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地实践

2020-11-22李靖宇赵小龙

运动精品 2020年8期
关键词:落地课程思政体育教师

李靖宇 赵小龙

“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地实践

李靖宇 赵小龙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8)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理念,是思政课程的“转变体”。课程思政的包容性更强,能够渗透到各学科之中。“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践面临革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并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地,要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中把握方向,制定以教学设计、师资素养以及部门协同的有效落地策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德育内容的存在,运用“课程思政”理念发挥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体育教学;实践策略;落地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成为教育核心点。思政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内容,关系到学生成长,但不可否认,思政课程由于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限制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反观“课程思政”理念则不同,强调思政课程与各个学科的渗透,形成协同效用,在同行共进中共同发展。在该理念下,体育教学逐渐与思政教学走向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

1 “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地支持条件

1.1 必要性

体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我国大中小学校针对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可见,体育课的价值无可取代。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课程要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使其得以在体育课程中有效落地,在两者融合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具体如下:其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自此之后,围绕工作会议的解读在不断推进,认为各学科都要强调育人功能,体育学科同样不例外,发挥体育教学的灵活性,突出思政课的融入有效性,在协同中满足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其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等等各类战略体系中,体育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实现途径,在其中融入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以此来培养更多优质、全面的人才,突出各学段的教育价值;其三,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在旧式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普遍存在重活动轻理论、重技术轻文化、重技能轻意识的特征。在推广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课程思政”理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2 可行性

“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则需要理性思考,确保各项条件得以有效落地。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体育课蕴含思政教育资源。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蕴含着人文情怀、进取精神、团队意识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追求。这些资源内容,都是体育课程中的隐性资源要素。在开展体育竞赛中,顽强的拼搏精神、团队的协作精神、追求成果的契机等等,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融入的基础性资源,正确处理好各方关系,为立德树人目标达成提供保障[3]。“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理论课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具有可行性;其二,同向育人的优势。体育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政理论课同样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两者育人目标相同,在同向育人下两者的融合效果更强,为立德树人提供新思路。

2 “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地策略

2.1 “大思政”格局下的体育教学科学设计

“大思政”格局下体育教学的科学设计,是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下对体育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要求,要逐步摸索学校的“三全”育人格局,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课与体育教学的融合,需要科学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当中,使得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内容完美融合,而不是生硬整合,只有这样的融合模式,才可以被称之为“课程思政”的实现模式。首先,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做好优化。旧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程度不高。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学内容要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学生的思想特征、身心特征上,在明确目标、科学计划、完善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限制;其次,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素。“课程思政”理念下,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设计。在体育课堂之上,要着重细节,活用资源,把握课堂重点,在不同体育教学内容中发现思政内容融入的点,把握契机才能够突出教学价值;最后,融入隐性思政。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突出“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滋润心灵,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大思政”格局下的体育教学科学设计,要突出教学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有效融合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4]。

2.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育人框架

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其自身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自身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直接关系开展效果。一方面,学校要为校内的体育教师提供培训空间。由于“课程思政”的执行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出现两者融合生硬等情况,甚至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开展对校内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让校内体育教师掌握全面的理论内容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体育教师外出参与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主要目标是“课程思政”开展较好的学校,借鉴其成功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我所用,形成“思政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科学育人框架[5]。

2.3 依托“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校各部门间协作

“课程思政”理念的执行,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与协同发挥效用。一方面,顶层设计上。学校的领导决策和直接管理部门,要对围绕“课程思政”的各个政策、资源等等有效协调,还需要依托宣传的优势,将“课程思政”的优势充分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对“课程思政”加强认识,并积极尝试将该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的开展氛围;另一方面,底层回应上。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在尝试“课程思政”应用与尝试的阶段,要就具体的实施情况和现存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顶层设计接触到底层回应的信息,则可以做到灵活调节,明确各部门的关键任务,在动态的环境中实现协同共进,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有效性[6]。

3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确保该理念的成功落地,将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有效融合,要从多角度着手,在有效落地策略的执行中,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1]王静.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武术教学的革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34.

[2]杨如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3):76-79.

[3]张艳,崔久剑,胡琦.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8):66-73.

[4]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4):65-68.

[5]赵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才智,2019(22):119.

[6]张艳.体育课程参与课程思政的路径初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57-58.

On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f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 the Practice of PE

LI Jingyu, etal.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axation, Zhengzhou 450048, Henan, China)

李靖宇(1988—),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落地课程思政体育教师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法律何以难落地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