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0宋艳丽

辽宁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小达劳动家庭

李 涛,宋艳丽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成为升学的重要依据。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从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具有时代内涵和深远意义。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中小学延期开学,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家校沟通,我校梳理了近千条疫情期间家庭聚焦难题,考虑到学生居家隔离、延期开学的特殊性,决定从“日常生活劳动”入手开展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是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一项人生必修课。在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中,全校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立足三级方案设计,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目标

(一)区级方案指南统筹化

疫情延期开学,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培养全区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下发《金普新区2020 年德育工作要点》和金普新区劳动教育工作指南。区域编写了中小学幼儿园系列德育教材,重点通过每日三句话、做好学校三件事、家中三件事,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金普新区拟定了劳动“三三三”目标,针对家庭劳动,分小学低、高段和中学段三个年龄段,从自我服务、家庭服务、交往服务三大方面着手,共列出“学习、自理、规划”“清洁、烹饪、服务”“交际、沟通、合作”九个小项的具体劳动目标。

(二)校级方案指南具象化

以区级德育方案和劳动指南为导向,学校将日常生活劳动确定为疫情期间全校德育重点工作,对区级“三三三”劳动指南进行调整,形成我校“一二三”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指南。一是指针对居家学习特点设定的以家庭为劳动场所的日常生活劳动;二是指针对劳动服务对象设计的自我服务和家庭服务,既体现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劳动责任与担当,又培养了为家人服务的意识;三是指对应自我服务和家庭服务,分别完成三项具体目标,即:“学习、自理、规划”“清洁、烹饪、服务”。根据小学低、高段和中学段三个年龄段,六项目标难易程度呈现由易至难,梯度上升。学生根据本学段劳动标准,自选劳动内容,在家长监督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劳动,实现自我服务和家庭服务,从而将劳动标准具体化。

为了能让日常生活劳动在每个学生家庭中得以顺利开展,我校采取了学校指导—家庭实施—学校总结的家校合作方式。学校通过线上直播发起了全校亲子劳动教育启动大会,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积极倡导“生活就是最好课堂”的理念,发起南金劳动月评选“劳动小达人”的劳动总动员。此举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了政策,明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三)班级“家本”指南个性化

节假日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亲子社会劳动实践,是我校一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建校5 年来,先后开展了“扶贫帮困”“敬老孝老”“职业体验”“环保义卖”等活动。2019年,我校被授牌为大连市金普新区慈善总会南金书院义工站,为500 多名学生成功申办了义工证。学校被评为金普新区学雷锋义工队、大连市无偿献血青少年教育先进集体。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亲子人数多,影响范围广,传播了学校正能量,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受疫情影响,虽然班级亲子社会劳动实践被迫暂停,但亲子实践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得以延续。学校发起了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倡议书,各班随后召开线上劳动教育班会,引导学生与家长讨论,签署了个人劳动承诺书。班级还制定了相应的班级劳动评价标准和“班级劳动小达人”量化考核评比方案,从而将学校整体的劳动方案,分解到班级,具体到家庭,精细到个人。

二、落实三级课程建设,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资源

有了整体设计,还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课程体系。《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小学设立劳动必修课和劳动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网络学习的特点,按照我区提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学校充分挖掘教师、家长和学生资源,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落实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做到不但有劳动,更要有教育,实现劳动育人、知行合一。以三级劳动课程为教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状况,选择每日劳动内容,在家长指导下不断完善,形成家本劳动课程体系。

(一)专家课程选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各年级组班主任力量,按照不同学段从网上选择适合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劳动课程,组成学校劳动课程资源库,如洗服、做饭、钉扣子等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类课程。年级统一进度进行播放,做到每周至少1课时。这些课程讲解直观有序,家长辅助监督学生进行操作,让亲子在劳动中共成长。

