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对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0-11-22来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来飞

(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科,山东日照 276500)

子宫脱垂是产后女性常见的妇科病症,主要指子宫发生异常位置变化,从原本部位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1]。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位患者子宫脱垂程度也有所区别,症状较轻者身体不适感较小,而症状较重者会伴有坠胀、腰骶酸痛、阴道无规律出血、阴道分泌物等症状,甚至还会影响正常大小便功能。近年来我国子宫脱垂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负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2]。因此及时治疗子宫脱垂,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近年来盆底康复治疗逐渐应用于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3]。该文对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28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设为两个组别。对照组(6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 36岁,平均年龄(30.64±3.52)岁;平均产次(2.06±0.25)次;子宫脱垂类型:3 例为单纯子宫脱垂,29例为合并阴道前壁膨出,10例为合并阴道后壁膨出,22例为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实验组(6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30.29±3.65)岁;平均产次(1.98±0.31)次;子宫脱垂类型:3 例为单纯子宫脱垂,27例为合并阴道前壁膨出,11例为合并阴道后壁膨出,23例为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该次研究得到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全部患者知情研究并签署协议书,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盆底肌肉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掌握骨盆操,在家中自行锻炼。

给予实验组盆底康复治疗,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实施康复治疗,设备为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LDB84Plus生物刺激反馈仪 (苏械注准20192090672号)。治疗前设置程序为脏器脱垂处方,初始治疗为低频电刺激,治疗模式为刺激6 s,休息6 s,刺激电流强度保持在15~60 mA之间,频率设置为14~70 Hz,脉宽设置为20~1 000 μs。 在后续反馈期中教会患者按照设备上的生物反馈曲线,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针对性、目的性地锻炼相应盆底肌肉。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1次/周,1个疗程为10次。治疗期间同时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骨盆操运动,具体方法为先将膀胱排净,保持身体的放松,呼吸平稳均匀,随后肛门全力收紧,保持3 s左右,然后逐渐放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感受肌肉的紧缩和放松,停顿3 s后再一次收紧,重复上述动作,在感觉到肌肉疲劳后停止锻炼。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力的肌力测试,数值越高盆底肌力越好。(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3)治疗效果,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标准(POPQ)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POP-Q分度共0~Ⅴ级。无效:治疗后POP-Q分度分布无变化;显效:治疗后POP-Q分度由Ⅱ度转为Ⅰ度;痊愈:治疗后POP-Q分度为0度。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病例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 χ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对比

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肌纤维力和Ⅱ类肌纤维力相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力和Ⅱ类肌纤维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对比(±s)

注:组内和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Ⅰ类肌纤维力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40_1878_997_1913_1030.pngⅡ类肌纤维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4)实验组(n=64)t值P值2.35±1.32 2.32±1.29 0.130 0.897(3.64±1.23)a(5.05±1.63)a 5.524 0.000 2.58±1.02 2.61±1.08 0.162 0.872(4.36±0.83)a(5.51±1.35)a 5.805 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对比

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相较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实验组治疗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 1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平均肌力和最大肌电位对比(±s)

注:组内和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盆底平均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40_1875_1977_1903_2006.png最大肌电位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4)实验组(n=64)t值P值90.42±35.41 90.14±34.69 0.045 0.964(102.58±41.36)a(138.63±45.47)a 4.692 0.000 6.48±1.52 6.53±1.49 0.188 0.851(8.28±3.23)a(14.17±4.75)a 8.203 0.000

2.3 两组患者POP-Q分度疗效对比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8.44%,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 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POP-Q分度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症中,子宫脱垂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子宫脱垂严重程度和盆底肌纤维具有紧密联系[4]。临床将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其中Ⅰ类肌纤维主要起到支撑盆腹腔脏器的作用,而Ⅱ类肌纤维在盆腹腔的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受女性妊娠、分娩以及腹内压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盆底肌纤维受到较大损伤,导致肌肉张力降低、肌肉呈松弛、变形状态[6]。特别是女性妊娠、分娩期间,盆底肌肉群承受了大幅的牵拉,引起盆底肌纤维断裂,对盆腔脏器的支撑力量逐渐丧失,最终造成子宫脱垂[7]。子宫脱垂对女性身体危害较大,对于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妇科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针对子宫脱垂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现阶段一些新型手术技术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8]。并且临床尚未找到避免手术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青睐非手术疗法。

盆底康复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非手术疗法,通过规律、系统的盆底康复训练能够逐渐恢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对盆底肌肉损伤的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9]。盆底康复治疗主要是依靠低频率的电流对盆底肌损伤部位进行刺激,促使其有规律的收缩,实现被动运动的效果[10]。并且借助计算机处理将盆底肌肉收缩信号形成波形图像,实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以正确的方式锻炼相应盆底肌肉[11]。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子宫脱垂患者中,能够加快功能缺陷肌肉的神经传导及肌肉反应,促进肌肉纤维增长,有利于运动终末单位的生长和功能恢复[12]。从该次研究结果看出,实验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力和Ⅱ类肌纤维力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张力。盆底康复治疗能够对整个盆底肌群进行强化,在提高肌力的同时也促使阴部神经兴奋,调节盆底血液流通速度,加快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从而恢复盆底神经活动的正常[13]。该次研究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盆底康复治疗对子宫脱垂的效果更好,相较于常规盆底肌肉锻炼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子宫脱垂患者中,能够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改善子宫脱垂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