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脑血管患者康复护理研究
2020-11-22刘香艳李秀珍
刘香艳,李秀珍
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危重症疾病,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中,具有残疾率、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此类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也不断上升,但是约有50%~7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语言、运动、吞咽、情感、认知障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丧失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因此,脑血管病患者在渡过急性期之后需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以改善后遗症,达到加速康复的效果。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康复期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症状。该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观察,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6±5.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5.6)岁。所有患者均有脑血管病史且已经度过急性期。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康复锻炼指导、用药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措施。观察组则采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①肢体锻炼:首先进行康复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属如何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措施、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社区医院资源;首先进行床上体位的正确摆放教学,并在床上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叮嘱患者在床上依次进行肩膀、手肘、手腕、手指、髋部、膝关节、脚踝、脚趾等部位的活动,每个部位活动5次,每天2次,每次10~15 min,之后开展卧位、坐位训练,待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坐位平衡之后可以开展坐位、站位交换训练,当患者能够保持站位平衡之后可以开展步态训练、上下楼训练;运动过程中需要遵循活动幅度从小到大的原则,活动时以不出现疼痛为宜。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逐渐下床活动,由家属搀扶患者在床边进行活动,并定时按摩患者患肢。②语言训练:通过制作相应的视频或音频,指导患者从单音节、单字以及单词开始训练,对于失语症的患者需要耐心指导患者如何发音,并鼓励和表扬患者,还可以通过猜字游戏、编故事、读报纸等方式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思想,提高患者对治愈的信心。③生活指导:对于患者能够完成的活动需要鼓励患者尽可能自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要积极鼓励患者参与运动锻炼,但不能过于求快,运动要适量,避免情绪波动诱发心脑血管风险事件。
1.3 观察指标
采用KPS评分和ADL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的变化。KP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ADL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评分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KP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观察组 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评分的差异[(±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评分的差异[(±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55.6±5.6 56.1±5.8 1.326 0.126 72.6±7.6 68.6±6.6 5.231 0.04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ADL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差异[(±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差异[(±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56.8±5.1 57.1±5.2 1.221 0.123 73.6±7.2 67.6±6.5 5.411 0.044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多数患者伴随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待病情稳定之后需要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后遗症。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来减少残疾对患者生活造成的不便,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从而达到基本自理,能够让患者重新参与社会活动[2-3]。该次研究主要针对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KPS评分和ADL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KP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很多脑血管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甚至想通过自杀减轻家人负担。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并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程度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耐受度来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4-5]。脑血管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很可能由于后遗症而产生负面情绪,加上康复速度较慢,患者容易出现厌世、自我厌恶的情绪,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叮嘱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从而更好地参与康复治疗。患者渡过急性期之后需要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早期可以在床上对各个关节进行主被动活动,但是活动时要注意幅度和力度,家属要定时按摩受压肢体,避免压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6]。当病情逐渐好转之后可以下床进行床旁训练,之后慢慢过渡到坐立走等方面的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鼓励其进行发音训练,告诉患者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只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语言锻炼就能够改善症状,要耐心地帮助患者进行发音训练。
脑卒中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目前临床研究现状来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是很多患者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在渡过急性期之后往往选择回家康复,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康复指导,无法纠正并发症,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增加了家庭负担[7-9]。社区医院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纳入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中。社区医院遵循着“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保障社区康复患者的基本康复需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康复锻炼的应用能够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能力,尤其是各种比较简单的生活能力,例如穿衣、吃饭、排便、洗漱等,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动作康复情况相对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复杂动作参与程序较多。在社区康复治疗期间,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患者进行模仿练习,患者对该方法的接受度较高,部分患者的自尊心较强,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其对康复训练的接受度。同时利用微信发送相关视频资料,能够让患者在家中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及时通过微信询问,方便患者和家属的提问。脑血管病不但会引起躯体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下降,甚至产生严重焦虑抑郁症,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加重躯体障碍[10]。因此在康复治疗期间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社区康复人员需要如实将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的预后结局告诉患者和家属,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并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将康复的方法以及能够达到的效果告诉患者,并在训练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叮嘱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从而给予患者良好的家庭支持,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脑血管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改善除了与常规治疗措施有关外,还与康复锻炼有密切关系。康复锻炼中能够通过中枢传入各种感觉刺激,加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发挥功能代偿作用,开启潜伏神经通路,提高突触的敏感性,最大程度促进中枢系统的可塑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11]。此外,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并发症引起的异常运动模式,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矫正各种综合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社区医院收治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