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促共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机制
2020-11-23高梦真展茂浩
高梦真,展茂浩
(1.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2.青岛财经职业学校,山东 青岛 266100)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在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演化的空间体,其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1]。除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96个试点单位以外,“体育旅游小镇”“体育特色小镇”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小镇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化”“模式单一”“特色不明”等问题频发。为此,2019年3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提出严守“四条底线”、避免“五种类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约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一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3]。这一战略的实施,与聚集融合产业、深挖体育文化、构建生态和谐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指向高度契合。由此,从二者逻辑关系入手,辨析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机制的内在逻辑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机制的构建,是基于两者具有内在逻辑上互促共进的自洽性,而这种自洽性的逻辑关系,要从二者的现实发展困境予以追溯。
1.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现实困境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结合各自的区位优势,与城市或景区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仍有部分小镇发展举步维艰,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如下。
第一,长效的财政支持和完善的资金渠道匮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除必要的制度性供给和财政投入来提供建设之初所需的政策和经济条件外,还需要完善的投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来支撑后续建设。而部分小镇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大,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造成项目建设面临烂尾的风险;部分小镇在运营过程中投融资渠道单调,欠缺完善金融服务,造成产业链不完整,资金链断裂,项目建设停滞不前。
第二,小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基础较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融合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而这对小镇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提出更高的要求[4]。但是小镇发展落后,给后期运营与发展带来困难。其一,小镇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其二,小镇社会发展滞碍,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欠完善,加之小镇治理体系的匮乏,造成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其三,小镇文化发展停滞,体育意识模糊,体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受限,造成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
第三,建设过程中价值追求的偏移。国家体育总局推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目的是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建设,促进脱贫攻坚[3]。但在小镇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概念混淆,特色小城镇与特色小镇界定不明,造成后续规划和发展受限,部分小镇出现房地产计划投资占比过高等问题,加之缺乏及时的引导和动态监测,有房地产化倾向的风险。
面对上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问题,2018年11月16号,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建设推进进程中遵循的原则和整改意见,旨在引导和保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发展。
1.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着力点,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将“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作为战略实施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地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了村容村貌,弥补了乡村发展短板,为缩小城乡差距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战略实施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主要难点如下。
第一,城乡深入融合发展停滞,差距缩小趋势减缓。中国城乡差别表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城乡面貌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在于,一方面,城乡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阻碍城乡资源要素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通转变;另一方面,城乡间创收能力的显著差距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本身发展基础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乡村自身“能力空心化”限制了乡村的进一步发展[5]。
第二,乡村产业苏醒后转型升级困难。乡村产业融合是新乡村建设的核心动能[6]。由于乡村业态创新意识不强,商业模式创造力较差,从而限制产业的全面铺开和纵深推进,造成产业链短、融合程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产业振兴后劲不足。
第三,乡村文化和生态振兴动力贫乏,缺少长效机制。一方面,传统农业粗放式的发展、农村人才流失和经济结构变化增加环境治理的难度[7]。虽然政府制定了若干政策法规推进乡村生态建设,但是缺乏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干劲不足;另一方面,城乡文化发展脱节,乡村传统文化的断裂,造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衰落,走向衰亡的境地[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文化挖掘与重塑过程中动力不足。
面对上述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政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201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的逻辑关系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困境提供了解决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两者之间应有效衔接、密切配合,以实现路径选择的合理化和政策效应最大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要点,乡村产业的培育和扶持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积累产业基础,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一步发展塑造的产业平台,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了环境。其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特色塑造过程中需要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这为乡村文明和生态振兴提供了原动力。最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致力于打造的运动休闲目的地,强调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由此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保障,两者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
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呼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制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点一致,其价值追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动力机制可为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思路和动力源[9]。
2.1 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随着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意识增强,传统旅游模式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高端养生旅游和短途休闲游憩的盛行。时代进步给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小镇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致力于塑造运动休闲目的地,试点项目中76%选址在景区周边,21%选址在城市周边,小镇通过区位资源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体系打造“新生活”空间载体[10]。
小镇一方面通过特有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吸引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或者康体养生,提升小镇创收能力,改善乡村“能力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外地游客前来养生栖居,带动了小镇公共产品供给量和小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通转变。由此可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塑造运动休闲目的地的过程中,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
2.2 提供经济成长新思路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中以体育竞赛表演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试点项目有89个,以体育健身休闲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试点项目有88个[11]。所以新兴经济形态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一大特色,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新经济”的产业平台,需要从投融资模式到开发管理,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持续创新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促进以运动休闲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升级,夯实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间的集聚和融合发展[12]。一方面,小镇除了打造以运动休闲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外,还凭借产业的聚集融合优势开发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另一方面,小镇通过创新思维和技术,将传统动能产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智慧化发展。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个产业平台中,产业集群式和融合式发展成为主流,为生产力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无限创造力。
