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旖旎新声入江南

2020-11-21思不群

苏州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窦娥剧社话剧

思不群

1909年,上海演剧联合会赴苏州巡回演出,上演以太平天国为题材的话剧《金田波》。海报贴到大街小巷,半城人都知道要上演一种叫“话剧”的新玩意。到了晚上,观前附近挤满了男女老少,伸长了颈脖往台上看,大家都想来一睹“话剧”的新鲜样貌。只见这演出不敲锣打鼓,也不唱也不表,单是舞台上几个男女像平常人一样说话,动动手脚,虽然没那么热闹,但却贴近大家的日常生活,就像左邻右舍一般,所以不少人看得津津有味。这是我所揣想的一段话剧刚刚进入苏州城时的情景,细节或有出入,主要事实却并无差池。苏州受到得风气之先的上海的影响,在辛亥革命之前话剧即已传入,民国元年之后,更一步步发展起来,比如我国话剧先驱的徐卓呆即于1911年11月率“社会教育团”从上海来到家乡苏州演出。

☉ 话剧《窦娥》剧照

“第三届江南青年戏剧节”正如火如荼,在暑热散去的一个晚上,我去金鸡湖畔看话剧,一路想着上世纪初话剧与苏州的姻缘,便对晚上的剧目充满了期待。夜色下的金鸡湖边灯火辉煌,圆润有致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变换着各种色彩,如梦如幻。湖水广大而宁静,湖中央的桃花岛像一只不系之舟,在人间一千米外沉默着,仿佛想弄清未来命运的航向。这天晚上的话剧《窦娥》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话剧的故事情节沿用了关汉卿原作的基本脉络,但将原作中的审判者由楚州知府改成了窦娥的父亲窦天章。窦天章中举得官,回到家乡,但在审判该案件的过程中,却拒绝与女儿相认,更进一步加大了作品的悲剧性。窦娥既受冤于他人,复受辱于生身父亲,在无奈之中以不屈的意志暴发出对于天地的严厉责问,以愤怒的诅咒向人世抗议,向天地抒愤。或许是受到窦娥精神的感召,天地化身为人,以小丑形象出现于人世,插科打诨,从而引发窦娥关于生之荒谬的思考和追问,最后她拉着“死去的”天地,一步步走去。该作品由青年戏剧人丁一滕导演并主演,是传统内容和现代形式相融合的一个尝试,较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比如全程引入二胡伴奏,以音乐加强表现力;比如人物既有唱词,又有念白,引入了大量戏剧动作等等,因此中央戏剧学院姜涛教授认为,“《窦娥》复活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话剧一开始,舞台中央两块巨大的白练高高垂下,遮盖天地,只有二胡声,悲怆又激越,有丰富的情感暗示意味。窦娥面对“天”“地”所发出的存在主义式的追问,使得这一作品具有了与古希腊悲剧一样的思想深度,带上了现代美学色彩。但我认为,在后半部分导向存在主义式追问的过程中,剧作中“天”与“地”两个人以戏谑的形式向观众大撒糖果,并劝窦娥吃糖,使剧作的整体悲剧气息受到一定影响,喜剧的氛围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悲剧性的生存体验。

明清之际,苏州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戏曲也臻至鼎盛。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演遍苏州的各大城镇和乡村,观者如痴如醉,业余班社遍布各地,竞相登台,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更是“唱者千百”“倾城阖户”,万人空巷。而评弹则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创设“光裕公所”以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苏州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听书者“累月经旬,寝食俱忘,不厌不倦”。在话剧方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借助传统戏曲的优势和浸染,苏州成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之外一重要之地,聚集了早期话剧人徐卓呆、陆子美、陈大悲等名家,前两人为苏州人,后者则于东吴大学求学期间开始话剧生涯。此后,陆续成立了进化团、新剧研究会、新剧行进社等话剧创作表演社团。时光轮回,世事变换,百年之后,今天的苏州话剧开始重新出发,一些本地社团在慢慢发力,或从传统中发掘宝藏,或自探新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话剧《小城之春》是本土原创作品中的一件优秀之作。这部由普罗公园创作于几年前的作品脱胎于苏州著名导演费穆的同名电影,作为保留剧目在今年戏剧节期间再次上演。该剧讲述了大战之后刚刚在废墟上恢复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体弱多病、寡言少语的丈夫,郁郁寡欢、心有千结的妻子,青春洋溢、年华美好的小妹,在丈夫的老朋友、妻子的旧情人忽然归来之时,如一阵不期而来的夜风吹进树林,每棵树都不自觉地在暗中摇摆颤抖,难以停歇。残破的家园,亦如这些破碎的内心,经不起任何的风浪,只能等待时间修复。作品中几乎没有冲突,只有人物心灵深处的暗流,像浪一样涌动,而最终一切都化作了沉默、忧伤与哀愁。正如该剧导演刘潇所说:“好看的戏,它可以是冲突的,也可以是审美的。”这部作品打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表现人物内心的审美特性,这是东方的美学,东方的诗意。它越过故事情节,将目光定格在人物身上,专注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表现水面之下的情感波动。湖面平静,柳枝拂水,而在水面之下则是滚滚波涛,一万次翻腾,但它从不浮出水面。它是执着于内在的,显现出深的品质。

