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差异性的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与人才培养途径分析

2020-11-22胡伟鹏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认同感校园文化

文/胡伟鹏

一、区域差异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意义

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各个高校应该抓住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当今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迅速发展,更应该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强意识形态认同感。我国经过改革与发展,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区域经济和文化更加协调发展、社会进步与科技迅速发展,等等,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处在这一时代下的大学生,一定要对他们增强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可以增强区域文化融合与发展,为迎接现实挑战提供了“意识基础”[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区域差异前提下,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可以使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将区域和社会发展作为己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其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人,为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二、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与人才培养路径的策略

(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高校是对大学生展开意识认同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因此应该充分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著作,逐步加强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等相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主流意识认同;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持续展开思政教育建设,帮助学生树立始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二)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团队

在高校当中,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帮助老师管理部分工作的责任,他们对于全体学生具有带头作用,又融于学生群体之中,因此通常具备较深厚的群众基础,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带头作用[3]。高校要利用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群众优势,牢牢抓住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学生干部在完成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可以利用更具有创新化、更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手段,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关意识形态教育的活动,从而增强全体学生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三)建设意识形态的教育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高校需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在学生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推动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认真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意识形态教育。

(四)拓宽教育的实施途径

要增强不同区域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需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特性,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展开教育。高校应该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不仅要正确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还应该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相应的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对校园文化的热爱与认同,继而对大学生深入开展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教育,由浅入深地构建意识文化共同体。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促进不同区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

三、结语

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社会性与区域差异性,各个区域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与价值理念,但是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不同区域之间都应该坚持的大方向。高校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展开意识形态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内心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认同感校园文化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