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德治实践及其完善
2020-11-20李进成
摘 要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推进乡村德治需要把握其定位,发挥其约束、教化和凝聚的功能,以体现其柔性支撑作用。乡村德治实践探索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依托乡村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德治阵地;二是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德治,丰富德治主体;三是通过系统性推进做实志愿服务;四是创新活动内容,完善德治形式;五是引用信用管理,找准德治抓手。通过考察分析各地乡村德治实践,完善乡村德治可以从四个方面用力:一是充分发挥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对德治的带动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信治、智治对德治的促进作用;三是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夯实德治的内在文化基础;四是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夯实德治的外在制度基础。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德治实践 完善对策
作者简介:李进成,中共威海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政府建设。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40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次明确地将德治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理方式纳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强调要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强调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本文在对乡村治理德治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乡村德治的运行机理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思考。
一、乡村治理中的德治及其地位
德治是“三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文化内容通过特定的治理组织实现的一种治理方式。①推进乡村德治需要充分考虑德治的功能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
在功能方面,与自治和法治相比,德治强调通过道德力量感化人,从而影响人的行为,主要体现为约束、教化和凝聚三个方面②。行为约束需要有权威支撑,德治的权威源于道德舆论和良心谴责,所以德治不具有外在强制力,其对人的约束是一种典型的软规范。德治的教化作用体现为引导人崇德向善,进行正向的价值追求,教化功能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说服的方式来实现,有些情况下,物质激励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凝聚功能是所有文化的共同功能,德治作为一种文化治理方式,自然也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的功能,这有赖于乡村治理中对道德凝聚点的寻找、选择和恰当地运用。总而言之,德治在乡村治理中主要起到一种柔性支撑作用。
在地位方面,“三治”体系中,自治是组织基础、法治是制度保障、德治是价值支撑。在乡村治理中,相较于自治和法治,德治的历史更久远、作用更广泛,所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更有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作为价值支撑,德治是自治和法治的基础,同时德治能有效弥补自治和法治的不足,所以德治是乡村治理的根本,也是重点。对于乡村自治来说,德治可以通过提高基层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培养基层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促进村(社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升村(社区)的整体自治能力。对于乡村法治来说,德治同样可以通过培养基层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乡村法治建设。
二、乡村治理中的德治实践
基于乡村德治的软性约束特点,德治与自治和法治相比,缺乏明确的规则指引和硬性约束力,效果难以短期呈现,所以德治更难操作。各地在整体把握德治功能及地位的基础上,在乡村德治方面进行了颇具特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较充分地发挥了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约束、教化和凝聚功能。
(一)打造德治阵地
乡村德治需要平台和载体,这是德治实践的基础,各地依托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治阵地。有的地方通过建立文明实践中心三级组织体系,即区市(开发区)文明实践中心、镇(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所),打造德治阵地。乡村德治实践正是以镇(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及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所)为主要阵地展开的。
(二)丰富德治主体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因素是人,这是由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决定的。乡村德治需要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乡村德治过程中,各地非常重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推进乡村德治,如退休党员、社会组织、企业等,努力形成乡村德治合力。
(三)做实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最为重要的乡村德治形式,在乡村德治实践中,各地通过系统性推进乡村志愿服务,如建立不同类别的专业化服务队、实行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等,努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使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作用面不断扩大。
(四)完善德治形式
不同的治理方式需要不同的治理措施,基于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功能与地位,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各地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村训家训建设、文化下乡等德治活动,在做实志愿服务这一基本德治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德治的其他形式,充分发挥德治的柔性支撑作用。
(五)找准德治抓手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德治的首要目标,各地在德治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社会信用在乡村德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尝试发挥社会信用在乡村德治中的作用。山东威海在乡村德治实践中充分运用信用资源,通过“信用進农村”等活动,将信用管理嵌入乡村德治,使信用成为乡村德治的重要抓手。
