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思考
2020-11-22大连医科大学宋世叶
文/大连医科大学 宋世叶
一、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内涵分析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源自百度检索)。“实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名词。“实效性”,通常是指某事情实行的可行性和实行效果目的性的达到程度。综上,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可以解读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产生的实际效果,或档案职业精神培养预期设想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从以下两个视角具体加以阐述。
(一)实效性的价值思考。实效性的价值视角思考主要是基于其价值属性的实现程度和价值评价的把握度。档案职业精神是档案职业价值目标的理性提升,是获取档案职业价值评价的内在力量。档案职业精神的价值指向是对档案的敬畏和档案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档案职业精神价值评价则是推动档案职业主体不断实现其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为此,对档案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其目的就是培养档案从业人员敬畏档案、热爱并甘于奉献档案事业,且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固守忠诚有为、敬业守真、勤业创新、清廉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实现这一目的,各级档案机构都应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将这种档案职业价值观念与时俱进地传递给档案从业人员;档案从业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地获取对职业精神培养的价值认知、认同和践履。只有档案从业人员从内心深处得到了价值认同,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价,才能让其心性充满价值认定,进而达到自觉践履。因此,价值践履是对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最有效的检验。
(二)实效性的心理学思考。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 “需求”从低到高分划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实效性的心理学视角思考主要是“需求”理论的运用,主要指主体本能的自我需求期望目标和达到的程度。据此,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主要指档案从业人员在档案职业活动中自我需求期望目标和达到的程度。职业成长需要是产生职业行为的原动力,每一位档案从业人员都不是孤立的、真空状态下的个体,都有现实性,其职业需要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就是不断找准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其实现,让全体档案从业人员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不断获得自尊、自信和幸福感。
二、影响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原因
(一)全社会档案意识不强,缺少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大环境。社会档案意识是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普遍认知和印象。社会档案意识不仅对档案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是档案从业人员获取职业尊重需求、唤起职业价值自信、提升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软环境。时代更迭、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全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近年来,社会上一度对档案的公信力产生质疑,虽然这只是极少数现象,但严重干扰档案工作环境,挫伤档案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破坏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养的大环境。
(二)培训落实不到位,缺少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内环境。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主阵地是档案系统内部,主渠道是系统规范的职业培训。长期以来档案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时效性。近年来,部分档案机构和档案从业人员把取得培训经历证明继而获取职称申报资格作为培训目的。个别档案机构把培训渠道直接移向网络远程教育,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理念等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从业人员如履薄冰,职业技能遭遇瓶颈,职业倦怠感不断上升,职业精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此,与时俱进地培养职业精神,是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三)职业观念陈旧,缺少档案职业精神培养评价体系。档案整理的时效性滞后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影响了档案和档案职业的社会地位。档案系统内部忽视了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思考和探究。表现如下:一方面,没有建立起科学化、长效化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制度,缺乏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缺乏档案职业精神培养评价体系。因此,构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评价体系,是确保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三、提升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宣传,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职业意识。新时代,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档案在维护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助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组部重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草案)的出台,都为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和宣传档案工作提供良好契机。各级档案机构应充分发挥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编制档案公益海报、举办档案展览、设立微课堂等丰富宣传形式;借助大型活动日、“6.9”国际档案日,把握宣传契机。档案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档案职业的自身优势,加大档案科研、编研,让尘封馆里的档案都活跃起来,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到国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实践证明:档案社会意识越强、档案职业社会地位越高,档案从业人员获取职业正能量就越多,就越有利于促进档案职业精神形成。
(二)以人为本,树立档案职业精神培养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新理念,就是从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丰富档案职业精神的内涵;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中,找到档案职业独有的精神标识,铸就新时代档案人的“工匠”精神。以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解决档案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非专业的档案从业人员占据档案队伍主体等问题,适量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提升档案人才队伍的现代化能力。为此,各级档案机构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职业精神培养是加强档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服务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新理念。坚持把档案从业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把档案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把敬业、勤业、创业贯穿档案日常实践活动之中。
(三)上下联动,构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长效机制。档案职业精神培养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为此,各级档案机构必须共同担负起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主体责任,构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档案职业培训制度。要集结各级各类档案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制定培养制度和规划,明确培训责任人,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其次,规范培训内容。把档案职业精神培养摆在首位,做好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内容的提炼和升华,要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再次,找准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时机和切入点。当前,新一轮档案法修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培训解读,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把档案事业发展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让档案从业人员了解修订的意义,明确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核心理念,把新时代的档案职业精神融于岗位、融入人心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建立档案职业培养基地。以档案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硬件软件建设,解决各层次档案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需求,特别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四)与时俱进,加强对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档案职业精神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档案职业精神的养成也不仅依靠档案从业人员个人职业修养的内化,必须上升到法治化、制度化组织层面加以解决。建立科学有序的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评价体系尤为必要。首先,是加强对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评价内涵的探究,从档案事业发展总目标总规划入手,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找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的要素、过程和结果并做出客观评价、分析和反馈,进而促进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提高。其次,是加强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评价指标的探究,各评价指标必须与档案职业和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保证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实效性。档案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最终的检验标准就是全体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目标得以提升和展望,档案成果不断涌现,档案社会效益得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