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气排球课的实验研究*

2020-11-22邓荣彪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实验班排球

黄 美 邓荣彪

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气排球课的实验研究*

黄 美 邓荣彪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2)

为提高高校气排球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情境教学法在气排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选取两个班学生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为期14周的教学实验,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气排球基本技术的两次测试,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作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气排球技术水平,但身体素质提高不显著。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氛围和内容上有较高满意度。

情境教学法;气排球;实验

气排球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它具有简单、易学、入门快的特点,其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不同性别、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的人参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经常进行气排球运动不仅可以加强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等身体机能,也可以提升个体的灵敏性、耐力等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所以,气排球运动是一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益项目。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如何给学生提供着迷的体育教学,变被动为主动的体育学习?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抓手。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因人而异,现有的教学班级往往人数较多,这时教师若是要满足个体兴趣采取一些教学策略难度较大且效果欠佳。而情境兴趣能激发并维持由情境刺激所触发的学习兴趣,并努力促使其转变为学生对某一主题或知识领域的一种稳定的个体兴趣[1]。个体的学习兴趣往往都是由情境兴趣发展而来。在普通高校气排球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喜欢教学活动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学生高效的习得行为。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鉴于此,本文通过教学实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气排球选项课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为提高高校气排球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农林大学2018级的两个气排球选项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由同一教师任教,对照班43人、实验班42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查阅了情境教学以及排球、气排球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情境教学在各学科、各学段的应用以及排球教学的各种模式的优劣势),并通过实地走访部分高校对当前排球教学现状进行梳理。结合气排球的特点,设计教学实验方案。汲取相关专家的建议优化教学实验设计并实施。

实验方案包括:

(1)实验前测。在一年级下学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气排球基本技术进行测试。身体素质的测试内容为3米移动、助跑摸高和羽毛球掷远;气排球基本技术包括了发球、防守击球、传击球和扣球。

(2)教学实验。从2019年9月到2019年12月(每周2课时,持续14周,合计28课时),选择身体素质和气排球基本技术无显著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一致,由相同的教师在同一场地进行教学。实验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将身体素质练习形式多样化、场景化;将单个基本技术的练习和竞赛的情境结合起来,在模拟的竞赛环境中,进行基本功的片段练习;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的任务完成评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和竞赛实战的激烈。对照班主要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讲解示范,布置练习,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方式进行。在练习形式和内容上,按照传统的方式单人练习或两人对练基本功为主。在基本技术达标的情况下,再进行教学竞赛。

(3)实验后测。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气排球基本技术进行测试,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对情境教学法的评价进行调查。

(4)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个体身体状况的外在表现,通过一定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合理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运动技能的学习快慢和掌握程度又受限于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能够提高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能力,为学习和掌握气排球技术提供了保障。专业运动员通常通过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各项技战术,创造运动佳绩。而对于学生群体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参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选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专项素质练习和测试指标。具体如下:羽毛球掷远、助跑摸高、3米移动[2]。

表1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统计(M±SD)

组别 羽毛球掷远(m)摸高(cm)3米移动(s) 对照班 实验前7.2±0.8278.1±11.25.5±1.6 实验后7.4±0.6279.2±10.15.4±1.3 P>0.05>0.05>0.05 实验班 实验前7.2±0.9279.1±8.25.5±1.4 实验后7.3±0.6282.2±9.15.6±1.5 P>0.05>0.05>0.05

注:N1=43 N2=42,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显著性差异,下同。

表2 气排球专项技术考核标准

个数达标考核(50分)技术评定考核(50分) 发球发1个球,每球5分发球动作、攻击性 防守击球3m间两人连续防守击球25个每球2分合理选用插托击球、垫球、捧球、抱球技术等技术,动作熟练程度和完成效果 传击球传击球10个,每球5分传击球手型、球的弧度和落点的准确度 扣球在3号位共扣10个球,每球5分扣球动作、力度及落点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羽毛球掷远、摸高、3米移动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经过14周的体育教学,虽然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有可能因为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而目前仅靠一周一次的体育课尚不足以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无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情境教学法的教学,都未能对学生的专项素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2.2 情境教学法对气排球专项技术的影响

气排球专项技术考核指标包括:发球、防守击球、传击球和扣球,具体考核标准见表2。在经过14周的情境教学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气排球专项技术考核成绩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气排球专项技术考核成绩比较(M±SD)

组别 发球防守击球传击球扣球 实验前对照班81.5±5.475±3.273±4.270.5±4.5 实验班82.1±4.574.5±4.174.5±3.171.3±3.6 P>0.05>0.05>0.05>0.05 实验后对照班83.1±3.477.5±5.275.6±4.273.4±4.2 实验班84.2±3.582.2±3.480.5±3.178.5±3.1 P>0.05<0.05<0.05<0.05

从表3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各项技术上无显著差异,两组被试在气排球的各项技术上具有同质性。实验后的实验班的防守击球、传击球和扣球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了,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还是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有可能是因为在基本功练习时创设了各种竞赛、游戏结合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重复性练习在情境中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团队间的配合,提高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例如:在一次以插托击球为主要内容的练习环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流水线完成练习并进行组间评比。在练习之初先进行对墙插托,地上和墙上分别做好标记,学生距墙位置和目标位置事先固定。先完成对墙插托击球个数的组内成员,两两组合进行一抛一接的练习。在练习个数达标之后进入实战环节,在场地内固定位置用插托击球技术将对网来球击入固定标志框内。完成设定个数者即完成流水练习。在最短时间内所有成员都完成流水练习的小组视为获胜。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实验班学生每场教学比赛的比赛持续时间相对更长,回合更多。这有可能是因为单项技术水平的提高,练习中比赛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更加适应比赛的节奏。

2.3 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比较

学习满意度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它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大一下学期,对任课教师所有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各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经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满意度总体要高于对照班的学生。从具体指标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氛围和内容、同学关系上比对照班的学生都有更高的满意度;在场地器材和成绩评定方面,两个班学生的满意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有可能是因为:第一,情境教学法中,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兴趣和技术学习充分结合,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再局限于动作技术,而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引导,例如: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组织反馈等。第三,情境教学中各种情境的变化,充满的趣味性和挑战,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项技术重复练习。第四,课堂练习形式多以小组为单位,突出了协同合作的需要,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3 结论

3.1 情境教学法较之传统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气排球专项技术水平,但是对专项素质的影响不显著。

3.2情境教学法下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氛围和内容、同学关系指标上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1]高鹏飞.普通高校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14.

[2]程枫,黄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7.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Balloon Volleyball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Mei, etal.

(Fujia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glin, Fuzhou 350002, Fujian, China)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号 111418255。

黄美(1971—),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实验班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