而《声入姑苏·平江》则从另一种方向进行探索。也许是从沉浸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中获得的灵感,新时代集团的这部作品通过行走平江路的方式,将观众完全带入作品之中,通过耳机里声音的讲述和引导,加上各个点位上的现场表演等方式,来讲述关于平江路上的一个个故事与传说。夜色中的百年小巷幽暗深长,灯火明灭,在河边桥头,在街心巷尾,你不知道会与谁相遇,也不知道会听到哪一对才子佳人的隽永故事。这部作品生动、活泼,颇具探索的勇气和实验的启迪,街区即舞台,观众即演员,身临其境,文人故事,才女旧情,一一展现在身边,感悟自然不同。而不足之处则是整个作品缺乏统一的中心故事,稍显散乱,观众可以真正参与的地方较少,影响了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

2011年,经过精心策划的“苏州首届话剧艺术节”高调亮相,经过数年经营和观众培养,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剧目有时也会遇到一票难求的情景。但是如果放眼全国,对比北京、上海等地,苏州的话剧之路,还很漫长,如同老巷子,只有摸索着走过一段夜路才能见到灯火。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在短时间内带给观众全方位、全身心的深度感受和体验,而苏州目前在剧场建设、演员培养、作品原创、市场培育等各方面还亟须提升,这或许正是今年苏州提出要打造近百个“江南小剧场”的原因。苏州目前已经有十余个本地民间话剧社团。除前述普罗公园外,还有老谭戏剧工作室、四楼戏剧工作室、合乌戏剧工作室等等。高校中则有苏州大学东吴剧社、苏州科技大学新程剧社、西交利物浦大学言居剧社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东吴剧社成立于190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校园剧社之一,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1年的《东吴大学学刊》中曾这样写道:“知东吴大学者,莫不知东吴剧社。”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吴剧社曾一度停办,后在著名戏剧家陈白尘、曹禺等人的勉励下重新出发,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剧目,每年固定开展“新生专场”和“年度大戏”演出活动,并赴杭州等地交流演出,颇为活跃。

正是得益于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合力协作,苏州的话剧事业在近年来显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迹象。而戏剧节不仅是观众的节日,也是话剧工作者、爱好者的节日。比如就在今年,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率先设立了苏州市第一个“黑盒剧场”,为更多的话剧探索提供演出场地。“黑盒”者,顾名思义即一黑色方形空间,但是它的空间安排具有灵活性,倾向于上演小型实验性戏剧,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更加密切。不仅如此,产业园负责人还表示,接下来会加强与剧社、青年创作者的合作,将剧场打造成为本地话剧的孵化基地,推动培育更多话剧作品。而在今年的戏剧节期间,主办方还通过发展圆桌会议、大师讲堂、表演工作坊、本土剧目评选“青苗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为苏州的话剧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对于未来苏州话剧的发展,新时代集团的高旭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话剧人才的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地投入和扶持。而丁一滕导演则认为,有了戏剧节这样的官方平台的支持,创作者可以深入挖掘苏州本地文化名人、园林、戏曲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博采众长,创作出具有苏州特色的当代作品。

一场场精彩剧目演过,热辣的夏天已去,秋色正美。在这样的清凉之夜,与三五好友,看一场话剧,品一段人生,不亦快哉。正所谓:

千年古城月中看,金风玉露相见欢。

繁花姑苏戏剧夜,旖旎新声入江南。

猜你喜欢

窦娥剧社话剧
窦娥冤
戏剧演出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冲锋剧社在唐县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教室里的趣事
谁杀死了窦娥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