三、完善乡村德治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乡村德治实践的考察分析,当前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德治应主要从四个方面用力:
(一)充分发挥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对德治的带动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通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以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可以看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作用、目标、任务、内容等方面与乡村德治高度契合,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组织行为,乡村文明实践活动能有效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等多种效能,这些都是乡村德治所急需的。
所以,乡村德治应以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为重要依托,通过各地不断推进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带动乡村德治实践,将乡村德治有机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之中。一是乡村德治要充分利用文明实践活动的丰富资源,如阵地资源、队伍资源、平台资源、保障资源等。二是文明实践活动要突出德治要求,比如在工作内容方面,在学习宣传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基础上,注重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等工作。
(二)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信治、智治对德治的促进作用
威海市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在“三治融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六治”即政治(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信治引导,“一网”即网格化治理提升工程。“六治一网”突出了社会治理中的党委领导、信用管理及智能化要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治理效果,为基层乡村德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政治(党建)促进德治。在乡村德治推进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德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承担统筹规划、建章立制、动员宣传等工作;二是德治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所有党员作为参与者,要率先垂范、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德治的各种实践项目,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德治实践中。
通过自治促进德治。村(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推进乡村德治需要尊重村级自治权,充分运用村级自治权,要在自治基础上推进德治,将德治内化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提升群众在德治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水平,充分发挥自治对德治的促进作用,避免德治实践中的“为民做主”,保障德治实践中的“由民做主”。
通过法治促进德治。充分利用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为乡村德治提供法律咨询、制度制定、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通过法治保障乡村德治依法依规进行。
通过智治促进德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乡村德治,让德治实践更加便捷、高效。如威海市乳山市结合智慧乳山建设,打造“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设置“理响乳山”“乐享乳山”等六大版块,整合借力党建智慧学平台、老干部“远教”平台、“母爱乳山”APP等宣教载体,广泛开展党性教育、法治宣传和文明宣讲活动,打造指尖上的传播平台。③
通过信治促进德治。如前所述,威海市将信用管理嵌入乡村德治,让德治有了有力的抓手,有效的推进了乡村德治实践。威海市荣成市出台了《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将信用管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发了“暖心食堂”“便民服务社”等多个志愿服务新项目,引导群众主动认领;同步跟进激励奖惩措施,设立信用基金,信用引领乡村德治成效明显。④
(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夯实德治的内在文化基础
德治是直接影响人的心灵的治理方式,内含着精神文化的基因,需要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作为基础。这种精神文化资源从大的来源上说,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小的来源或者直接来源上说,本土文化资源则是最优选择。本土文化资源多源于乡村,基层群众比较熟悉、比较认可,与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所以,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推进乡村德治更容易为基层群众所接受,效果会更直接,应当深入挖掘本地的优秀特色文化,更具有本地特色更有认同感、影响力。⑤
(四)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夯实德治的外在制度基础
鄉村德治不仅需要内在文化基础,更需要外在制度基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村(社区)自治组织的直接行为规范,虽然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但对村民和社区居民却具有较强的规范指引作用。所以,通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乡村德治的原则性要求外化为具体的制度性条款,使乡村德治具有制度载体,不仅有利于基层群众明确德治要求,而且有利于具体操作。从乡村德治的制度基础角度讲,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应重点体现明确的德治要求,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本村特有的道德要求融入到村规民约之中。
注释:
① 梁雪红.三治体系下的乡村德治研究[J].河北农业,2019(11).
② 王甄玺.乡村德治的困境及其完善路径[J].党政论坛,2019(11).
③ 长安君.威海“六治一网”创新实践风采录——乳山市:坚持以德治为先导 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DB/OL].“长安威海”公众号,2020年7月2日.
④ 长安君.威海荣成市:以机制创新放大信治效能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DB/OL].“长安威海”公众号,2020年7月7日.
⑤ 杨曼玉,吴国清.深化乡村德治治理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