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高艺精 妙笔生辉

2020-11-21朱广志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水墨笔墨意境

朱广志

《山泉》 尚水法/作

“每天做同样的事,是否觉得枯燥无趣?” 大多数人都会回答 “肯定会”。这位75 岁的老艺术家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不犹豫地说出与大多数人相反的答案——“当然不会”。

数十年来,他怀揣着一颗为艺术奉献、为教育付出的炽热之心,为河南大学的艺术教育付出了毕生心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在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这位老艺术家就是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尚水法。

1969 年,尚水法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大学艺术系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在30 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敬业尽职,倾情奉献,谦逊平和,桃李满天下,深受师生的信任和爱戴。他指导的硕士生在学业及毕业创作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已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著名艺术大师李苦禅说过:“做人无格,画画无味。” 尚水法对此非常信服,数十年铭记在心。他说,画品即人品、画风即人格。人品高,画品自然高,做人和作画是相辅相成的。观其画作,你就会知道“画如其人” 的说法实在不虚。

尚水法坚持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把真、善、美当作终身的艺术追求,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美学精神。他说:“‘ 真’ 就是本真, 是画家必须坚持的,越本真越好;‘善’ 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只有心灵纯净, 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美’就是追求美好,要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才能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桂林山水》 尚水法/ 作

尚水法擅长彩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具有较高的造诣。他说,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要把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统一起来,把山水形象、山水意境和笔墨表现统一起来,通过墨与色的互相结合、撞击、渗融、重叠,使画面更为丰富、明快、鲜艳。同时,要借鉴道家阴阳之道的哲学思想,遵循中国画笔墨之道,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对比,该显则显,该隐再隐,显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隐时则服从整个画面意境的需要,使得层山叠嶂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在创作中,尚水法坚持以 “写” 入画、以 “意” 表现为主,笔与墨配合,辅助互动,用笔极见骨力、用墨氤氲淋漓,画面元气充沛,在 “不似之似” 中,现出浓淡墨色演绎的空蒙迷离图景,“半是虚空半是山” 之境界跃然纸上。他繁复地用皴擦点染,创造出苍茫奇绝、浑然一体的意境,并把现代摄影中的光线变换、明暗对比巧妙地运用到绘画当中,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画面效果。同时他善于运用虚实变化的笔墨表现山的气质,实处沉郁厚重,虚处空透缥缈,墨的浓淡自然幻化成山的风骨,干涩处寓苍茫,湿润处溢空蒙,呈现出山的不同季节与气候中个性的风貌特征,情态自然,饱满生动。他还注重水墨本体的体现与表达,并在实践中竭力展现水墨材质与笔墨性能之美、肌理之美,尽力展现水墨氤氲效果与淋漓酣畅、空灵飘逸的独特美感。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利用墨破色、色破墨,水墨交融极富韵致,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赏读尚水法的画作,融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寓意深远,构图多变,格调清雅,大气如虹。作品布局取舍得当,构图完整,实处求虚,虚处有实,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又能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传统笔墨的干湿、苍润、虚实、隐显、聚散、呼应以及渲染的变化,都恰到好处地融会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他每作一画,都在用心去画、用心在悟,画面力求简洁传神,一笔不多,一笔不少,构思巧妙,思想新颖,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扎实的艺术功底,表现出画家的博大胸怀和精神高度以及对艺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是一幅小品,你仔细品赏,往往也会发现画家的精心构思,从远近、高低、深浅、色调等方面都有着极致的表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春天》 尚水法/ 作

尚水法坚持认为,一幅画必须具有原创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艺术性,令人享受到一种新鲜而美的感觉,方可称为 “好画”。画家唯有对生活充满激情,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上下功夫,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尚水法的创作历程,也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水墨笔墨意境
笔墨童年
水墨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