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1-22曹屹
文/曹屹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并满足教学大纲需求,尽管已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市场定位评估,并结合市场发展趋向对课程的设置做出了新的调整,但在市场调研中仍发现一些人才培养实践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1]。例如,对于结合学生的就业规划分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学大纲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间的个性化需求等方面仍有不足;目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缺少思政课堂教育思想的融入,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择业方向;对专业人才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提出的高职高专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当下专业教学现状,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提升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岗位之间的适配程度,下述基于新就业形势下,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强调高职高专人才在市场的定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社会高素质高技能类型人才,基于新就业形式具有的特点,下述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
其一,要求高校可针对学生特长,明确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方向,并将学生的就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前景相融合,使学生切实了解行业在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可结合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就业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2]。其二,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在具备专业的室内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相对良好的空间感与审美感,并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室内设计实践工作,与教师或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活动及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指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积累经验。其三,要求高校在实施人才培育方案和专业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对接,强调将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以人文主义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显出灵活育人计划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有效地延展学生就业面,提高自身在经济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升高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完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是确保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不但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高效率完成,同时可对新就业形式下的教改指明正确方向,以下将从三个主要方向,开展专业人才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3]。
其一,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由高校院系专业教师及辅导员成立对应的项目设计小组,由教师负责室内设计项目的研发工作,通过高校教师挂职,到合作企业工作,参与企业员工的项目设计及技术总结,引进高校教学新技术的基础上,提供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真实的项目案例,提高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由院系辅导员辅助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人才保障体系后期学生管理工作,为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其二,高校应联合教学部门及地方政府,尽快提出有关学生就业或教学的相关保障政策,尤其针对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实时跟踪等,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社会对于校园人才培养的认可,提升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其三,加强校园室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资金链的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校园学生实践基地搭建的监控,优化教学资金供给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教学活动在教育市场的可持续运行,提升保障资金的循环使用能力及利用率。
三、课程思政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及促进就业的关键,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可起到树立学生正确学习观的作用。下文将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开展思政教学课堂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整合的研究。
其一,在教学内容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和专业课程的深化融合,将课程思政改革融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民族文化和艺术在室内设计学习中的作用。整合当地传统文化,如镇江西津渡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镇江中西部的码头文化及侵华时期的历史文化,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写生等方式开展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明确景观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趋势[4]。其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的条件下,完成“建筑装饰表现技法”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针管笔、马克笔等室外手绘工具,对室内外空间实施综合性表现,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结合历史文化传播完成教育部门对学生提出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方面目标。其三,遵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将专业教学目标中融入“文化自信”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正确认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成立发源历史,体会新中国繁荣昌盛发展的不易,提高学生对国家、民族、自身的认可程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转换学生对学习室内专业课程的态度,提升学生在就业或学习中文化素养的综合表达。
四、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立足点
专业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校企合作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在此从四个方面,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
其一,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过硬的市场调研能力,精准把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市场中的定位,同时在教师实施调研活动时,应配备专业的市场人员,与教师一同深入市场,获取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及人才定向培养依据,将调研数据信息与教学大纲融合在一起,依照高职高专学生具备的特点,拟定初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其二,优化多渠道获取的教学信息,邀请行业中的优秀设计师与专业教师一同开展专业课程,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中,获得新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在满足实践与理论整合成一体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的立足点。其三,结合学生实践成果,指导学生利用调查报告等方式,总结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划分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小组设计成果。课程讲授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完成对应的考察报告、手绘表现写生稿以及计算机效果图制作,并将该部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指标。其四,采用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整合学生在学习中多个方面的成绩,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实践结果成绩、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专业课程测评成绩、考察报告书写完整程度、图纸完成标准化程度、设计成果完成的质量等,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由教师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分。采用上述多元化角度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正确认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新就业形势的到来为国家教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一条适合当下学生发展的新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本文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人才培养实践,大部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均有所提升,具有独立完成室内空间设计的能力,并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超过85%的学生表示,对自身选择的就业岗位较为满意,无论与同事或领导之间的相处,或参与的项目交流,均相对融洽,可保持自信且良好的心态完成工作单位对其提出的要求,因此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法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效果,以此在后期的发展中,应加大本文提出方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应用型室内设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