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2020-11-22刘国皓

名家名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玉料和田玉花鸟

刘国皓

考古发现在中华文明刚刚萌芽之时,玉器就出现了。也就是说远在大家还没有赋予玉更多含义时,先祖们就开始了对玉的探索、雕琢和使用。玉雕起源于远古、流行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在明清之时达到了鼎盛。现代玉雕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玉雕多重型,且看重整体,根据整块玉料的形状、色泽、色块分布进行雕刻,以俏色雕刻见长。南派玉雕更重传神,造型比较随意,色泽更加柔和。

一、和田玉的特点

一提起和田玉,可能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地方就是新疆和田,是因为这里发现的玉以和田料闻名。一块石头中透闪石成分达到98%以上,学名就称之为和田玉,如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等都是和田玉。和田玉有白、青、墨、黄四种主色,质地细腻、色泽光润、杂质极少。

二、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大家常讲白璧无瑕,指的就是一块色彩统一、没有任何瑕疵的玉,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玉石也一样,在形成的过程中大自然或多或少会赋予玉石丰富的色彩,每一种色彩都是独特的存在,给玉雕师创作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俏色巧雕就是玉石的“色”与玉雕师的“艺”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玉雕师利用玉料上本来带有的色彩进行雕刻创作,而且往往这些色块的面积比较小,与玉料主体的色彩反差大,通过玉雕师的巧妙构思,把玉料上不规则的色块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形成一种视觉上的惊喜之感。在各式各样的题材中,花鸟题材是广受欢迎的。

(一)花鸟艺术的文化内涵

翻开中国的艺术发展图鉴可以发现,花鸟题材在其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了艺术创作,彩绘陶盆上的图案就有花鸟,这是我们的先祖最早对自然的观察,而后花鸟题材的艺术创作历朝历代都没有缺席过。虽然叫作花鸟题材,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花鸟,而是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乔木灌木等动植物的统称,这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交流,往往作者并不只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在抒发情感。玉雕师们进行创作时将这些事物留在玉料上,借物言志,这便是玉雕师们与玉石关于自然、情感的交流。

(二)花鸟俏色巧雕的特点

俏色巧雕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有的玉料上的皮色形状比较特殊,玉雕师可以在尽量保留原皮的情况下来进行创作。有的玉料色彩反差明显,没有过渡色,玉雕师则可以利用这些轮廓进行图案的勾画。无论哪一种方法,其根本是利用玉料上带有的色彩进行创作,这就要求玉雕师对于玉料的整体把握要完美,注意色彩在玉料上的位置、图案与玉料本身形状的呼应,使其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花鸟俏色巧雕要达到俏、巧、绝的境界,即它的色彩要明艳动人、设计要巧夺天工,成品则扣人心弦、令人赞不绝口。笔者从事玉石雕刻20余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所创作的作品极具文人气息,形象和写意并存,阳刚与阴柔兼备,其俏色巧雕的思路与境界也是与众不同的。例如,作品《王者》《大地》《连年有余》等利用玉石的皮色做出最适合或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设计,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三)技艺创新

人们常说,跟不上时代的事物必将被时代所淘汰,玉雕行业亦如此,花鸟俏色巧雕在中国存在了几百年,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世界交流更加密切的时代,这就给玉雕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近几年的花鸟俏色巧雕在创作手法上多有创新,比起过去的平面雕刻现在多是立体雕刻,且使用远景、近景等不同的视角,让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出来。雕刻师们也在不断尝试让花鸟变得鲜活起来,试图将一个故事雕刻在玉料上,而不只是将一幅图搬上去。从瑕疵到皮色、从形状到厚薄,俏色巧雕能够利用的元素有很多,玉雕师的创作思路和手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和田玉浑然天成之美和花鸟题材的自然之美结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在玉雕史上留下了不少传世精品,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富有情感,带给人无限想象。而现在,有了更方便的雕刻工具、更多的艺术形式,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也有了新的活力,取材上更为广泛、造型上更为生动、情感上更为丰富。相信随着雕刻师们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艺术能焕发出新的色彩,甚至整个玉雕行业都能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玉料和田玉花鸟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武建亭中国画作品
花鸟卷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多情花鸟,不肯放人
花鸟
和田玉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