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宋代寺观彩塑艺术美学思想
——以山西晋南地区为例
2020-11-22张莉琦
张莉琦
一、山西宋代寺观彩塑的简介
山西现存的宋辽金时期的彩塑作品特点在于突出人物内在精神,技法运用娴熟。宋代寺观彩塑沿承唐代风格多一点,整体减少唐代磅礴的气势,对形象的塑造写实、具体,情感流露体现在神姿、神情等方面。山西宋代寺观彩塑在经营位置上,佛像整体造型均衡。色彩构成和色调上表现明确,协调统一。其中三晋大地之晋南地区彩塑尤为典型,如长治长子崇庆寺、长子法兴寺、晋城青莲寺彩塑等。
二、山西晋南地区宋代寺观彩塑美学思想
(一)造型美——“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出自顾恺之《摹拓妙法》,指画家在追求外在形象逼真的同时,更要注重追求内在的精神实质。在山西晋城青莲寺罗汉塑像中,人物刻画比例、结构准确。坐姿不同,或袒胸露臂,或结跏趺坐,或双足垂坐,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充分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在塑造上体现了娴熟的技法,对形体的控制能力准确。在罗汉中,五官塑造得尤为传神,体积感和重量感使人物面部的形象更加传神,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虽色退肢残,仍不失魅力与风采,动作、姿态、表情相互呼应,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了艺术家对人物的精确表达,是晋南宋代罗汉彩塑中最经典的杰作之一。
(二)瞬时美——“寓动于静”
“寓动于静”在造型艺术中可以理解为将典型动作定格,将动与静辩证统一起来。山西宋代寺观彩塑善于选取动作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瞬间,抓住人物典型动作。例如,山西长子崇庆寺罗汉像,将人物面部表情刻画得精准到位,且声情并茂,颧骨突出,皱纹横生,嘴角下垂,满脸愁容,将罗汉向下俯视的瞬间定格下来,双眸中似乎流露出慈祥和坦诚的目光。作者抓住人物典型的动态,将那一刻永恒定格,深入刻画,用静展示出动的瞬时美。
(三)表现美——“中得心源”
“中得心源”是画家张璪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不照搬照抄,经过自己的熔铸,成为自己心中酝酿的意象。山西晋南地区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的释迦牟尼佛是特别典型的例子。人物贴近生活,头部造型与身体塑造形成鲜明对比。佛像头部处理采用概括的手法,主要突出塑像的精神面貌以及内心感受。在唐代佛像头部造型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宋塑的细腻的审美特征。塑造上,新月般的秀眉,高挺的鼻子,略窄的鼻翼,薄而小的嘴唇,和善慈祥的面部,使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在塑造上的精致入微。眼部刻画极具特色,似闭似睁,眼部细致的刻画使得彩塑佛像显得更加有内涵和深度。
(四)意境美——“情景交融”
宋代寺观彩塑在情景交融的意境塑造方面可谓是非常独到的。以山西晋城小南村二仙庙的彩塑为例,一排排彩塑像神色各异,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似乎能够探听到他们之间正在发生的故事,感受当时他们的心理状态。彩塑除二仙像塑造得稍许呆板,其余人物则表现得生动活泼,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少女表现得纯情活泼、身姿妩媚;女官温婉矜持、模样俊俏;中年妇女持重厚道、神姿沉静。其中塑造最精彩的还是神台左右的两位女官,她们身材修长,神态优雅,头戴高冠,身着衣袖宽大的官袍,衣纹流畅,沥粉彩绘,图案华丽,面部表情温婉动人,眉清目秀美丽异常,五官端正,表情塑造得颇为生动,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结语
宋代彩塑有着非常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其“以形写神”的尊尊彩塑,传递着所造之像的精神性,不仅造型准确,更通过形体的表达达到神情的传递。山西宋代彩塑创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动作的瞬时性,将典型性的动作定格为永恒,展现其造型艺术“寓动于静”的瞬时美。彩塑创作者观察生活,有丰富的艺术体验,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将艺术形象在心中酝酿,不是全部复制真人,而是有所取舍地进行艺术表达,体现出创作者“中得心源”的表现美。山西宋代彩塑艺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美学思想特征,即追求意境的营造,注重整体空间的把控,使人物与人物之间用动作神态构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