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题,不仅仅是解题而已
——例谈苏教版教材“思考题”的教学与拓展

2020-11-2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考题解题教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 王 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思考题”作为苏教版修订教材三大特色栏目之一,为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很好的、可利用的教材。

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该如何看待“思考题”?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又是如何实施“思考题”的教学的?又该如何拓展?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从编排的变化看“思考题”的意义

省教研室王林老师在《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在育学与育教中前行》一文中对苏教版修订教材进行了解读,其中提到思考题不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一般都与它所在单元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其实教材中的“思考题”在悄悄变化,从80 题变成了122 题。

1.数据的变化

变“思考题”从三年级开始为从一年级开始,这点告诉我们:“思考题”,尤其是我们教材中的“思考题”,不一定代表的就是难度高的题目,只是思维的含量比较高,并不是遥不可及。

2.内容的变化

除保留了实验教材的部分原题之外,隐性的变化是部分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变为修订教材中的“探索规律”,另外适当加强了逻辑推理的训练,增设了螺旋上升的蕴含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思考题”。

如:

由原来的“思考题”变为六上的“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如: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这一组“思考题”形式上雷同,都是用图形来表示数,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螺旋上升。

这些变化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个信号:“思考题”不仅仅是思考题而已,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中提到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思考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心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感觉到解数学题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继续学习的信念油然而生,这样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

一是思维的训练要及早开始。最早的一道思考题安排在一上的第7 页,也就是第二单元,重心下移到了起始年级。二是思维的训练要持续关注。“思考题”的编写有的涉及的知识宽一些,思维要求高一些;有些涉及数学思想深刻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高一些。这些都能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积累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从而锻炼数学思考。

二、从日常教学看“思考题”的实施

诚然,修订教材试图从“思考题”编排的变化引导我们教师做一些转变,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教师们日常的“思考题”的教学中看到一些现象。

1.重得出结果,轻经历过程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29 页的思考题“打结”问题,教师出示此题后抛出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绳子和打的结,有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孩子极快地发现了4 根绳子打了3 个结,所以脱口而出7 个结,然后教师顺势让这个孩子说说想法,在表扬了孩子之后就问:“你们听懂了吗?”试问“7”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所有的孩子真的听懂了吗?

“思考题”的教学最容易落入常规的就是像上面的那位老师一样重得出结果,轻经历过程。如果“思考题”变成几个数学思维特别快的孩子的游戏,其他的孩子怎么会喜欢上数学学习?

2.重问题本身,轻前后联系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思考题”:

初看到这道“思考题”,学生会觉得难以下手,有的教师也会觉得棘手。其实这道“思考题”与三年级上册的“思考题”之间是有联系的。三年级上册的“思考题”是这样的:

因此,对这类题,学生到了五年级并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运用到以前的一些经验。也就是说,日常教师对“思考题”的教学大多数局限于教“一道题”而已,其实不然,“思考题”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不能就题解题,要充分挖掘教材,发现其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丰富“思考题”的内涵。

三、主题的拓展丰富“思考题”的内涵

要想让“思考题”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开拓学生解题思路、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利器,我们可以尝试从生活的角度,从学科的角度,赋予“思考题”更丰富的内涵,让“思考题”更具有思考的价值。

教学内容:第五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思考题”:

教学流程:

1.让“思考题”更鲜活

热身:组合活动

活动:同桌2 人一个人一个长方形,两个人合作,看看都能怎么组合。

分类:如果想把这5 个图形分两类,你会怎么分呢?

指出:拼起来的是一类,有重叠部分的组合分为一类。

改变教材中两个长方形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两个一样的长方形,通过一个变两个的视觉效果引发孩子的数学思考,激起孩子的研究兴趣,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两个长方形组在一起的形式多样,不同样的组合方式周长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奇妙变化,这让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变成了更鲜活的研究素材,这让普普通通的一个组合图形变成了更鲜活的研究对象。

2.让“思考题”更立体

探究:周长是多少

层次一:探究类别一不重叠

层次二:研究类别二有重叠

通过探究活动,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去想象,变要结果转向要过程,让学生真经历。同时,因为鲜活的资源多了,所以让这个“思考题”的探究变得立体起来,尤其是对两个长方形重叠出一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的不断深入探究,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图形世界的神奇,周长的秘密,这都让一个简单的求结果演变成了一个神奇的探究之旅。

3.让“思考题”更深刻

拓展:拓展延伸

层次一:拓展

层次二:延伸

通过这一个问题,解决了一类问题,同时延伸到五年级下册的“思考题”,让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刻,让我们的“思考题”的教学走向深刻。

这只是笔者尝试研究的其中一个不太成熟的个例,但是,我希望能引起大家一点启示,让我们的“思考题”的教学不仅仅是解题而已,它可以有更丰富的内涵。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以优化其认知结构。“思考题”集趣味性、生活性、学科性等多种综合为一体,教学中,我们要捕捉教学契机,丰富“思考题”的内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挖掘思考题中的辩证思维潜能,让学生真思考、真经历、真解决,让“思考题”的教学走向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处。

猜你喜欢

思考题解题教材
用“同样多”解题
教材精读
借助直观图形解决重叠问题
用“同样多”解题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减法变成加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