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科学化研究
2020-11-20方书论李琼
方书论 李琼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哲社课题《主体间性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科学化研究》(2017SJBFDY14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书论(1983—),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琼(1983—),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做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思想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认识高校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夯实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的政治理论基础;继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和不断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宣传阵地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话语的主动权,积极组织引导高校学生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方法,提高宣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质量;贯彻落实有关制度法规要求,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生动度、吸引力和社会感染力。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科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96
高校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贯彻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核心任务。强化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和长治久安。但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仍存在一些薄弱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化。
1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高校作为促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主战场、应对矛盾和风险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战场。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总体方向,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在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有着非常极端的重要性。立足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挑战的研析,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教育,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主体意志,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部分制度制定管理空白、实施指导不到位,具体工作职责范围划分不明确
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伟大工程。高校本身就是意识形态传播、交流、研究和交锋的重要阵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制度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完成了“四梁八柱”的构建,明确落实了关系高校长远办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关键问题和主要责任,但还仍然存在着部分制度制定管理空白、实施指导不到位,具体工作职责范围划分不明确等突出问题。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虚化、弱化,对于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研究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如何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高校意识形态和高校学术研究的密切关系等这些重大问题,尚未完全形成具体共识。
正确把握塑造在校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追求,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落脚点和工作成效受到检验的最终衡量标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最大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在于缺乏明确目标任务意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必须正确树立什么样的政治理想信念和应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然而,我们很少认真思考也从未意识到大学生需要的注意事项、他们的意识形态需求、法律意识形态认知、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有的教师只注重培养学术轻教育价值,没有深入分析研究意识形态对西方学术教育学科的潜在价值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
2.2 重要性认识不足,干部队伍主责不明,管理队伍缺乏协同协力综合作战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校党政干部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总体认识仍然不足,定位不是特别准确,对大局意识形态安全缺乏深刻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工作不积极主动,没有意识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队伍作风建设需进一步深化加强。
高校的诸多学科与意识形态发展走向直接密切相关,各种政治思潮的激烈交锋在高校最为激烈,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注意。相对于意识形态的校园软实力的教育建设,领导干部们更多地关注校园硬实力建设;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他们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教学和理论专业课程教师的素质。一旦学校出现意识形态教育失控、失范的突出问题,必须立即予以严格、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处理。然而,到目前为止,许多高校的意识形态问责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往往被学校视为教师学术作风不端或普遍学术失职或严重渎职,没有充分清醒认识到此类学术事件对大学教师和在校学生政治思想的严重危害影响,对中国学校政治安全的巨大直接危害。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容结构设计、工作主题针对性、工作信息渠道沟通途径和叙事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功能错位或是偏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和分析研究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缺乏认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行为不充分,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针对性和切实有效性。许多宣传工作者往往习惯性地过度强调使用传统媒体,忽视新媒体,对新媒体的推广使用认识水平不高,有的未能有效准确把握我国网络风险信息综合传播发展规律,网络风险综合防控的基本意识和有效措施。
2.3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
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动性不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消化不是很到位。一般来说,意识形态往往是比较抽象和理论具体化的,这与高校大学生自身感性、外向、生活化的主要性格特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高校大学生感性、外向、生活化的性格特点等也正是制约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几个重要影响考量因素之一。学生对抽象、枯燥、死板的意识形态科学理论的传播既不感兴趣,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高校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虽然在不断稳步增长提高,但很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有效性及其成果呈正比。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吸引力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载体把握不准确,综合利用管理不到位。不可否认,就意识形态工作而言,目前一些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依然普遍存在着许多教条化、形式化的问题,模式过于传统、形式过于单一,致使意识形态工作沉重、枯燥而又单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叙事表达方式的把握不够准确,理论研究工作不到位。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往往会倾向于进行刚性的政治理论知识自上而下地灌输,将意识形态工作演变成了冰冷的理论文字、抽象的理论阐述和显性的思想政治宣传,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教学感染力相对较弱,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较差。
3 做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牢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多思考、多学习、多交流,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总结方法,有问题一起想,有好的做法主动宣传推广,相互取经取长补短,切实履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首要职责。
3.1 继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取决于从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应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个人角色定位,找准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切实担负起铸魂有人的政治责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出努力:一要继续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教育宣传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开展高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二要加快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的奖惩机制,对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成绩、成效特别突出者应当给予一定奖励和充分认可,对意识形态工作疏忽大意、敷衍了事而直接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者,对违反我们党和国家有关纪律、公然公开发表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不正当政治言论者,则给予严肃的惩罚。三要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团结,加强校际交流与业务沟通,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干扰。
3.2 加强和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宣传话语的主动权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不断稳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办学管理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学科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能够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斗争的一面鲜明的政治旗帜;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技术水平和较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继续坚持和不断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大学意识形态斗争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宣传网络平台建设,使其能够汇聚正能力,宣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善于举旗亮剑,紧紧围绕坚定广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以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教育主线,围绕政治理想认同、家国主义情怀、文化道德修养、宪法法治意识等各项重点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组织占领QQ、微信、微博等广大学生非常喜欢的网络在线信息交流平台,并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积极进行网络媒体舆论宣传,牢牢准确地掌握意识形态的网络媒体舆论宣传权和主动权,不断强化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能力,做好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员”、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的“守护员”、 引导学生思想动态的“信息员”和错误社会主义思潮的“战斗员”。
3.3 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生动度、吸引力和感染力
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继续加强对意识形态的科学理论数据分析和逻辑研究,重视科学理论数据归纳和科学逻辑判断安排,全面清晰地向全体大学生宣讲意识形态的理论本质;围绕热点案例进行宣传理论和升华理论,运用大学生较为熟悉的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生动地进行表达和梳理展开,使得他们易于理解、乐于倾听、积极参与;努力拓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和工作载体,不断丰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使意识形态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大学生的成长、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点滴出发,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活动体验、业余体育娱乐活动交流和学生在线网络学习互动沟通三个环节入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帮扶助力、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的共同创建、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建设搭建、学生社团组织的宣传引导和学生网络育人宣传阵地的建设扩展等,潜移默化,让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真正接受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浸透、滋养和指导。
4 结语
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教育,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主体意志,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针对目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部分问题,各高校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牢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履行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首要职责。
參考文献
[1] 吴会丽、刘世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路径研究,前线,2018(11).
[2] 唐林峰,浅析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赤子,2017(15).
[3] 王达品,关于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人民论坛,2020(1).
[4] 徐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功能、原则,青春岁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