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明晰拓展文本

2020-11-20陈秋芬许冰环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规律

陈秋芬 许冰环

摘要:教学中,拓展阅读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重视,并将它积极引进课堂。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只有聚焦语文要素,明晰拓展文本的选择方向,选择便于自主发现规律、利于整合规律、益于迁移规律的文本,方能成就拓展性阅读课堂。

关键词:语文要素;拓展文本;规律

研究背景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目前,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大热点,也是一大痛点。

教材改革更加关注阅读,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发现新教材语文要素指向更加明晰,更加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阅读链接”的量有所增加,还有独立的拓展阅读模块“快乐读书吧”,旨在使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编者试图将课内文本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融合。

选择便于发现规律的文本

作为一线的实践者,笔者认为,让拓展阅读从课外挤进课堂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力的途径之一。要使用好教材提供的拓展文本,需要教师要有将拓展阅读材料融合进阅读教学的意识,而教材只是抛砖引玉,还需要教师有自主选择拓展阅读文本的理念、能力和行动,可是,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都是个性化的,学生的学情也是各不相同,该怎么选择,怎么使用也成了一大难题。

笔者在进行拓展性阅读相关课题研究时,组织一线老师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进行解读和梳理,聚焦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试图选择适度而丰厚的拓展阅读文本,与之配套,形成辅助读本,以供更多一线教师在课堂中或者课后使用。通过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几个拓展阅读文本的选择方向可供参考:聚焦语文要素,选择便于发现规律的文本;聚焦语文要素,选择利于整合规律的文本;聚焦语文要素,选择益于迁移规律的文本。

所谓“规律”,可以是语文要素的习得,也可以是语文要素习得的方法。在“一篇式”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习得语文要素或者习得方法,需要不断指导、启发,而如果我们选择語文要素明显异同的拓展文本,那么就可以减少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便于学生在阅读多篇文本中自主发现。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笔者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时,尝试了两种文本拓展方式:一种是单元内组篇,在教学其中一篇文章时拓展本单元其他文章。三个故事组篇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三个童话故事共性的地方——故事情节都是反复式的。这相对于“一篇式”教学实效性更强。另一种是教师自主引入了多篇具有相同且明显的语文要素的故事,如《彩虹色的花》《两只羊的故事》《还是一团糟》《小木马的愿望》《小公主坏巫师》等。整组课外拓展文本的呈现,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新鲜感,而且也能在群文中轻而易举地辨识出是反复式童话故事,学生会颇有成就感。对童话特点的自主认知,能够让孩子在预测情节或结局时增加自信心,甚至是自编童话故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样的拓展阅读,短时高效,学生又能自主体验发现,特别适合用于语文要素、教学难点的突破。

选择利于整合规律的文本

建构统整理论认为,读者将文本跟先前的阅读或已知联结起来,统整目前文本提供的讯息和先前的知识,重新组织和建构他对整个知识领域的理解,让他对新旧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读者获得的新知识也能够应用在新环境下,解决意料之外的问题。

其一,借助拓展文本,更易于整合以语文要素为中心的知识系统版块。如教材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篇文章进行求同比异,发现《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文章有相同的语文要素,即学习中心句,但每篇文章中心句的构成又不相同,分别是“从不同方面”“按地点的转换”“按时间的顺序”三种类型。通过整合规律,学生对中心句有了系统的了解,为学生学写中心句做好铺垫。

其二,借助拓展文本,更易于整合以语文要素为中心的主题风格板块。如第三单元《去年的树》充满了童话故事唯美而忧伤的风格。作为读者,大家普遍会认为同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统一的。于是,我们找来了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如《小狐狸买手套》《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我们发现新美南吉的作品风格迥异。这样,对该作家写作风格就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不管是知识系统板块、主题风格板块,还是其他语文要素板块,想达到整合、聚焦的效果,都可以通过拓展合适的文本实现。

选择益于迁移规律的文本

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总结的语用基本模式:发现——领悟——模仿——类推——创造。其中,类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指复现类比,把握规律,尽量采取多种拓展阅读形式,让学生在迁移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用能力。而在拓展阅读中,语文要素是教材文本和拓展文本的联结点,势必在文本转换、迁移中得到巩固、强化。

将教材文本中的语文要素迁移到拓展文本中运用,达到强化规律的效果。如《去年的树》中,鸟经过了三次寻找,找到了好朋友树;《那一定会很好》中,一粒种子经历了长成大树,到变成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成为木地板的历程;《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写了蟋蟀红头从黄牛的嘴里跑到肚子里,再到第二个胃,最后回到牛嘴里并顺利脱险的惊险过程。这三个故事都可谓是“一波三折”,这个语文要素既是要点,也是难点,所以笔者又拓展了《红蜡烛》《一根了不起的木棍》《小树叶旅行记》等一系列具有“一波三折”特点的文本。这样的强化阅读,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又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学生学会了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清朗”“凌乱”等难懂的词语;在拓展的文本《秋天的香山公园》时,学生尝试着也用同样的语文要素来理解“淹没”这个难懂的词语,从而强化了“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个语文要素;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观察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而在拓展文本《秋天的云》里,旨在让学生再次了解作者如何观察云的形态和颜色变化,懂得观察事物的重点在于变化。所以,我们要选择的拓展文本和教材文本的语文要素是相同的,学生才能对语文要素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固化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在迁移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强化。比如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判断第四课《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需要学生运用提取和筛选的能力得出“霜叶”“菊残”“荷尽”“秋风”等信息,为了强化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笔者又引入了《山中》《秋风引》,学生可以提取和筛选出“红叶”“秋风”“雁群”等信息,解决了分辨季节的问题。再如,笔者将教材文本《搭船的鸟》和拓展文本《我家的大小牯牛》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出观察的对象不同,观察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从而提升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聚焦语文要素,阅读教学课堂的方向就不会偏,而拓展文本旨在锦上添花,丰厚阅读课堂,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力。以上几个选文方向,仅是笔者在编写辅助读本过程的一点收获,不足之处还请指正。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方向不明,那么选择拓展阅读文本对于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要将之实施到课堂更需要勇气和坚持,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规律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