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2020-11-22武胜奇向苏龙
武胜奇 向苏龙
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武胜奇1向苏龙2
(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640;2.深圳市教育局 德体卫艺处,广东 深圳 518001 )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师范”教育和建设先行示范区教育高地的背景下,对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依据培训现状及现实需求,提出精准培训的发展策略。
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培训需求
职后培训是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教师的在职培训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有限[1],体育教师在职教育主要问题集中在:对教师培训的管理不力和行政化干预过重两个极端现象,培训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常见[2]。《广东“新师范”实施方案》率先提出了“新师范”建设,标志着“新师范” 教育时代的到来。“新师范”教育时代,理应构建多层次、多向度的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服务基础教育,解决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等方面的需求[3]。近年来,深圳市以“体育教师参加全员培训,专业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在“新师范”教育和建设先行示范区教育高地的背景下,研究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对于构建新的“深圳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利用“调研宝”设计了“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填写,最终收回问卷288份,有效问卷288份。主要运用“调研宝”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和交叉分析功能队研究数据进行的收集和处理。参与问卷调查教师所在学校以公办学校为主,有214所,占74%,民办学校有69所,占24%,公民办结合有5所,占2%;参与调查的教师男性教师居多,有204人,占调查人数的71%,女性教师84人,占29%;任教教龄在1-5年占32%,6-10年占27%,11-20年占25%,20年以上占12%;任教学段小学占68%,初中占22%、高中占10%;职称结构,未定级占31%,初级占36%,中级占30%,副高级以上占3%。调查结果非常具有代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和级别
调查显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频次及覆盖面整体较好,一年内参加培训1-2次占27.4%,3-5次占36.4%,6-10达20.5%,10次以上达12.9%,只有2.8%没有参加过培训。交叉分析显示,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次数要多于初中和高中,未定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参与培训的次数较多,职称越高,参与培训的级别越高;从参与培训的级别看,以参与校本培训和区级培训为主,分别达到84.4%和85.8%,市级培训覆盖面较高,达到56.3%,省级(25.7%)、国家级(12.2%)相对较少,参加国际培训不足1.0%。深圳市自2003年实施中小学“教师海培计划”,但体育教师能参加的机会很少。交叉分析显示,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校本培训较好,差异不大。校本培训都达到82%以上,区级培训各学段都达到了85%以上,市、省以上级别的培训,初中教师的参与略低于小学和高中。
2.2 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识和态度
表1 对参加培训的态度与认识(n=288)
选项人数(%) 选项人数(%) 选项人数(%) 教师参加培训的必要性1星3(1.0)参加培训的目的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33(11.5)参加培训的态度没有硬性规定,不想参加15(5.2) 2星3(1.0) 3星4(1.4)获得继续教育学习,评职称需要20(6.9)若管理不严,则随性参训9(3.1) 4星5(1.7) 5星30(10.4)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212(73.6)只要参加培训,培训中积极学习133(46.2) 6星14(4.9) 7星11(3.8)学习现代教育技术19(6.6)培训与工作和生活协调开,愿意参与培训131(45.5) 8星22(7.6) 9星18(6.3)听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排4(1.4) 10星178(61.8)
调查发现,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参加过的培训内容安排满意度不高,有48.3%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有紧密联系,49.6%认为培训内容有联系,有2.1%的教师认为无联系;采用打“星级”的方法(1-10星级,星级越多认同性越高),对在职参加培训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培训有迫切需求,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必要性认同较高,10星的有61.8%,6星以上达到84.4%,反映了对培训的强烈需求;表1还显示,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明确,有73.6%的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11.5%是“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体现了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以及积极进取的面貌,大多数教师只要单位能合理安排培训就会积极参与,只要参加了培训,就会认真学习完成培训任务,被动参与“任务式”培训较少,也不是一味地为完成继续教育而培训,整体上参加培训的态度端正、动机较好。
2.3 参加过培训的主要形式,以及培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
目前,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形式,有47.9%是现场听课与评课,其次是网络培训(24.3%),再次为专家讲座(20.8%),有6.9%为“短期在高校集中培训”。调查发现,培训遇到的主要困难或困惑,排名前三项分别是:外出培训需要调课(38.5%)、培训内容不切实际(28.1%)、培训时间不够灵活(20.1%)。从综合分析平均分值看,培训时间不够灵活(平均分3.6)、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平均分3.4)、外出培训需要调课(平均分3.1),成为影响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其次为培训费用报销麻烦(平均分2.8)、年龄或精力限制(平均分2.0)。
2.4 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2.4.1集中培训形式需求
表2 最希望参加的集中培训形式(n=288)
选项人数(%)排序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型222(77.1)1 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192(66.7)2 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174(60.4)3 实地参观考察型168(58.3)4 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144(50.0)5 专家讲座、报告型107(37.2)6 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型77(26.7)7 教育故事型39(13.5)8
