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要点,科学提升——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0-11-22张亚辉
张亚辉
把握要点,科学提升——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研究
张亚辉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体能训练是高校田径成绩提高的有效保障,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运动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预防运动损伤。因此,把握训练要点,科学提升高校田径的体能训练尤为重要。文章对当前大学田径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旨在为科学开展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提升
作为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运动的成绩提升离不开体能运行的科学开展。体能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度,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在高校田径运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能提升的要点,有目的、有方法的科学提升学生体能,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1 当前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现状及问题
1.1 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意识决定行为,高校在进行田径体能训练时,要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并且以此作为训练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田径训练中,一些体育老师不具备正确的体能训练理念和认知,同时缺少训练的方法,导致学生无法树立体能训练的意识,忽略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制约了训练的高效进行。另外,部分学校的田径训练中,缺乏对训练的规划,导致训练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仅仅只是针对部分指标进行培养,从而无法真正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
1.2 专项体能训练深入度不够
当前,在高校田径训练中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的项目较少,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学习专项体能训练,在教学中强化专项体能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此外,当前田径运动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力量和耐力训练,而忽视和其他项目的训练,这导致体能训练水平与国外差距依然明显。体能训练是阶段性的动态提升过程,忽略了系统性、科学性和阶段性,将不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运动天赋,严重制约高校体育的发展。
1.3 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缺乏创新的理念,训练方法陈旧,训练场地单一,不利于学生体能训练的提升。以灵敏度训练为例,在此部分内容的训练中,要能够通过构建训练机制,提升肌肉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提升运动速度的应急反应能力。国外对于灵敏度体能训练的方式通过会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场地来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然而当前高校体能训练的训练场地大多在操场和训练房进行,单一的场地和训练方式严重制约了体能训练的发展。
2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2.1 耐力训练
田径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发挥出战术和技术水平,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耐力。耐力的训练,可分为常规性质的和专项性质的耐力训练,通过多次重复和交叉训练有助于提升耐力。同时,在训练中,运动员通过克服重力的力量训练提升自我耐力水平。通过长跑、规范动作的重复练习等方式促进田径运动耐力的提升。
2.2 力量训练
力量是田径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基础,在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各个功能器官紧密结合,而结合的关键因素就是力量水平。专项力量主要包括以下肢肌群力量和腿、踝关节的力量。常规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坡地起伏段行走、两腿交替跳等。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腰部、臀部、髋部的肌群力量,并且注重提高运动员骨盆、关节和躯干的稳定性。
2.3 速度训练
速度是田径运动获胜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加速的能力、动作完成的速率、应变的反应能力。以径赛项目为例,在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运动员的预备动作、开始姿势、提速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还可借助于高频次的高抬腿运动来提升运动员的肌肉应变能力,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训练发力和加速能力;另外,借助于身体姿势的调整,能够将快速摆臂练习贯穿整个训练,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掌握前倾的起跑姿势,在得到起跑的信号后,能够通过习惯性的练习,有效缩短起跑反应时间,提高起跑技术。
2.4 灵敏度训练
速度也是田径运动员技术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针对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灵敏度训练。以径赛项目为例,灵敏度主要包括步幅和步频等,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将运动员的步幅、步频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髋关节灵敏度、力量的特点完成个人特点研究。训练中,教师还能够借助蛙跳、台阶跑、高抬腿跑等方式来提升运动员的蹬腿摆臂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敏度,从而有效提升运动员的灵敏度。
3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提升策略
3.1 增强体能训练意识
高校田径训练中,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体能训练意识,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肢体灵敏程度以及运动的强度。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要能够与相关性的项目技术结合起来,坚持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协调发展,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率。此外,增强训练意识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的意识,丰富训练的模式,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手段,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3.2 丰富体能训练的形式内容
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丰富体能训练的形式、创设体能训练的场景、添加趣味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激发训练兴趣。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加增加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通过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适当对训练的强度和节奏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学生运动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最终达到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
3.3 建立科学的体能训练体制
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体能训练过程中,还是有较多老师采用以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过度的训练,以期借助于过量的训练提升运动员的体能。短期内,高强度的训练的确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但是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的负荷极大,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体质,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和从事项目的基本特点开制定训练方案,同时学习和参考国外良好的训练经验,制定科学的训练机制,采取合理的训练方法。另外,在常规的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节训练强度。
3.4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有效保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科学系统的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尽量多的采用表扬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孤立中不断进步。另外,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够使用统一标准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能力进行个体评价。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附加分的形式,给予进步特别快的学生额外奖励,鼓励学生突破自我,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树立适合的目标,并且不断取得进步。
4 结语
高校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是保障运动成绩的重要方式,为提升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体能训练。而学生的田径体能训练是系统化的、长期过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项目特点,把握好体能训练的要点,科学设置体能提升策略,从而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1]王真,裴永杰,陈龙伟.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及提升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48-49.
[2]陈怡.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体育时空,2017(1):118.
[3]李东.试论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与提升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9):57-66.
Grasping the Key Points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aly--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College Athletics
ZHANG Yahui
(Central North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Shanxi, China)
张亚辉(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