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助弱帮困峨边在行动就业扶贫下好“绣花功”

2020-11-21熊美凤张洪王丽明

关爱明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摘帽彝族关工委

文/熊美凤 张洪 图/王丽明

几场秋雨后,地处西南小凉山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更加寒冷。“我要好好学,为自己谋一个吃饭的本事,尽早为父母减轻压力。”金岩乡中心小学彝绣兴趣班教室内暖意融融,10月的一天,热情似火的孩子们正在学习“穿针引线”,好不热闹,其中一个小女孩懂事地说。在老师的指导下,20多名“小绣娘”分成几个小组围桌而坐,练起了“彝氏绣花功”。

为何小小年纪就要学习生存之道?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小凉山高寒地区,当时有106个村为省定贫困村。全县0至16周岁建档立卡的贫困儿童达7678人。让贫困儿童读书、生活不再困难,是全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所在。为解决部分贫困群众无法外出务工问题,峨边的彝族“绣花功”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为此,县关工委不仅积极倡导居家就业、传承民族文化,组织开办彝绣培训,每年在城区和彝族乡镇组织绣娘举办彝绣培训班,不断提升绣娘刺绣技艺水平。

近年来,峨边县关工委把帮扶农村贫困青少年作为工作重点,不遗余力地为困境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六年多来,县关工委组织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精准帮扶2.6万人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1680多万元,2019年底,全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2月1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峨边彝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彝族“绣花功”从娃娃抓起

搭平台“送”技能

峨边县关工委秉承“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理念,致力为广大贫困群众提高就业技能、搭建就业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人人有一技之长,家家有就业渠道”。仅2018年协同召开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来自省内外74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6357个工作岗位,招聘当天达成就业意向496人。

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初、中、高级彝绣培训班43期,培训绣娘3328人。县关工委整合文体旅、妇联、人社等部门资源,开展技能培训,近3年来,就业局举办农村就业技能、城镇技能、创业培训达7700多人,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累计408万元,使待业等困难群体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229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6人。各部门结合精准扶贫,都建立了帮扶对象档案,精准识别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形成齐抓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工作共进的整体合力。据统计,三年来,各成员单位帮扶助弱对象累计达5032人次,其中“五失”青少年355人次,彝区困难儿童1767人次。

困难群众一直都是党和政府最大的牵挂。县关工委坚持每年扎实开展“暖冬大行动”“真情关爱·情暖寒冬”“爱佑成长·助力脱贫”,做到主题明确、对象精准。

2018年1月,县关工委班子成员冒着风雪,为万坪乡178名学生送去每人一套保暖内衣和一双袜子,对全乡20名贫困学生发放“暧冬、关爱”资金4000元,为4名事实孤儿和6名残疾儿童每人捐助500元,还为该校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发放了暖冬棉被。2019年12月,在金岩乡中心校、大堡镇官料河希望小学等六所学校举行慰问物资发放仪式,为六个乡镇的300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金岩乡中心校、峨边民族中学、峨边中学15名优秀贫困学生,分别送去总价值81000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

连起爱心一条线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关工委积极与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搭桥连线,促进帮扶助弱。2015年3月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游爱公益基金、GMGC全球移动游戏联盟等联合组织捐助资金100万元建立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2017年2月,乐山市瑞鸽工业园好靓服装有限公司教育扶贫爱心捐赠活动向峨边贫困学子捐赠2000件校服,价值近80万元。由乐山嘉州新天地万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凤英出资200万元、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的“英杰楼”交接仪式在金岩乡中心小学举行。

2018年,四川明达集团组织的“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暨“明达爱心助学”把15.5万元发到98名受助困难学生手中时,浓浓深情温暖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眼里噙着感激的泪水。截至今年,该企业累计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中小学生168人、应届高考录取大学生43人、栋梁工程大学生36人、应届博士生1人,对黑竹沟中心小学等10所小学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共捐赠彝族贫困学生500人,帮扶资金达50多万元。2020年5月28日这一天,四川华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又给金岩乡温泉村幼儿园的孩子们送来了共计5400.50元的牛奶、苹果、旺旺雪饼和水彩笔。该企业4年来对金岩乡7名彝族优秀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从初中到大学,目前资助一名彝族学生就读西南财经大学毕业,一名在校大二学生……此外,武警四川总队、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香港坊众会、乐山市浙江温州商会等几十家市内外爱心企业和数十名爱心人士,在关工委的牵线搭桥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开展了助学、助困,捐赠校服、御寒衣物等关爱活动。

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县关工委坚持抓好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立德树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还组织学生旁听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容留他人吸毒案”的远程审判,通过审判长的讯问、公证人的供述,学生们站在第一视角,亲身感受法院的审判过程,“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邀请检察官、派出所民警到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论事,向广大师生讲解防毒、防交通安全隐患、防财物被盗、防校园暴力案件及如何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

截至目前,县关工委在全县8个彝族乡镇创建了“彝区青少年活动室”12个,在19所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举办各种主题实践教育活动285场次,留守儿童参加活动达3200多人次,受教育青少年人数4万人次。

说说心里话〉

精准扶贫、防止返贫,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也是县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六年来,县关工委把帮扶农村贫困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求服务精准帮困助弱工作的有效路子和实用做法,以合力搞帮扶,以真情暖寒冬,重连线促帮扶,以立德而树人,不遗余力地为困境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全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后我们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止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上来,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使脱贫成果持续稳固更好地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峨边彝族自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 阿玉刘古

猜你喜欢

摘帽彝族关工委
彝族海菜腔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