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以阜新市为例

2020-11-21邢诗雨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禽肉冷链公共卫生

邢诗雨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22)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我国率先做出反应,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全球形势并不乐观,还出现了进口食品携带病毒致人感染的问题。我国作为进出口大国,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农产品流通、供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助于稳定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1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严格的防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随着疫情在全世界的爆发,本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的供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

1.1 部分物资进口依赖性强,生产成本上浮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部分农产品依赖国外进口的优良品种,尤其是畜禽品种,每年都需大量引进。以生猪为例,国内多养殖出栏快、瘦肉比例高的“外三元”(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品种,均为国外品种;蛋肉鸡、优质奶牛肉牛均需长期从国外引进[3]。

另外,国民对肉类的需求持续增加,进而导致我国对豆粕的需求猛增。大豆作为原材料,单纯靠我国自产的大豆数量还有较大不足,需进口大量大豆作为补充,这也导致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详见表1)。

受到国内外疫情物流阻隔以及供需情况的影响,进口物资价格有所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对进口农产品依赖性较强的农业大户生产成本也有所上涨。

1.2 农产品流通速度受到影响

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此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发展,并且出台和积极响应相关政策。

《菜市场行业深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为4 700 多家,居民购买日常所需农产品的渠道仍然是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到7 成以上份额,居民选择线下购买农产品占到95%以上,线上份额屈指可数。农产品具有保鲜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因为城际交通的封闭以及人口聚集情况的限制,农产品流通速度明显减缓,导致6 成以上蔬菜类滞销严重,农户还需额外付出仓储费等管理费用,损失较大[2]。

表1 辽宁省2020年1—3月及1—8月农产品进口情况

1.3 农产品供求变化明显

此次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恰逢春节期间,按照往年的情况,禽肉类的需求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但受此次危机的影响,公众对拒绝野味的理念得以提升,甚至转移到普通禽肉类农产品上,导致禽肉类农产品需求减少[5]。此外,大型聚餐急剧减少,对禽肉类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轻食、以一日两餐代替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范围出现。综合而言,禽肉类农产品的需求有所下滑,但果蔬类农产品需求增加。但是,物流阻断,致使农产品流通速度下降,农产品滞销,同时农产品供应量有所波动,部分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明显。

1.4 乡村旅游收入下降

从历史数据来看,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一般对第三产业冲击较大,作为环境敏感型产业的休闲农业易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收入减少和产业衰退[6]。

2020年阜新市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58.4 亿元,同比下降4.8%。春节黄金周,2019年全市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黄家沟冰雪大世界日均接待量近1 500 人次,但2020年为减少人员聚集,全市524 家文化经营单位停业,春节黄金周乡村旅游收入大幅度下降,且难以弥补。

2 产生影响的原因

2.1 部分农产品国产优良品种发展速度缓慢

截至2018年,我国使用的小麦、大豆、水稻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都是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然而禽肉类农产品国外品种仍然占据主流,容易出现种源“卡脖子”的情况。以生猪为例,常见国内品种太湖猪、金华猪、淮南猪虽然对“外三元”进行了部分替代,但是覆盖面不广,新品种选育还需增大投入,发展速度需继续加快。

2.2 农产品供应渠道单一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线下农贸市场采购是居民日常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渠道,究其原因在于整合大量的菜农集中在农贸市场进行售卖。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相比于零散的“地摊”售卖,将商户集中起来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对于中老年群体,农产品可以直观地看到并进行比较,选择空间较大,最终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农产品进行交易,全过程透明、放心。

但在疫情期间,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人口聚集度过高,且农产品和农户的来源不易控制,原来农贸市场采购优势大打折扣。客流量大幅度减少,导致农户手中农产品滞销。

2.3 冷链建设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处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但在农产品销售、运输方面还有较多的空白亟须补全。《报告》显示农产品线上采购仅占销量的3%。这主要在于电子商务公司在下沉市场覆盖率不高,尚未打通和农户直接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在特殊时期供应出现短缺;另外,农产品易腐坏、难保存,农村地区冷链建设不完善,进一步放大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失衡的问题,消费者需求量多的农产品无法提供购买渠道,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线下市场无法消化。线上提供的部分农产品因冷链建设不完善,只能采取常温的运输方式,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供应链各端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

2.4 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

2019年,阜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51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849 元。但2020年此次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及时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使得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工资性收入降低会减少消费者需求,收入降低使得原有商品相对价格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消费。生活必需品受影响程度较小,但耐用品及休闲类支出等受收入影响程度较大,情况更为严重的可能会拒绝耐用品及休闲类(如旅游)等支出,第三产业受到较大影响。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培育国产新品系,聚焦养殖技术研发

针对依赖性强的进口农产品,加快国产新品系的培育工作,并且要增强新品系动植物的疫病防控能力,同时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技术和装备研发。目前农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究条件较弱,还需引进智能养殖业及农产品储藏、保鲜、物流等领域优秀的科技企业,协助农村共同发展养殖技术研发。

3.2 电商助农,建立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2020年6月阜蒙县县长吴青林作为“好货推荐官”与拼多多平台合作开展了一次直播活动,花生、玛瑙等阜新特产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当天在线成交4 000 余单,探索出电商助农的新路径。辽宁省积极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4个,农产品末端零售网点20 余个;与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1 个、电商仓储物流中心113 个。2020年针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开展建设工作,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乡镇田头仓储物流设施、村级仓储保鲜设施项目库建设工作。

3.3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拓展乡村旅行产业功能

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虽然目前国内各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的经营,但是在一季度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觑,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阜新市地区生产总值223.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3%。农村地区经济抗风险能力弱,需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的持续落实,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了解消费需求趋势,积极拓展乡村旅行产业功能,除了传统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功能外,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开发体验式消费项目,结合乡村民宿、健康养生、采摘等体验农业,实现旅游、休闲、教育的“一条龙”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多途径增加经济收益,降低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影响程度的同时,谋划产业转型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禽肉冷链公共卫生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小儿吃禽肉好处多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