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以国有炼化公司为例

2020-11-23孙征夫

商业会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炼化企业

孙征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辽宁大连116031)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并随着意识形态的进步而不断向更深更广更新的领域延伸。2017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以下简称“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分为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信息沟通和报告等五个要素,并设立20项基本原则。其作为全球内部控制研究最新成果,标志着内部控制真正嵌入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提升,并贯穿于企业战略和经营绩效之中,以适应不断演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治理需求。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有大型能源公司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率先在国内发布了内控手册,运行至今已逾十年。目前正值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改造的重要阶段,国有炼化公司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国有炼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关系着炼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盈利能力,关系着炼化板块产业链价值增长新支柱的预期发展方向,也关系着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与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效果。

二、文献评述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等两个阶段。2008年至今,财政部等部委陆续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正不断向纵深和广域探索发展,从大型企业集团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小企业等类型全面推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在内部控制信息与质量方面,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张先治(2010)认为独立董事的内部控制和规模数量之间的关系密切,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李庆(2015)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程度是资本市场中利益相关者的判断依据,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McMullen和Dorothy(2013)认为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的积极作用逐渐被广泛认可,更多公司选择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Bal⁃sam Steven(2014)认为企业集中管理资金比分散资金更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效能,对企业发展更有利。

在内部控制的治理与实施方面,李四海(2008)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一种嵌合关系,内部控制目标是公司治理的延伸。李维安(2013)认为内部控制应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其目标是对公司治理风险的管控。池国华(2016)认为内部控制和EVA考核的实施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治理作用。方红星(2016)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制能促进管理层决策视域向最优水平调整。

在内部控制的风险与监管方面,李连华(2013)认为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唐大鹏(2017)认为党纪巡视反馈情况中产生的威慑效应和说服效应,对被巡视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内部控制关注度产生影响。Dechow和Ge(2006)认为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者内部会计政策变更,都会增加财务风险,从而增大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概率。Jokipil(2013)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

三、国有炼化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潜在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

企业文化与基层员工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决策层的决策理念没能及时体现于基层员工的工作作风建设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格局下,作为委托代理关系矛盾较为突出的国有炼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存在逆向选择风险。

(二)风险评估方面

炼化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原料易燃易爆且持续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安全风险在生产过程中无处不在,安全环保责任艰巨。近年来,数家炼化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就是安全风险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基于决策层较低的风险偏好,部分炼化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意识弱化,不能合理分离预期事项的风险与机会,在面对市场价格风险和资金周转风险时,没能建立动态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没有反制重大市场波动的手段,造成成品油库存压力剧增,自由现金流紧缩,降低了公司的创效能力。

(三)控制活动方面

内控手册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构架设计等方面的概念性描述,缺乏具体详尽的权责分工。部分过期和失效制度得不到及时清理和取缔,有的制度发布后,在短期内存在数次修订的情况;有的制度发布后,出现变通和曲解,最终与内部控制体系要求相脱离,缺乏执行效力;有的制度发布后,存在概念模糊情况,同质业务出现迥异的审批流程。

(四)信息和沟通方面

内部信息传递时效性较差,车间亟需的物资不能迅速配给到位,科研处室的技术成果也不能快速投产使车间获益。公司信息系统覆盖不够全面,诸多系统软件因核算口径各不相同,部分数据资料无法便利共享。内控办公室在整个管理组织序列结构中重要性不够,人员配置偏少,信息沟通能力较弱,很难在信息对接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与外部相关单位也存在信息对接滞后的情况,对外部环境信息变化不够敏感,谈判协商能力较弱,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

(五)监督方面

公司决策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实质性认识,不能区分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与财务审计等其他审计工作范围的界限,使内部监督不能摆脱权力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也容易受到高阶权力结构的冲击。内部处室之间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联系协作体制,也没有出台相应制度来保障监督成果传递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导致未能形成监督合力。

四、国有炼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措施

结合2016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征求意见稿以及2017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相关内容,按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具体原则,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可以将国有炼化公司内控手册重分类为“风险治理和文化”“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执行中的风险”“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审阅和修订”等五要素。

(一)风险治理和文化

1.把握“时”与“势”,培育企业文化。国有炼化公司应提升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具有国有炼化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行为和意识与企业的决策方向保持一致,以人为本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能够弥补刚性制度留下的空白和缺陷,体现企业良好的发展愿景,不断赋予石油精神丰富的新时代内涵。应引领企业文化的正能量,重视搭建企业共同的价值体系,建立涵盖各层级的职业道德规范,上下级同频共振,保证企业文化的连贯性,在企业文化中突出体现风险管理意识,体现新时代石化人的精神面貌。

