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2020-11-23孙楠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职业

文/ 孙楠

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保证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优质就业,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也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1]。只有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使高校大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把握有利机会,脱颖而出。高校也应该重视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加大培养就业人才的力度,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深造或参加公务员考试,其他学生选择到企业工作和自主创业。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数量猛增,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了很多年轻大学生机会。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高等教育学校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更多创新创业知识,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2]。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专业能力欠佳

目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遵从自己的爱好,可能是由家长帮助选择,或成绩不佳被动选择。大学期间,由于缺乏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竞争力不强。个人因素也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遇到障碍,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二)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少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基础课程往往占据大部分时间,实践性课程相对比较缺乏。大学阶段很多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进入社会存在害怕的心理,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少,学生自己自主实践的机会更少,从而导致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影响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培养。

(三)大学生就业思维方式存在误区

在校大学生就业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多误区。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要去专业对口的行业参与工作,而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听从父母安排,对就业没有目标[3]。大部分在校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专业指导[4]。大学生缺乏目标、缺乏规划,影响未来就业。

(四)学校就业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校对学生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就业课程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才有涉及,出现了重专业、轻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对未来规划缺乏系统学习。学校不注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陷入就业难境地,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出现很多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因素之一,学习能力是一个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强将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不管是在学习专业课程方面,还是在未来就业问题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他们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大学生同样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岗位中需求。

(二)大学生自我适应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是高校大学生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因素的重要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良好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才能从高校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面对工作岗位。大学生自身也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在未来真正步入工作岗位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大学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步入社会时,实践能力对他们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校园内积累实践经验,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企业也会更愿意招收有实践经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进入企业。学生除了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实践能力。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的展现,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决定一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趋势[5]。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人,在未来就业或创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被用人单位看重,快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三、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一)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就业准备工作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在大学校园期间,为学生培养其就业竞争力做好准备。在课程中,除了传授一些基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还要对就业教学目标做好规划,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SWOT 分析,并且不断加强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和指导。就业准备工作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进入社会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自己所拥有和缺少的能力。高校大学生只有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认知,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自身特点,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就业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必要的指导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缺点,从而正确把握当前社会形势,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每一个学生毕业后的期待,教师应在校园阶段充分认识和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正确定位进行指导。高校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通过客观分析市场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高等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会伴随整个大学生生活,大学生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同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得到同等程度重视。未来工作岗位中,学生应真正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因此,在校期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关键时期找到适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岗位。

(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

国家未来发展依靠创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创业创新是被关注的重点方面。为增强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创新创业的理念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无限机会。因此,高校指导教师应将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了解不够多,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意识。在大学生课程教学中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想法,跳出传统观念圈子,激发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校企合作的项目,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在培养优秀大学生过程中,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在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学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让大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中,学生才能将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企业中提升其竞争力。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良好成长和就业提供助力,也为企业提供满意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因此,高校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践活动途径,通过开展广泛社会实践,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贴近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与提升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社会和大学生三者共同努力、联合培养,才能为高校大学生具备就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准备和实现机会。为了能够实现高校大学生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学校需要不断提供更多机会,大学生也通过个人自身不断努力,不断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个有效培养途径,学校要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就业问题的指导,促进大学生不断提升其个人素质,通过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提前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核心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我爱的职业
日本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