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分析
2020-11-22姚栋范建伟任相如宋江涛郭文靖
姚栋,范建伟,任相如,宋江涛,郭文靖
(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山西太原 030006)
股骨颈骨折是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骨折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该骨折疾病的发生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关。随着患者骨质疏松情况的严重其骨质量逐渐下降,在外力作用下,如跌倒、交通事故等,容易诱发股骨颈骨折,并且此类患者常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退,使得疾病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近年来临床中新发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提升此类患者的骨折治疗和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价值以及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1]。术后康复是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科学康复治疗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抽取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着重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干预方案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18/20;年龄 53~82 岁,均值为(68.5±1.2)岁;骨折病程 6 h~26 d,均值(9.6±1.3)d;骨密度-2.011~3.162 S,均值(0.562±0.137)S。对照组:38 例,男/女:19/19;年龄54~84 岁,均值为(67.9±1.5)岁;骨折病程 5 h~25 d,均值(9.8±1.2)d;骨密度-2.025~3.171 S,均值(0.569±0.129)S。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治疗与干预,对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以及相关合并症等进行对症治疗,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并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等,针对女性骨折患者还可适当地给予雌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后早期康复干预,方法如下。(1)术后心理干预: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于存在抑郁、焦躁、烦闷等负面心理的患者需要运用个体化的方式来加强心理疏导。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引导其给予患者术后关心安慰与支持,从而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以及亲属的关爱与呵护,进而缓解心理压力并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体位,可在患者患侧肢体下侧放置小软枕进行铺垫,确保髋关节能够稍微弯曲。可在患者两腿中放置小软枕或三角软垫,并给予患者丁字矫形鞋,防止发生术后患肢外旋等情况。(3)术后疼痛干预: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严重程度、具体部位以及持续时间等,从而对其疼痛状况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对于轻度可耐受的疼痛,可与患者进行沟通或播放节奏舒缓轻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缓解疼痛;针对中重度疼痛患者需要积极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方案,例如口服镇痛药物等。(4)术后饮食与睡眠干预:术后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可适当增加新鲜果蔬摄入,注意多饮用温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维持二便畅通,可增加富含铁、钙质等食物,从而确保营养充分摄入,缩短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术后康复训练指导:①患者在术后第1天可指导其开展深呼吸以及咳嗽等功能训练,每次时间为5 min,每天练习3次;患者进行患肢一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需要维持10 s并放松5 s,练习10次作为1组,每日练习15~20组,结合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量;患者进行足趾伸屈锻炼和踝关节背伸锻炼,尤其需要进行踝部的背伸锻炼,10~15 min/次,1~2 次/d;②手术后第2天需要重复前一天的锻炼内容,与此同时鼓励患者进一步增加足踝、膝关节的主动锻炼;进行腘绳肌以及臀大肌的伸髋和伸膝练习,每次需要重复1~20遍,每日练习2~3次。除此以外,还可适当进行扩胸运动以及抬高臀部运动;③患者手术后第3~5天需重复第2天的训练内容,并增加仰卧位伸屈髋膝活动练习、桥式运动练习、悬吊髋部外展位练习和外展肌等长收缩练习、坐位移动练习等,上述练习重复6~10遍为1组,每日练习2~3组;④术后第6天~3周:在重复前述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屈髋与屈膝练习、扶拐站立练习、行走训练等;⑤术后1~3个月:患者继续进行髋外展练习,与此同时还应逐步实现不充分负重、不内收腿以及不盘腿等,逐步开展髋关节肌力练习、步态练习生活自理能力练习等。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1)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主要包括疼痛、肢体功能、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四个不同维度,满分为100分,其中≥9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可,<70 分差,计算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2)统计两组术后泌尿系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压力性溃疡、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相关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数资料以[n(%)]描述,组间数据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2.2 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0.53%(4/38);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压力性溃疡2例、DVT 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23.68%(9/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P=0.031)。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为典型和重要的杵臼形关节,具有显著的生物力学解剖结构,髋臼窝较深,关节面的接触十分紧密,同时关节囊较厚,股骨上端具有多平面弯曲,并和骨盆以及下肢等具有多曲拱结构。髋关节的以上结构特点是其容易受损和诱发骨折的重要原因。人体髋关节有三个重要的血液供应来源,第一是圆韧带支,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该动脉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退变甚至闭锁;第二是骨干滋养动脉升支,能够为股骨颈基部提供血液供给;最后是关节囊支,主要源自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也是重要的血液来源。患者股内侧动脉发生损伤是造成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在骨折后需要及早实现解剖复位,并进行妥善固定,方可确保患者股骨颈基底部血液循环的再次重建,确保股骨头颈能够得以再次连接,从而使股骨头当中的血液循环供给能够尽快恢复,这有利于降低患者骨折创伤后对于股骨头产生的进一步影响,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事件的发生风险[2-4]。
通过进行手术固定治疗为患者骨质愈合奠定了基础,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虽然术后制动是对骨折患者治疗的有效措施,然而制动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患者关节囊、肌肉以及韧带等相关组织出现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等层面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对于患者关节和肢体正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5-7]。长时间术后固定与制动容易诱发失用性骨质疏松,使得患者原本的骨质疏松情况进一步加重,最终对骨折断端愈合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为了防止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还需在术后及早开展功能锻炼[8-9]。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从心理、体位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各层面加强患者术后的康复干预,为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通过术后早期的康复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周围组织的黏连情况,有利于逐步改善患者关节肌肉群功能,并提升关节稳定度,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通过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术后紧张、担忧等负面心理,对于提升患者的手术后医护依从性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十分重要,这也为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及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在术后进行体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同时可避免由于出现不良体位而造成的肢体痉挛等情况。手术后做好疼痛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进一步提升术后的饮食和睡眠等质量。从对比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中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通过进行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术后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