从培训中师生是否分离来看,教师参训形式主要有集中面授、远程培训、面授与远程相结合三种[4]。集中培训在教师培训中具有重要作用,集中培训与专家教师面对面,可以更好的开展师生交流,解决网络学习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实践教学,通过集中培训的“师生面对面”体验学习,才能更好的实现培训的目标。结果显示(见表2),教师希望参加集中培训的形式(最多选4项),排在前四的依次是:“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实地参观考察型”,传统的专家讲座、报告型排在第6位。深圳市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更加偏重于实践的学习和观摩,以及实操为主的培训,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点,传统的专家讲座、报告等并不是不需要,而是更加强调专家及教师的互动和交流。
2.4.2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需求
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结构包括监控授课能力、监控学情能力、监控教师情绪能力、监控教学反思能力 4 个维度[5]。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特点的专业素质能力内涵有:“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和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能力”[6]。对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培训最需要提升的职业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认为“非常需要”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课堂教学能力(59.0%)、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52.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45.1%)、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42.2%)、运动技术学习的理论知识(41.0%)。这一结果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调查结果相一致,老师们把“先进教学方法欠缺”、“对学困生转化难”、“对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能力欠缺”排在前三位。综合以上结果,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把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已达成共识。还应加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相关内容,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联系紧密的学科知识等的培训。深圳市自2012年实施“智慧校园建设”,2016年,全市中小学90%以上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7],但体育老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培训需求还很强烈,对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也引起了高度重视。
表3 最需要提升的职业能力调查(n=288)
选项不需要%不太需要%一般%比较需要%非常需要% 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8(2.8)26(9.0)74(25.7)101(35.1)79(27.4) 运动技术学习的理论知识3(1.0)7(2.4)38(13.2)122(42.4)118(41.0) 教育研究方法4(1.4)6(2.1)42(14.6)128(44.4)108(37.5) 教育心理学知识2(0.7)9(3.1)62(21.5)103(35.8)112(38.9)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分析2(0.7)5(1.7)59(20.5)112(38.9)110(38.2) 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4(1.4)3(1.0)31(10.8)100(34.7)150(52.1)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5(1.7)7(2.4)54(18.8)117(40.6)105(36.5)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0.4)7(2.4)28(9.7)130(45.1)122(42.4)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2(0.7)8(2.8)38(13.2)110(38.2)130(45.1) 课堂教学能力3(1.0)3(1.0)26(9.0)86(29.9)170(59.0) 论文写作能力4(1.4)1(4.2)59(20.5)115(39.9)98(34.0) 课题研究能力5(1.7)6(2.1)43(14.9)117(40.6)117(40.6)
2.4.3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之外的技能培训需求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对体育课堂教学技能之外从事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的技能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见表4),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课间操的设计与组织”、“趣味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重点体育项目建设”。随着中小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增强活动的锻炼效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已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认同。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中小学的普遍重视。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改变“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愿望迫切,因此,培训中应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随着体教结合的深入,“传统体育学校”、“ 特色体育学校”、“校园足球”等“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品牌,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宝安区教育局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深圳市2016—2018连续三年认定并命名深圳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181所。如何才能做好这些“重点体育项目建设”,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的训练、教学和管理队伍等迫在眉睫。
表4 在学校体育中需要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技能(n=288)