2.3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力
随着社会文明形态的持续演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生态文明这一重要阶段。生态文明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方面,小镇致力于打造旅游目的地和养生栖居地,所以小镇的自然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小镇的“特色”塑造成为其发展的重点,而人文生态的保护和开发、生态产业的打造是小镇“特色”塑造的重要来源,所以人文生态的保护和开发顺理成章。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行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做表面文章,设计并建筑统一的农房样式强行推广,造成一些农村建筑欧式风格泛滥,民族风格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增加了农民生活成本[13]。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生态文化落后、生态治理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仅仅依靠政策的实施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生态振兴任重道远[14]。所以,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区域生态发展提供新抓手和原动力,同时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绿色发展激发新动力。
2.4 拓展文明建设新渠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生态的不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显现,所以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点[15]。同时,体育民俗文化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的内核是小镇文化中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所以深度挖掘体育民俗文化是小镇“特色”塑造的重要路径之一。
当前农村传统文化出现裂变、农村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是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文化短板,所以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16]。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差、生活水平低使得文化的发掘和推行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乡村教育落后,造成文化发展推行困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亟须塑造“特色”,所以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烘托体育氛围、深挖文化内涵,为区域文化繁荣提供持续活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区域文化繁荣提供了着力点,为乡村文化振兴开拓了新渠道。
3 乡村振兴战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分举措有效弥补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之初所需的基础资源,在资金、资源、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为小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并在推行过程中持续为小镇建设提供助推力。
3.1 强化投入保障,巩固成长之根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部门积极响应,纷纷推行和建立若干政策和标准,旨在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突破城乡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保障制度供给的同时增加财政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政策,并结合各地方自身情况,推行地方性政策,意在开拓投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以吸引投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初期,通过政策的全面铺开,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营造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是乡村振兴良好的开端。
小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是资金保障不足和经济环境混乱,部分小镇就因为建设前期资金不到位或者现金流断裂造成小镇建设规模缩水甚至烂尾。据统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试点项目中72%的项目计划投资超过20亿元,同时试点项目采用多元化投资,有84个项目使用了社会资金,所以投入保障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成长之根[17]。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强化了面向乡村的投入保障,巩固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成长之根。
3.2 完善资源配置,奠定建设之基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推动乡村资源配置提档升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乡村主体一方面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水电、互联网等方面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城乡的互联共通;另一方面应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构建乡村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推进乡村体育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实现城乡体育设施一体化布局[18]。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创造休闲娱乐和诗意栖居等价值,所以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备,以及整体人居环境的打造是建设的基础[19-20]。但是小镇历史遗留的运动设施、场所与其配套设施占地分配不均衡、公共设施比重偏少等问题是限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问题[21]。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完善了乡村的资源配置,奠定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之基。
3.3 夯实产业基础,提供动力之源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而结合国际经验,拓展乡村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是产业振兴的基础。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农业价值,从而塑造乡村产业,进而为产业融合打好基础。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特色运动休闲产业,而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原有的产业为基础,凝练区域特色确定小镇的产业主攻方向。因此原有的产业基础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之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可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培育产业基础,提供小镇发展的动力之源。
3.4 打造生态空间,构建运营之本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推行过程中,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包括监测、监督和问责机制,健全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硬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和方式。
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说,生态环境是小镇运营之本,小镇建设之初,生态环境的优劣是选址的重要依据。同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小镇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建立生态环境基础,树立了生态保护文化和意识,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构建运营之本。
3.5 蕴蓄文化根底,添补内在之需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但最为关键的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外在机制共同参与,凸显文化价值的作用。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一核心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掘和弘扬各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内核的主要体现是体育民俗文化,同时体育民俗文化是小镇的文化生态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发展体育民俗文化是小镇特色塑造的重要路径,而区域文化基础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之需。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蕴蓄了文化根底,填补了小镇发展的内在之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都是缩小城乡差距,融合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两者之间具有互通联动、相互促进的逻辑联系。
(2)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实践路径,包括:打造运动休闲目的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思绪;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提供区域生态和谐和文化繁荣的原动力,促进区域生态文明。
(3)乡村振兴战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政策资金供给,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为产业、生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后勤保障和发展动力。
4.2 建议
(1)政府在未来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尊重和运用双方在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等不同领域的协同关系,整体化、系统化布局,统筹发展。尽量避免“碎片化”的政策安排与政策冲突,以免影响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效果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
(2)地方政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发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一重要路径,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形成城镇“卫星状”“散点式”布局,开拓城市带动乡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3)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小镇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监测评估和有效引导,保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科学发展,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