2.统筹“破”与“立”,优化组织结构。国有炼化公司应紧密围绕“清理整顿、规范高效”的股权结构治理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股权结构治理,集中力量对产权不明晰、长期无回报、经营风险大、历史问题多的低效无效法人单位和非主营的四级控股、参股法人单位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清理。应以先易后难的顺序,对满足清理条件的,做到“成熟一家,清理一家”,对暂时不能清理的单位,要规范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收益。应依托股权管理系统,完善股权资料,进行行权管理,并结合股权管理现状,采取股权清算、股权协议转让等多种形式,规范处置流程,杜绝违纪违规操作,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杜绝盲目再投资,有计划地退出烂尾业务,有次序地推进股权清理,适时处置不良资产。

3.规范“进”与“出”,强化人才管理。国有炼化公司应树立“治企有方”的用人导向,主动积累人才资本,关注关键技术人才的使用,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应当打通青年职工的上升通道,给青年员工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让德才兼备、群众基础好的青年员工早日实现个人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景。应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职工。

国有炼化公司应厚植“兴企有为”的成长土壤,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平台作用,加大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托举力度,进一步筑牢人才梯队建设的坚强基石,及时更新人才储备,将新鲜血液注入基层生产车间。应把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作为企业保持长治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措施,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参加脱产学习、学历深造、专业进修等再教育过程,持续强化全员培训,大力推进员工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应全面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组织机构匹配合理性,在广泛采集岗位现状、履职情况和业务工作量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机关处室、二线辅助车间和三线后勤单位的人员编制,充实一线生产车间的人员配置,并破除技术工人群体和一般管理人员群体之间的属性鸿沟,吸纳生产车间里优秀的专业技术员工走上管理岗位,发挥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

1.意识风险、趋利避害。石化行业主要矛盾是较高的收益预期与较低的风险偏好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国有炼化公司应吸取近年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深刻教训,切实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全面加强安全责任教育,并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不触安全风险红线、不碰管理风险底线”。“大平稳”才能带来“大效益”,意识风险是保持装置平稳运行、打牢优化生产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国有炼化公司应紧密围绕既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范围、风险水平、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制定完备的安全风险应急方案。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体系风险清单列示的风险点,对于接近公司战略目标的可接受绩效偏差或风险偏好边缘的风险点,给予较高优先级,并作为关键风险重点控制。应强化安全激励机制和施工作业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和应急体系建设,统筹组织隐患消缺工作,抓好区域内化工原料互供,做好设备预知维修管理,严格执行每三年对在役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单元开展一次HAZOP分析,并积极落实分析整改建议。应开展员工岗位风险辨别工作,完善行为安全养成长效机制,主动研究策划系统性管理改进方案,严格审核承包商资质,严格监管承包商现场施工全过程,消除多个施工主体在交叉作业期间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提升突发紧急情况的现场处置能力。

国有炼化公司应设立专门机构,广泛、持续地收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外部管理风险信息,深入开展对标分析,坚持市场导向作用,找出管理短板和风险源头,重点监测原油期货价格,关注上、下游商品价格变动趋势,主动防范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应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动态调整汽油调合方案,有效实现原油库存降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强化产销衔接,提升原油价值链,尽量选择加工性质相对稳定、来源相对稳产、品种相对简单的原油产品,使生产装置运行更加平稳,减少安全风险隐患,实现提质增量。应保证润滑油、聚丙烯、石蜡等高附加值、高效产品的生产,在下游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产品牌号,增加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2.识别风险、动态反应。在公司层面风险识别方面,国有炼化公司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基于业务和环境、成本和效益、责任和预期等方面,持续推进以公司层面风险识别为基础的应急预案完善及分类工作,对潜在影响进行风险预测,选择和部署合适的风险应对方案,保证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当变动幅度超过合理范围应及时预警,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识别风险,并在执行战略和实现业务目标时灵活应对。

在业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方面,国有炼化公司应以业务风险和流程步骤描述为主线,健全基本业务流程目录和重要业务流程目录,制定完整的风险控制管理文档,全面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因素。应围绕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要求,关注与炼化行业相关的重组整合、会计政策、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建立风险管理信息资料库。应做好异常参数的风险评估,强化异常问题的溯源分析,持续开展工艺适应性评价,加强生产车间班组的风险培训和技能学习,纠正不合理的工况和不良的操作习惯。应考虑根据适应性、复杂性和持久性等标准和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的原则,组织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并作为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

