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时代,大众何去何从?
2020-11-20
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和更加快捷、多元的傳播方式,人们的时间仿佛越来越不够用,先是短视频兴起、倍速播放普及,随后又出现5分钟看一部经典书(电影)、4分钟一集短剧、经典剧集也推出精简版……追求倍速,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对此,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牛鸿英说:“其实每一个时代,技术条件都与社会文化思潮紧密相连。技术能直接影响到文化的生产和人的审美习惯与感受,决定了不同时代阅读体验的内容与形式。”她认为网络带来的文化传播和消费审美方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的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当时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生产的内容,是追求主题意义的经典时代。而今网络带来的阅读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 ,这一方面让人的知识体验增加了广度,人们可以快速搜集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另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在互相碰撞中会产生一种新的审美快感,一种生命潜在的愉悦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去的经典阅读是沉浸式的个人体验,后经典时代美学体验则是一种分享式、互动式的,参与和分享本身显得更重要,和社交行为又关联起来。”牛鸿英同时认为,后经典时代和经典时代并不对立。它是时代的一个必然,是带来一种新的体验,可能也是对人类生命潜力的一种新的挖掘。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不能单纯与过去相比较来作价值判断。
但是,“如果始终处在倍速体验中,长此以往人们的思辨性和思考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西安心沁源心理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郑敏一直担心的是:倍速阅读习惯可能会让人越来越热衷于迅速知道问题最突出的核心点,让自己快速作出判断和理解。“这种倾向性的心理需求和思维习惯是节省了时间,获得了高效率。但这样的坏处是大脑的思辨性可能会减退,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了。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一个大脑发育和思考能力、感知力和体会的发展期,如果速食阅读太久了,这两个功能就会得不到发展。”
“近期在我接受的咨询中,就发现不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习惯于在百度、知乎上寻找答案,却不愿意和出现问题的对方进行沟通和了解。” 郑敏认为,虽然网络时代让人们习惯于越来越快速的视听体验,技术更新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能对所有事物倍速体验、对待所有问题都只要答案,毕竟人生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来源:《西安日报》、东方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