选项被访者人数(%)结果排序 大课间操的设计与组织177(61.7)1 1小时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34(46.7)5 运动会编排方法102(35.5)6 综合体育赛事的策划与组织141(49.1)4 趣味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57(54.7)2 重点体育项目建设147(51.2)3 针对儿童少年的某个运动项目的科学训练方法(请列举)51(17.8)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深圳市已形成了校-区-市一体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以校级、区级培训为主,市级培训的覆盖面较广,教师参加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培训相对较少;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参加的培训内容安排满意度不高,但对培训的必要性认同性较高,培训需求强烈,参加培训目的明确、动机较好、自觉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现场听课与评课,其次为网络培训,再次为专家讲座;培训时间不灵活、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外出培训需要调课等成为影响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2)深圳市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形式更加偏重于实践的学习和观摩,以实操为主的培训,教师对于集中的讲授和报告,与教师及专家互动和交流的愿望强烈;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在职业能力提升上,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对新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联系紧密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需要迫切;体育课堂教学技能之外的技能培训需求,“大课间操的设计与组织”、“ 趣味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重点体育项目建设”排在前三位。“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已得到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认同,当前,深圳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运用不够,教师提升此项能力需求欲望不强。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已引起重视,但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有待加强。
3.2 建议
(1)构建区域梯次培训、分层培训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建成“校、区、市培训”一体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示范区”,对接省培、国培计划,加强市级培训的国家化拓展,实施“体育教师海培计划”专项,提高体育教师参加国际化培训的比例。以“培训工作化”为手段,推动校本、区培训常态化,发挥地缘相近优势,节约培训成本,解决教师培训调课难、异地培训难问题。依据年龄、教龄和培养目的,建立“新进体育教师”、“骨干体育教师”、“体育名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遵循体育教师的成长规律,建立不同成长阶段的分层培训体系。
(2)构建网络学习-远程指导-集中面授多形式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模块化”、“自选化”,通过模块化和自选化实现体育教师精准培训。偏理论性的内容以网络学习和远程指导为主,偏实践的内容,集中面授为主,网络学习-远程指导为辅,有针对性的安排集中面授内容,创新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提高集中面授效率和效果。
(3)强化“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能力”培训,把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作为建立先行示范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标志性特征来建设。深圳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础设施完备、条件优越,信息化应用系统较为齐全[8]。但信息技术与体育实践教学的融合不足,应培养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构建学校体育工作、家校体育合作、学校体育工作与主管部门的信息化体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居家锻炼”、“停课不停学”,将加速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完善与升级。做好体育教师全员信息化能力培训,才能保障信息技术在体育工作领域的应用常态化。
(4)创建U-S体育教师在职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U-S 体育教师教育共同体,是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隔离难题,真正体现体育教师职业的实践品性的有效路径[9]。加强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和地域中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互聘机制,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选派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体育专任到中小学任教,建立工作室,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的开展和成果的升华。中小学选派经验丰富的体育名师到大学的体育专业担任“体育教材教法”教师,通过高校的工作经历进一步提升“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和“体育名师”综合素养,再回到中小学一线发挥“种子”作用。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师交流,还可以以科研立项的形式,以“提升区域在职体育教师综合素养”为研究方向,带着任务去工作,并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合作成果落到实处。
[1]王兆璟,陆红燕.论新时代精神指引下的师范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5):70-78.
[2]赵进,周武.我国体育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6,23(5):105-109.
[3]张伟坤,熊建文,林天伦.新时代与新师范:背景、理念及举措[J].高教探索,2019(1):32-36.
[4]曾素娥,武丽志.农村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对比分析——基于广东省的问卷调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7):12-16.
[5]李运华.教师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8):10-13.
[6]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3)[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12-16.
[7]深圳市财政委.深圳投入1.54亿元建深圳教育云,助推“互联网+教育”发展[EB/OL].http://szfb.sz.gov.cn/ydmh/xxgk/gzdt/201612/t20161216_5708493.htm.2016-12-16.
[8]傅霖,曾飞云.深圳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状况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8(11):3-9.
[9]方曙光,潘凌云,樊莲香.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困境与出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6):461-467.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mand of PE Teacher on-the-job Train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henzhen
WU Shengqi, etal.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专项资助成果(YJSJY201703)。
武胜奇(1971-),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赛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