(三)执行中的风险

1.完善内控制度保障。国有炼化公司应动态调整内控手册,发布配套的管理考核细则,在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量化、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应理顺现行规章制度内容,加快制度贯彻周期,及时与所在地区政策对接,积极更新相关标准,对部分条款相互之间存在的释义冲突、内容重复等部分加以规范。应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以更加谨慎的工作态度发布和修订制度,全面覆盖各项业务审批流程,保证制度的有效性、严肃性和执行力。

2.提高会计执业水平。财务部门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修养,引导会计人员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使其在工作中主动对照内部控制体系业务流程设计要求和审计中发现的常态化问题。在会计实务中,杜绝先付后批、补签补审等业务流程倒置可能引发的违规事项,规范会计业务处理,规避会计核算风险。国有炼化公司应改革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会计一级管理,探索成立功能高度集成的专业化区域性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跨公司、跨区域的交叉记账和多重审核,提高会计凭证的核算质量和会计报表的规范程度。

财务部门应落实合规导向理念,重视会计监督的作用,依托信息化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使预算更具有效性和约束性。国有炼化公司应进一步健全成本费用管控机制,细化分解成本费用指标,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审批程序,明确成本费用适用范围和具体要求,从源头控制费用支出,优化资金支付和回笼的节奏,实现炼油完全加工费和化工现金加工费硬下降。

财务部门应严格依据内控手册规定的不相容通用角色分离矩阵相关规范,通过授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建立权责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委托和授权管理,划清权责边界,健全权责管理、岗位划分、风险控制、业务记录等内容,确保人、财、物的管理有序规范。

(四)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

1.建立内部信息互通方式。国有炼化公司应设立基于横向部门的信息专委会,整合内外部信息,在内容上专事、专题、专议,在形式上规范、简洁、开放,做好事前安排部署、事中统驭管理和事后的评价分析,有效缩短信息互通时间,提高决策决议效率。应建立兼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并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和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和成果在职能处室和生产车间之间的集成和共享。

2.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国有炼化公司应依托炼化物联网基础平台以及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将现有的智能巡检、仓储管理、装置联动报警等应用功能集成,持续推进公司内外部的系统互联与信息互通,有序推进集中控制和系统操作,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提升公司本质安全管控水平。

(五)审阅和修订

国有炼化公司应贯彻落实国有企业监察体制改革举措,完善组织机构职权,强化内部监督能力。监察部门应发挥网上业务联合监督工作平台作用,在公司重大决策前做到“关口前移”,持续开展合规监察工作;企管部门应健全业务流程测试规范,及时对内控手册进行动态修订;审计部门应做好“吹哨人”角色,保证审计项目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定期向内控管理委员会提交内部控制体系审计评价报告,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形式合规性向实质有效性转变。应将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效果纳入公司决策层业绩考核范围,重点监督决策层的行权效果并进行评价和问责。内控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效果评价、限时反馈和后续整改工作。应探索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研究设立区域性审计共享中心试点。

同时,国有炼化公司也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与所在地区以及其他外部单位的流程对接,主动定期邀请安全监管、财政税务、消防公安等联合检查工作组进驻公司,开展常态化指导、专业性把脉、重点式探伤,督导公司决策层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现集体决策有效有益,促使国有炼化公司持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结论与启示

优化国有炼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应当从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方面改善控制环境,把口径繁多的各种制度、指标等内容整合到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实现企业经营预期的总目标上来,通过文化理念、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的融合,主动积累人才资本,理顺公司组织机构,形成专业化运营和集约化管控;二是要围绕企业风险管理战略,采用合理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治理的风险意识,制定动态风险预警和反应机制,规避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次生风险和潜在风险;三是要规范执行风险应对策略的控制活动,提高会计执业能力和合规导向,杜绝“打破制度者往往是制定制度者”现象,摆脱制度规范与实际执行两层皮的问题;四是积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拓展上下级、内外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决策层主动沟通,做到自觉、自醒、自查;五是要建立持续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秉持精准有效的原则,提高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管的实效性,加强对公司决策层的考核监督,保证集体决策合理、合规、合法,体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推动国有炼化公司进入良性、可持续、本质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根本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猜你喜欢

炼化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20年中国海油加油站将达2 000座
炼化复辟?
安全仪表系统在石油炼化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