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2020-11-22孙广俊
文/孙广俊
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职业教育课程,不论是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是职业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实施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课程的设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国的起步相对来说较晚,在相应的教学方式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传统误区
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多薄弱之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导致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变得盲目性和随意性。现在的课程设置形式多数为先讲解理论,然后实践,最后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合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但是依旧存在目标课程的情境建设不足、课程安排开展的顺序不够合理、课程的教学结构组成不够完整、课程安排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课程的预设目标性
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预设课程目标是最常用的课程设置方式。认为结果大于过程,不注重过程而只在乎结果的课程设置,对于职业教育会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学校将学校课程设置的目的具体化,只重视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成绩。
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方便教师的教学和评价,但因课程目标性过强,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感到乏味,也会导致课堂没有生机。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失去学习兴趣,不但不能激励学生学习,反而会让学生反感,十分不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2]。
(二)开设课程的随意性
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最常用的课程设置方法。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将专业课划分为文化、理论、实践三部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最重视的是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课程没有按照规范制度进行设置,而是根据学校的教学意向进行的课程设置,导致开设课程的随意性。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一)什么是建构模式
建构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概念和意义,重新认识学习已知知识以外的新知识。构建模式不是教师通过灌输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思想,钻研、探讨应该学习的内容。
通过这种模式,将本应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转换为学生主动学习、探讨新知识。他们通过自己的钻研加上原先积累的经验,就会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也会对原有的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3]。这样会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构建模式下的课程是现在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该种模式指导下,不仅能够很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建构主义模式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生成新的知识的过程。
另外在建构模式下的职业课堂设置拥有一定的情境性,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简单来说,就是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性的作用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新的知识。
(二)注重知识的实践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给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有利于学生对构建主义的实践情境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对技术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通过该种途径,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新的认识,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增加知识理解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构建模式下的课程在开展顺序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具体,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先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获得对职业角色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激励他们产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三)课程的衔接
虽然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学衔接模式有很多种,但是占据中、高职知识衔接的核心方式始终还是课程的衔接。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对于中、高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步晚,在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构建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减少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这样的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发展,采用新的课程设置理念也适用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国情,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