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2020-11-23马永洋
文/马永洋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高校学生在步入校门之际,身份、角色、思维观念较高中发生变化,自我意识、自我观念、自我评价逐渐增强,高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向社会人员转变的联接点。因而,高校的重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对自我有清晰、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性格特点、生活习性、思维习惯、行为特点进行全面解剖、综合分析、多视角观察、立体化组合,从而对自我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做到对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
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肩负起对学生择业、就业负责的任务,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继而将个人价值、集体价值、社会价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寻找自我、直面自我、实现自我,对个人优缺点作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为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1]。
(二)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择业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对学生人格塑造、职业技能培养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为有效将这一理念贯彻于高校教育工作中,并将其理念立体化、可视化、定量化,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应运而生。就业的总体压力非常大,为此,各大高校必须针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地规划,从而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择业及日后发展中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立志”,对未来职业生涯做一个系统性规划,结合自身特点,知晓自己“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从而在就业面前合理择业、审慎择业,在毕业之际铺天盖地而来的招聘浪潮中,明晓自己想做什么,从而做到择不慌乱,审慎选择。
(三)有利于尽快适应社会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存在起到阻碍的作用。因而,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涯之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有利于规范自我行为。高校毕业生在完成职业规划后,有利于对大学生涯的生活学习进行合理引导,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对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能力、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侧重,比如毕业寻求新媒体运营工作的学生便可在大学期间学习PS、PR、视频拍摄、剪辑、文案编辑等方面的技能,从而为毕业生寻求岗位、开展工作夯实根基,尽快适应社会,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最终实现就业目标与职业规划相统一的愿景。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临时性较强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生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应贯穿于大学生高校生涯的全过程,并且成为其学习生活的行动指南,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确保其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时,往往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在学生毕业之际开展职业规划宣讲工作,往往具有“临时抱佛脚”的特性,错过了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黄金时期,高校负责人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时效性存在疏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无法充分彰显,未对学生起到实质性帮助,再加之部分学生对自我定位不清晰、不合理,过于模糊,导致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生活,在就业之际显得手足无措,这种现象是对自我的不负责、家庭的不负责、社会的不负责[2]。
(二)流于形式化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以纸质版的形式粘贴在宿舍床前或者书桌旁,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真正贯彻落实方案的人员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在职业选择上受家庭、学校、朋友观念影响较大,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实际落实中存在惰性,再加上缺乏第三方的监督,自律意识、自控意识较弱,职业规划中的总体方案仅仅停留于纸面,并未将其从真正意义上落于实际行动中,职业生涯规划与预期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导致实施质量大打折扣。
(三)可操作性较差
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一方面是确保学生毕业后寻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生活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和规划。无论是从过程上还是结果上看,职业生涯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对学生的实践具有较好的引导价值。然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学生在对职业规划措施实施时存在诸多问题,落实过程中层层受阻,上一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下一环节工作开展难以开展,究其原因则在于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目标制定过高、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抑或过于空泛,具体措施难以制定,实施细则具有不可执行性。因而,部分高校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往往因一个长期方案无法贯彻落实时,不得已寻求另外一种方案,常常表现出“常立志”的状态。由于无法系统地完成一件事,导致学生的时间、精力被大量损耗,不利于集中精力去提升自我技能,甚至造成择业上的失败。
三、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解决方案
(一)牢牢把握职业生涯规划黄金期
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对学生的命运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高校负责人要予以高度重视,抓住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黄金时期,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塑造时,提早对学生进行教育,秉持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讲,做好早打算、早动员、早宣传的准备,确保学生早规划、早实施,将职业规划的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和精髓在宣讲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呈献给学生,确保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让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书与学生身心特点、成长轨迹紧密结合起来,多位一体,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赢在就业起跑线上,跑过竞争终点站。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永葆竞争意识
为确保学生在竞争中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最大化彰显,应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激发起来。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专门的档案,每人一档,并安排专门的教师对人员进行督促,对学生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不定期对学生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保证学生在切实地操作而不是空谈计划,可以将档案内容细化为专业成绩、社会实践成绩、自我分析测评、每月成长轨迹、长处与不足之处等评价标准,对其进行量化、全面考核,多方努力,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稳定实施。与此同时,家庭、学校双方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可以根据自身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客观性建议,供学生借鉴,而不是凭个人之见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一刀切,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做到自我负责。除此之外,学校、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宣讲时代发展趋势、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提早着手准备[3],通过大学生涯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技能,从而在步入社会之际,稳操胜券,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方案实际化规则精细化
科学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目标,帮助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针对部分高校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内容过于空泛、空洞,不切实际、具有理想性这一问题,高校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兼顾学生家庭情况,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确保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方案时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可操作、具有可观效果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除此之外,要辅导学生制定精细化的规则,将每一天、每一周需要做的内容列清单,比如一周需要制作几个excel表格、整理几份word文档、听诵多少篇外文演讲、需要结交多少个朋友等,继而将每一周的任务进行量化,做到“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从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继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让高校成为为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场所。
四、结语
高校在学生踏入校门之际,应提早做职业规划动员活动,早宣传、早策划,牢牢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期,秉持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协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立足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且确保方案具有可实施性。除此之外,学校、家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突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竞争意识侧重培养,使学生常葆年轻之心、进取之心,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细则明确化、精细化,继而具有可操作性,让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给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