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培养意志品质的研究
2020-11-23郭文坚
文/郭文坚
意志品质,包含了果断性、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多个方面,既是人心理过程的核心部分,也是展现人们心理活动水平、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优良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大学生当前就业、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品质,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保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大学录取人数增多,大学生大都缺乏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等优良的意志品质。加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边缘人阶段,虽然已具有成人身份,却无法胜任成人角色,导致大学生产生矛盾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发展[1]。对此,如何在生活中以及就业中提升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进入社会、承担责任,成为高校教育重点。
一、意志品质的简单概述
意志品质,主要是指成人意志构成的多种因素,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其中,自觉性主要是指人们对自身行动的目的、社会意义明确,能够主动通过行动目的调节并支配自身行动。作为意志第一品质,自觉性贯穿意志行动全过程。通常自觉性较高的人能够主动听取别人意见,却不盲目尊崇,而是汲取对自身有益的部分,能够独立确定实际目标,自觉克服种种困难,不为各种利诱所动,还能自觉反思、科学评价行动过程与结果,更好地完成任务[2];果断性主要是指人们是否明辨是非,合理采纳决定并执行。果断性高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决断,使行动顺利开展。当行动过程遭遇困难需要改变时,也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在做出新决定时,不犹豫、不畏惧,为顺利完成行动提供保障;自制性主要是指能否控制与支配自身行为的品质,自制力强,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外在因素引诱、干扰,能够控制自身情绪,制止外在影响,坚持完成行程;坚持性主要是指意志行动过程是否坚持自身决定、克服种种困难、实现既定目的的品质,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能长期处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状态,不因内因而改变。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征
(一)自觉性整体提升
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个人志向、未来发展已经基本确立,行动目的性与自觉性明显提升。多数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定向已经明朗,甚至制定了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能够自觉根据所设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排除万难,力求实现目标[3]。大学生作为社会“边缘人”,为更好地进入社会,通常会思考人生目标、未来发展,自觉规划人生,设定大学生活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如:部分大学生会在休息日、寒暑假找工作、做兼职,即使部分工作报酬非常低,仍然为学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而参与其中。还有部分大学生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培养自身各项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而一小部分大学生存在自觉性下降问题,进入大学之后,或是缺乏教师监管的原因,而且缺乏目标,导致部分学生懈怠下来,浑浑噩噩,自觉性不足,将恋爱、玩游戏等作为生活主旋律,肆意挥霍时间,因此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后,极易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长期性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地进行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最早来自原生家庭,学生未进入大学前家庭及社会给学生灌输的一个思想就是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免出现偏颇。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只将重点放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一做法应该进行改变。从高中步入大学,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期过渡到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渡期如果缺少了指导教师的监督,学生会感到迷茫,学习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也产生了不稳定性。
(三)自制力稍显薄弱
大学生在不断学习中,知识与经验不断增长,自制力明显提升。此时,众多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已经可以理性思考并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调节、克服了盲目冲动,为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然而,仍有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尤其表现在手机依赖性上,智能手机功能繁多,丰富了大学生生活,却也增大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手机成瘾,自制力不足,在定下计划后,往往因沉迷手机或其他因素而时间管理不当,影响了计划实现。
(四)果断性欠缺
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处于父母与学校的保护之下,极少面对挫折,且部分大学生一步步走到现在,大多是在家长与教师指引下达成目标。该种情况下,大学生会缺乏果断性,依赖性强,也阻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在长期处于教师与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希望成为一个能够决定未来命运的人。而大学生活本身自主性较强,学生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标新立异。但现实情况是,大学生无经济收入,心理并未完全成熟,面对陌生环境,仍具有一定依赖性。
三、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意志品质提升路径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已经成人,却并未具备承担成年人责任的能力,心理成熟度并未达标,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极易放弃。像大学生自制力不佳、果断性不足等因素,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发展。下文探讨如何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意志品质。
(一)树立正确目标
当代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一部分意志力增强,一部分却意志力下滑,甚至沉迷于手机、游戏中,究其原因是因前者有坚定的目标[4],而后者因进入理想院校,认为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目标,进入大学后就等同于到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导致大学生出现了盲目、得过且过的现象。为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高校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让当代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努力。人的意志力是在一系列目的性行动中展现与发展的,大学生能够在目标指引下不断克服困难,锻炼自身心理水平,发展自身意志,在不断努力学习、完成目标过程中,大学生意志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树立正确挫折观
人的意志关系到克服困难的能力,而认知则影响着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及生活困难时,必须对其有个正确认识。在学习工作中,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因从未遭遇挫折、认知不足对挫折产生畏惧心理,最终被挫折打垮。因此,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创设“情景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就业指导应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职业追求目标的有效平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应只是简单的解读理论和解答问题,应成为就业能力和意志品质潜在的培养者。
(三)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磨练大学生意志
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时,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活动,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大学生意志力方能不断提升[5]。在实践活动选择中,指导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内容,如:社会考察、志愿者活动、社会运动、军训、演出、兼职等,以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磨练大学生意志提供帮助。否则,若大学生本身兴趣不佳,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极易在短时间内打垮大学生的意志,最终影响锻炼效果。如:某学生因被家长娇生惯养,自身的意志薄弱,对于社会实践、军训等学校的集体活动较为抗拒,此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教育,对人格失衡进行矫正,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感,协助大学生找到意志品质培养的着力点。
(四)锻炼大学生体魄
从表面上看,健康体魄与心理意志无关,但若一个人具有强健体魄,其必然经过无数的锻炼,而在锻炼中遭遇的痛苦、困难等也是对人意志的磨练。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在学习与工作中,能够保持愉悦心情进行意志行动,当遇到困难时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相反,若大学生身体素质欠佳,常常处于病态,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必然遭遇体力不支与精神不振状态,在遭遇困难时就难以发挥自身能力。对此应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高校的学生社团较多,在这一组织中开展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挑战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另外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偏远山区支教项目中,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意志品质不仅影响着自身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壮大。对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更要重视提升意志品质,通过树立正确目标,引导大学生始终朝着目标前进;提高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认识,树立正确挫折观,可以避免大学生在无法实现所树立的目标时被挫折击败;带领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大学生意志,锻炼大学生体魄,将意志品质培养渗透到综合素质提升各个方面,能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