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现状的研究*

2020-11-22张劲松张树巍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张劲松 张树巍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现状的研究*

张劲松 张树巍

(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0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存在意愿较高、频次较低和形式单一的现象。体育社会服务工作的边缘化、缺少有效组织以及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提出高校体育教师服务社会的可行化建议,旨在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提供高校人力资源支持。

健康中国;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现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推进建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倡导的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向纵深发展,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的需求也不断强烈。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拥有丰富体育资源,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要广泛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体育资源优势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高校要将体育物质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文化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作为全民健身的供给服务内容,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共享。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全民健身中的专业人才其社会服务工作应得到足够重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省高校为研究范围,按地域分别选取沈阳、大连、锦州地区共9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以9所高校的26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教师服务社会”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详细研读与分析文献,作为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方面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高校的形式面向体育教师发放26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对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就高校体育教师服务社会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访谈,了解目前体育教师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与对策。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及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康中国建设内涵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心工程。健康中国的内涵,不仅是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更是涵盖全体人民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大健康”和服务于全体人民(男女老少和各民族)、服务于每个人的全面健康(身体、心理、道德、社交)、服务于人的生命全周期(婴幼儿到老年)、服务于健康全过程(健康、亚健康、疾病、康复、强壮、健美)的“全面健康”。这种“大健康”“全面健康”观是全面、系统、科学的健康观,是对过度依赖和使用科技手段干预人类健康模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符合系统化的健康干预模式,完全顺应并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1]。

2.2 全民健身的现实矛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闲暇时间的增多,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政府和社会对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加大投入,用于居民锻炼的体育场馆数量增加,百姓身边的体育组织趋向多元化,社区体育内生力强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但是,与党和国家对全民健康及全民健身的要求相比较,社会体育在服务百姓全民健身需求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民终身体育意识尚未普遍形成,体育运动场地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从事日常体育锻炼仍旧感到诸多不便;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满意程度只占42.73%,[2]绝大多数社会群众参与锻炼时缺乏专业指导;百姓身边的体育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缺少方便性和有效性;社区体育与所辖高校的有效对接欠缺,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解决社区体育需求与现实相脱节的现象。

2.3 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现状

2.3.1高校体育教师对社会服务的认识与意愿

表1 高校体育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的认识程度(N=260)

社会服务重要程度的认识重要一般不重要 人数222308 %85.411.53.1

表2 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主观意愿(N=260)

是否愿意参与社会服务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 人数661394411 %25.453.516.94.2

由表1、表2可知,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持积极的态度,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全民健身对于群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健身技能的掌握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调查中有78.9%的体育教师愿意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由此可见,在全民健身活动当中更好地发挥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体医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3.2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现状

表3 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实际参与现状(N=260)

参与社会服务频次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未参加 选择人数6116237 %23.562.314.2

表4 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形式(N=223)

参与形式竞赛裁判赛事组织运动队教练健身辅导体育相关业务培训其他 选择人数1761471331064739 %78.965.959.647.521.117.5

通过调查可见,虽然高校体育教师对社会服务的重要程度认识较为深刻,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但是,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频次较低,能经常参加社会服务的仅23.5%, 62.3%的体育教师偶尔参加过社会体育服务工作,有14.2%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社会服务工作,这样的参与现状不能很好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来解决全民健身急需的指导、咨询问题,造成高校体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进一步调查可知,竞赛裁判、赛事组织和运动队教练是目前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而健身辅导、体育相关业务培训等涉及全民健身的辅导形式较少,占比不到60%。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无论在参与社会服务的频次和形式上与党和国家的健康中国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一方面,群众体育没人指导,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服务社会闲置。

