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整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为例
2020-11-23江苏理工学院蒋科军唐金花吕莉敏
江苏理工学院 蒋科军,唐金花,鲁 庆,吕莉敏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我国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对汽车车身修复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作为培养中、高级汽车车身修复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在我国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因为缺乏实训设备,缺乏实训场地,以及缺乏与汽车维修企业有效沟通等,导致培养的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这些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对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加剧了汽车车身维修与修复岗位技能人才的短缺。为此,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对于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基于多元整合的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内容
对于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解决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学生过程中的定位、分工以及利益问题。目前基于多元整合,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1 校中企模式
校中企模式是学校把汽车维修企业引入校园,企业无偿或低价使用学校场地,学校则可以使用企业的汽修设备和生产环境,学生可以在学校内进行生产实习。在一些校园空间比较富裕、地理位置较为繁华的中职学校,校中企模式的优势非常突出。该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尤其是当下房地产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汽车维修企业可以共享学校的土地与房产,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对于学生及家长而言,该模式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不出学校,就可以接受企业培训与实践,学生的食宿及管理都非常方便。
但是该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校中企模式中,汽修企业处于从属地位,企业对合作的政策基础以及合作学校领导的变更具有天然的担忧,所以校中企的规模普遍不大。对于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而言,动辄数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参加实习,仅靠校中企模式肯定无法满足。此外,校中企周期性容纳大量实习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冲击较大,很多校中企市场竞争力不强,盈利情况不佳。
1.2 校企工学交替模式
校企工学交替模式中,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先在学校学习理论,再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全职的顶岗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应于双元制教学模式。该模式把教学划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理论学习阶段与实习阶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的过程规律,而且实习的预就业特征非常明显,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该模式较为显著的问题是企业与学校的利益联系不强,校企合作无法有效整合。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后,对学生的管理就趋于弱化,只能任凭学生自由发展。
1.3 订单模式
订单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订单学生,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学校负责学生的招生、通识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并提供学生实训及实践机会。订单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就业,对学生及家长具有非常好的吸引力。
但是该模式也有弊端,就是培养时间比较长,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时间去等待,所以目前该模式普及率不高。另外该模式对学生有一定的删选度,且删选尺度由企业掌握,从企业角度看,掐尖心理或多或少会影响公平性。
2 校企合作的开展方式
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
(1)资金合作。由于企业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其设备一般比中职学校更为先进,所以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马上操作先进设备。而学校若全额投资先进设备,一方面资金压力非常大,另外很多新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也导致了无形的浪费。所以校企合作时,双方可以进行投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先进的生产实习车间。学校利用较少资金获得了先进设备的使用权,企业不仅能得到熟练的技术工人,还可以分担设备投资压力。
(2)教学资源的合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辅产品开发、专业标准制、师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等内容。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在教学上优势,制订职工培训方案,完成员工培训任务。中职学校则可以依托企业及其行业组织,进行课程开发与教材更新,同时教师进入企业,熟悉新型设备及工艺,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程,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探讨教辅产品的开发及研制,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实习实训的需要,还可以丰富企业产品目录,增加盈利点。
(3)产业合作。产业合作是校企合作内的高层级合作形式,主要有校企双方共同研制新产品,并利用实习工厂的资源优势,完成新产品的加工及制造。在产业合作过程中,学生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与企业也可以盈利创收。
此外,中职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当然目前校企合作在很多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仍是形象工程,存在管理混乱、规模小、可持续性差、培养质量评价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在政策配套、合作机制、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3 多元整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1)健全校企合作方面的法规制度。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涉及到钱、物、人的流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是公立学校,而汽车维修企业则很多是私营或民营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法规制度,公、私单位之间钱、物、人的来往则需要承担很多风险,尤其是作为公立学校的管理层,更是如履薄冰。目前我国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法规,大多都是停留在指导层面,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中职院校、企业及行业组织需要联合行动,加快健全操作层面上的法规制度,让校企合作落实有度。另外过程监督与成果评价方面的规章制度也要加速完善,能够合理、公开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与评价。
(2)在考虑企业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校企合作涉及到多元整合,既然有多元,肯定就有利益冲突。企业想着学生来为自己服务,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学生想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技能训练。而学校则想着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实训与就业争取更多的机会。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诉求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企业具有更多的选择,具有技术与设备的优势。但是教育是学校的主业,只有按照学校的意图来落实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初衷,如果由企业主导,校企合作势必会沦落为短期的劳务输出,学生只是为企业打短工,在企业所从事的肯定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技能训练。所以教育活动应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3)中职学校要积极加入行业组织,政府要加快建立跨地区的校企合作平台。目前,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企合作的发起,大都是依靠学校领导的自荐或是政府官员的推荐,校企合作的选择面非常窄。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对应的是汽车维修类企业,往往一个学校需要对接若干个企业,如果没有行业的引荐,校企合作的联系与沟通有很大难度。所以中职学校要积极加入行业组织,利用组织优势,扩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面。政府可以参考高校产学研对接的合作平台,加快建立跨地区的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可以把自己的校企合作意向公布在平台上,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公布在平台上,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双向自由选择,公开透明地进行校企合作。这种校企合作将跨越地区与人脉关系的制约,将会极大提高校企合作的覆盖面。
(4)中职学校应促进校企合作内涵的延伸。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学生实习这个单一的合作内容上,要有内涵上的延伸。从学生实习到教师互派,从学生的技能训练到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从学生管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多维度与企业合作,让企业感受到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及其员工是有收获的,不是迎合政府的花架子。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