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方面只关注自身的感受,缺乏综合性考虑,甚至将追求自我作为就业时的唯一考量,导致最终出现消极心态和挫败感。实际上对于就业创业这一选择,大学生需要有平衡的认知,避免片面性思维的影响,价值观也要能够与时俱进,避免由于心理抗压能力差而导致对自己的放松管理[1]。由于当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是较为矛盾的,想要追求理想又被迫接受现实,这些问题都能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心态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偏移,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政策法规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难

为了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支持,然而从法律的角度上看,这些相关支持政策并不健全,很多大学生在投入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仍然受到阻碍,大部分支持性的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个体身上,而且信息流通机制和渠道的不畅通也会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办法及时地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信息,不仅错过了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期,也会因为信息不通畅导致创新创业失败。

(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很多高校虽然与时俱进地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指导课,但是在这些课程中,教师仍然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不够灵活和与时俱进。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参与程度也不高,同时高校并没有根据理论课程配备相应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和认知无法和实践进行交叉,校企合作模式也不健全,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

三、高校转型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更加健全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高校要认识到在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自身重要的引导性作用,高校只有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此,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自身的社会资源,通过聘请专业的创业就业教师加入学校,或者为学生开辟就业专题等讲座,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与时俱进的就业创业知识内容,这一举措也是完善信息沟通与发布机制、畅通信息渠道的有效策略。

除此之外,对于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校也要注重通过创办协会、安排指导教师的方式,定期向学生公布就业创业的国家最新举措,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机会,并降低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系数[2]。高校也能够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以及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方法,运用更多维的教学理念切入学生创新创业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以及指导,从而帮助大学生真正实现创业实践的成功。

(二)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教育范式的改革

对于转型期的高校来说,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所以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以此带动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针对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做到转变,激发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创新创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根据创新创业的开展情况,制定一套学分激励制度,让学生能够将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学分获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能够转变以往固有的学习思维,真正投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以及领域之中,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释放个体潜能、创造价值。而高校要做的正是基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改进,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新型的范式,在校内进行推广。

(三)依托“互联网+”开展就业创业实践

就业创业的教育离不开实践的支持,高校要能够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重新看待创新创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创业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现舞台。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例如使用专门的APP或者开设网站,提供线上的信息咨询以及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了解创业的整个模式以及链条特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四)构建“创新教育+实训基地”的新型实践模式

高校除了要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方式鼓励学生构建创业团队之外,也要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了解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生产需求以及个体消费需求,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行业前景的整体把握[3]。对此高校可以和企业之间形成双向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感受创业的实际情境,在创新教育和实训基地双管齐下的影响下,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立体思维,让学生在企业中将自己的认知理解重新带回学校,和教师同学进行分享和探讨,然后再带着新的认知和理解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切实感受创业情境的基础之上,学会把握市场规律、做出及时的改变,这也是提高个体创新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五)注重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塑造以及责任意识培养

高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相关的技能之外,也要立足于个体的精神品格,让学生能够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这也是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的关键[4]。对于创业精神、创业责任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以“工匠精神”为职业态度,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要让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在辨别就业创业机会的同时,注重通过合作整合资源,避免盲目跟风,为学生做好就业创业思想认知和道德品行方面的准备。

四、结语

在高校转型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时需要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外部环境的特点,针对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教学范式的改革以及更新,也要在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机会,通过实训基地的辅助,帮助学生加强对创业的深刻认知。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来说,要将就业创业作为抓手,实现高校转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真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层面的动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