2.4 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因分析

在全民健身中群众体育需要科学的体育指导,高校体育教师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而现实却呈现出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较低参与率和参与形式较为单一的现象,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4.1体育社会服务工作在高校的边缘化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但是教学和科研仍然是高校的工作中心,随着近年来强调高校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多数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很少有体育社会服务的理念,更缺少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所导致的结果是体育教师也是以教学和科研为导向,受高校体育教师聘期考核和职称评聘等指标的影响,现实的状况是体育教师也是终日围绕着教学、科研转,社会服务工作只能是凭教师的个人喜好,随意性较大,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保障,社会服务缺少重视只停留在学校层面的宣传,只能处在高校工作的边缘。

2.4.2缺乏对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的有效组织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有意愿参与到全民健身的社会服务中,但参与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是有的教师愿意参加而得不到有效组织,多数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是凭借自身关系,自己联系参加全民健身的裁判、竞赛组织和技能辅导等工作,高校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高校体育服务社会工作,缺少为体育教师与全民健身需求之间搭建平台,未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来落实各项政策的实施,因此,导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质性功能不能很好发挥。

2.4.3体育教师经济利益至上思想影响

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和经济利益至上的左右,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层次较低,多数以裁判、教练、辅导等形式体现,服务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而深层次社会服务活动比例低,如社区体育驿站建设、高校体育产学研合作、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结果导致教师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很难发挥其专业性,整体质量较低。如何引导高校体育教师潜心社会服务,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社区群众健身需求相结合,在服务全民健身过程中发现问题,与群众沟通交流,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需要高校出台多项政策,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2.4.4高校体育教师专项结构的制约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还较为传统,与全民健身的项目多样化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导致教师认为自己在服务全民健身中无用武之地,这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专项技能与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2.5 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服务的对策

2.5.1高校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服务全民健身战略

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特征,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在全民健身决策咨询、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地方政府、社区提供有力的支持,高校要克服传统思维和封闭办学的理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要为社区群众全民健身派出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帮助群众在全民健身中解惑答疑、提高运动技能,同时,高校要对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向社区群众开放,在保证校内教学、训练的基础上,错时向社区开放,在服务社区全民健身中体现高校的特色和价值,建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和通道,实现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联动。

2.5.2建设社区体育驿站,搭建教师服务社会平台

构建“高校+社区”体育服务驿站,为体育教师服务社会搭建平台。体育服务驿站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条件下,引入高校体育资源的指导与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的人力资源、场馆设施资源、信息资源、组织与引导资源等于一体的体育服务模块。社区服务嵌入体育驿站,高校体育资源融入体育驿站,发挥各自优势满足驿站的体育需求,这样可以有组织地引导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避免参与服务工作的随意性和自发性。

2.5.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社会服务本领

高校体育教师客观上封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自得其乐,因此带来自身知识技能的更新不足,面对健康中国建设下体医结合的现实需要,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项目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高校要有意识地定期派出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掌握前沿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更好地为体育健身服务。

2.5.4完善相关政策,奠定教师服务社会制度保障

高校要建立支持、鼓励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服务社会的积极性,除了给予一定的服务报酬外,高校还要建立机制,把体育教师社会服务工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相结合,对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表现积极、取得成效的体育教师给予政策上关心和兑现,以此,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3 结论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科学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大,高校要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体育资源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支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健身需求。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全民健身指导的专门人才,受传统思想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与社会服务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定程度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要转变观念,本着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为体育教师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加强体育教师相关业务培训,提升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本领,同时,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体育教师参与社会服务,调动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以此,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高校人力资源支持。

[1]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3-10.

[2]唐立慧.普通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全民健身的状况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2):82-8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4]臧玲玲.如何激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社会服务[J].教育发展研究,2017(19):78-83.

[5]邓桂玲.高校体育教师服务社会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7):196-197.

[6]赵亮.“体育强国梦”下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职能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0):116-117.

[7]杨旭东.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5).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Service of College PE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ZHANG Jinsong,eta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Liaoning, China)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背景下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L18BTY008);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老龄人口体育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供给体系建立的研究(项目编号:JJW201915403)。

张劲松(1972—),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