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视阈下武术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浅探

2020-11-23郝灿杰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术效能经验

郝灿杰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自我效能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根据行为主义提出自我效能理论,在心理学界引起一席热潮。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经过长期的总结和考究,班杜拉在其著作中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丰富,并指出: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理论的形成,成功的向人们揭示了行为动机及行为过程的变化。人们对自身的行为能力进行预测和判断是主要内容,换言之,对于实力相当的两个人,自信心强的人往往会取得成功。其中可用自我效能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进行总结,从而找到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的方法。自我效能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决定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与持续时间。自我效能感的良性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较好的价值观念,反之,则会逐渐松懈乃至放弃。

2 自我效能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2.1 行为方式的选择

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一方面是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和热情坦率等,另一方面是情绪化较多、浮躁和轻率。[1]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所做出的行为方式亦是不一样。行为方式的选择离不开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一般而言,体育专业学生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力,能够快速学习一项技能。就实际而言,学生对于学习难度较低的运动项目普遍容易接受,而难度一般或较高的项目则选择较少,心理呈现出浮躁的情绪。这一结果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较好的学生会选择超出自我能力范围的内容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技术,反之,则会避开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环境。正如武术相比于其它运动项目,具有较为复杂的运动轨迹,对于身体协调能力不足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技术路线复杂的武术,可以增强自身协调能力,塑造克服运动困难的信心,为接受其它运动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形成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各种环境和心理的影响,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中断练习,达不到预期期望值。[2]倘若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时,对该项目学习的持续性就会明显增强,因此,自我效能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自信力度的增强

体育专业学生虽然性格豪爽、乐于交往,不可避免的是独立意识强但独立能力较弱的现象。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着容易相处的“天赋”,同时也有争强好胜和冲动情绪的产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自我效能感较好的学生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自我效能感不好的学生则无法独立完成。有研究表明,人们自信力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能力的大小,如身体虚弱的人遇到身体强壮的人,内心所流露出的惧怕心理是一种必然因素。武术自古以来是以技击为本质进行发展,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可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格斗技巧,在潜意识中会消减这种“惧怕心理”,从而使自己变得更有底气。其次,在武术比赛过程中,个人展示是对技术和心理的综合考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出自身最大化的自信、技术与气场,是考量运动员水平高低的标准。基于此,可将个人自信进行“复制”,如参与比赛、人际沟通等,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思维方式的改变

体育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武术项目的熏陶,塑造个人的身体形象与表现气质。从宏观层面进行审视,各项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着细微差别,如篮球运动员,在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其团队协作思想会大幅度的得到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则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技战术,力挫对手。而武术运动员,由于大部分是个人表演项目,其所形成的思想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身体技巧与精气神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参与武术比赛过程中,学生需将自我效能感调整到良好,才能克服临场紧张的状态,顺利完成比赛。同时,在赛场上的所有肢体动作的运动细节会逐渐放大,运动员须无时无刻注意身体展现与情绪表达,其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较为独立。自我效能感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障碍或学习困难时,会积极搜寻各种解决方式,努力克服学习瓶颈。反之,则会被焦虑情绪困扰,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过程。因此,培养自我效能感对于改变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3 自我效能感在武术项目训练中的培养途径

3.1 个人行为的成败经验

成败经验是个体在行为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可以使学生建立出个人效能的健康信念,[3]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认同感,其中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就起到较大的作用。武术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尤其是专业水平的不断体现,通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得到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和认知,所以也是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使人丧失信心,严重影响自身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预期值。武术学习过程中不仅仅依靠身体素质能力,更多的智力与体力的结合体。正如侧空翻的学习,即使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意识不到在何时滞空和加速摆腿,就做不出完整而流畅的技术动作。[4]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为其创造感受成功的环节,完善个人体验,增强其完成学习的信心,使个体在预知困难过程中弱化难度的各项峰值。同时,这种成功感带来的自信和表现意识可以迁移到各种学习当中,逐渐改善个人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3.2 学习动机的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或想象他人的行为会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也称为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这一经验会对自我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与持续性往往会受到环境和挫折的影响,造成执行力不强的结果。通过树立榜样,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从而达到延续学习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灌输与学生技术水平相近的运动员经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在任何决策领域都决定了个体对行动结果的预期。[5]因此,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树立榜样意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对于学习的学生而言,实际上就是一种技能替代经验。同时,组织学生观摩武术比赛、观看武术比赛和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经历等过程,巩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从感性层面降低学生对未知困难的理解,提高自信心,逐渐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3.3 学习过程的言语指导

言语指导是通过语言说服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一种方法,而这种言语指导往往受到个人身份的影响。如同学之间的指导和师生之间的指导,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样。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身份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其建议和指导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此项优势,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有理有据的科学指导,并进行换位思考式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从“他主学习”过渡到“自主学习”的模式[6]。例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长期无法得到解决,便会对此产生心理厌倦,影响训练效果。教师在此时就应发挥自身作用,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症结。同时,在引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进步情况积极进行表扬,学生的行为得到认可,对培养自我效能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应发挥个人或学生之间的言语表扬,进行自我鼓励和暗示,做到敢于应对一切挑战和困难的决心,能够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4 结语

人们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心理的促进和引导,正确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武术项目的学习,不仅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其得以感悟和体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身体促进心理的作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心态,增强武术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心理层面而言,体育参与的持续性能够有效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短期的参与或许不足以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态,但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扮演的“中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行为方式的选择、自信力度的增强、思维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指导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奠定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武术效能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中华武术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武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