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科学安排路径
2020-11-22胡桂康
胡桂康
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科学安排路径
胡桂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5)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是确保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实现强身健体的重要前提,也是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时,通过构建科学、简单、便于实施的指标体系对学生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科学评价,解决了以往学生学习能力与运动负荷不匹配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文章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安排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影响因素和评判方法等视角提出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具体路径。
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科学安排;实施路径
运动负荷是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主要受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实现强身健体的重要载体。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为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因此,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时,要重点探索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实施路径,通过精讲多练、合理使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堂状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负荷。
1 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安排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体能消耗和运动负荷的必然性,合理、恰当处理运动负荷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关键。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多重视技能教育,忽略了学生体能素质的个性化差异,运动负荷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和课堂教学质量。
1.1 运动负荷安排缺乏学生个性化的充分融合
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大多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无差异方案,在教学量、教学时间和教学强度安排方面,缺乏对学生个性化体能素质的充分考虑,以至于体育课堂出现了体能较好学生未能达到个人最佳状态、体能较差学生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能消耗状况来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身体机能变化和心理发展规律来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1]。
1.2 运动负荷安排缺乏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在内容选择、教学搭配过程中,未能将教学的难易程度、课堂内容安排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吸收和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体能负荷要求也存在差异。比如跑步对心肺机能有明显影响,体操类运动则对神经系统有直接影响。目前体育课堂教学时,未能从体育项目的运动负荷特点来安排运动次数、强度和时间,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老师未能根据课堂教学性质、适宜负荷量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复习课、学习课和预习课的运动负荷安排方面,缺乏合理性。
1.3 运动负荷安排缺乏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融合
运动负荷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状态,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安排缺乏应有的动态调整思维,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和身心素质状态的充分融合。部分课堂存在盲目重视运动量,忽略学生实际状态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课堂表现。此外,不同时间段开展体育教学,学生体能状况也存在动态差异,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来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才能避免学生承担过多运动负荷[2]。
2 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实施路径
体育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基础,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体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运动负荷状况,合理安排练习密度,科学控制运动负荷,使学生体能消耗与体育技能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1 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适时调整运动负荷
学生的体能素质状况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基础前提。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承担运动负荷的状况不同。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素质和性别等不同状况进行合理分组、区别对待,分别制定训练强度和时间,使不同体能状况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体育技能,保持最佳体能。针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老师要重点关注其个人课堂表现,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此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确定最大负荷,在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训练适应能力。要为学生预留一定运动负荷空间,使学生能够适应体育课堂教学、训练的临时变化[3]。
2.2 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安排的重要依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负荷存在差异。老师要针对具体内容来安排课堂训练的强度、时间和训练量,使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不同运动项目及内容的学习负荷。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状况,灵活搭配运动项目,在尽可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老师要注重采用“动静结合、大小搭配”的教学安排原则,为学生体能恢复提供空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类型来合理安排教学密度和运动负荷,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的体育运动方法时,要重视学生对新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应适当降低教学密度和运动负荷,为学生预留充足成长空间。在知识预习探究、复习巩固等教学时,则要适当增加教学密度,合理增加运动负荷,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供合适的运动量。
2.3 综合主客观因素,动态调整运动负荷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季节、气温和时间等客观因素对运动负荷安排有直接影响。在夏季或冬季,气温较高或较低情况下,都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绪、主观态度和课堂教学氛围等因素,适当调整运动负荷。要结合学生的个人体能差异和年龄特征、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心态,及时消除学生体育学习与训练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老师要根据课堂上主客观因素的一系列变化来调整运动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兴趣和扎实的运动技能创造最佳条件[4]。
2.4 掌握多种评判方法,科学调控运动负荷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课堂观察以及学生个人的相关意见来科学安排学生运动负荷。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更新教师的评判方法,提高老师自身的判断水平。结合当前智能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应用不断成熟,可以借助技术和设备对学生的运动负荷状况进行检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分配方案。此外,老师要注重打造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体育教学课堂,在科学安排体育运动负荷的同时,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教育学生掌握体能恢复方法。
3 结语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学生有效掌握体育技能,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目前推进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在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背景下,老师要全面了解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掌握各种调控运动负荷的科学方法和因素,通过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状态、体能素质和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安排路径,使体育教学实现预期价值,释放体育课堂理想活力。
[1]于鹏.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刍议[J].内蒙古教育,2018(4):55-56.
[2]顾永解.小学体育课要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66-68.
[3]潘贤呈.适量适度恰到好处——谈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体育教学,2017(11):16-17.
[4]江声策.都匀市城区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187-188.
On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Path to Sports Load in PE Classroom Teaching
HU Guikang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55, Guangdong, China)
胡桂康(1981—),硕士,中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