(二)家长共享送课

家庭是培养孩子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的实践场所,家长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指导老师。以家庭生活为劳动学习资源,学生响应学校号召,主动请家人担任家庭劳动教师,学习各种劳动本领。家长们也担当起导师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手把手地教孩子做家务。家长将劳动过程与成果通过照片、视频方式随时与全班师生共享,每周至少1 课时,为班级提供了学习资源。

(三)学生自主授课

在家长的认真指导及学校的干预监督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常态化、持续化、品质化的劳动实践。经过班级选拔,推荐62 名学生录制了高质量家庭劳动微课。这些学生主讲的家庭劳动微课,既展示了优秀的劳动教育成果,又有效丰富了我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学生在参与撰写授课流程、亲自讲解操作、剪辑小视频等过程中,挖掘了潜能,丰富了自我,体验到了劳动成就感。

三、实现三个有效结合,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路径

学校在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工程基础上,将日常生活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节日特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做到日常生活劳动常抓常新,坚持不懈,突出了劳动教育的思想性。

(一)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

劳动教育要培养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培养吃苦精神、奋斗精神,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实实在在干活,实实在在地出力流汗。我校学生生活在城市,农业生活经验少,缺乏劳动实践机会。为此,学校特意开辟了一块综合实践基地——“行知种植园”,专门用于劳动实践和科学观察。各班选聘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担任种植指导,和教师一起带领学生挖坑、播种、浇水、施肥、捉虫、采摘。在小菜地里劳作成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日常。到了收获季节,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采摘,品尝劳动成果。

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回校,考虑到种植期快要过去,学校提议学生“在家里种植或认养一棵绿植,精心培育并观察记录生长过程”。虽然种植场地受限,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劳动热情。在花盆、保温盒等方寸泥土中,学生感受到了以劳动赋予生命的奇迹。家长、学生一起上网搜寻植物的种植要求和生活习性。居家学习,保障了充足的管理和观察时间。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观察,写观察日记。

通过日常生活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植物,体验了劳动,实现了书本知识学习与亲身实践的合一,让爱护、浇灌绿植成为日常生活劳动的一部分。孩子们在等待中,体会到“一分耕坛,一分收获”,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与特色节日课程相结合

与节日课程活动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的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春季学期,学校结合金普新区节日纪念日活动实施建议,创造性地将日常生活劳动与“端午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相结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劳动来回报父母、家人,用劳动成果为节日添彩。有的学生将劳动作品通过义卖方式筹集善款捐赠给武汉;还有许多学生将日常生活劳动时家人奖励的零花钱积攒下来,在大连市开展的“大爱之城”扶贫贵州捐款活动中自愿捐款,让劳动突破原有的自我服务价值和家庭服务价值,体现出社会服务价值。

(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垃圾分类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在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时,将日常生活劳动与之相结合,深化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学生在居家生活中,主动担当起家庭垃圾分类的责任,正确投放垃圾,同时影响家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废物利用”小制作、小发明是我校寒暑假中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学期开学,学校都会举行“奇思妙想·创意分享”校园直播,展示优秀作品和精彩创意。有的学生通过废旧物改造,制作美观的工艺品,用来装饰美化校园。还有的学生手脑结合,研发物理、信息、科学小发明,这些高科技作品还被学校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大赛的赛场。同学们在这样的劳动中,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动脑思考、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三种形式管理,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成效

(一)学生自愿打卡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新习惯形成至少需要21天巩固。因此,学校倡导以班级为单位开展21 日劳动打卡活动,学生自愿参加,以文字、图片、视频方式记录每天劳动内容,打卡记录与班级劳动小达人评比挂钩。班主任每周对打卡情况予以总结,激励同学坚持不懈。劳动打卡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了常态化劳动习惯。

(二)家庭成员比学

班级里每日劳动打卡全员可见,这激发了“劳动教师”的比学热情。一时间,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变身为劳动达人,烹炒煎炸厨艺比拼、整理清洁妙招层出不穷,彰显出劳动中的大智慧。无形中营造出“爱生活、会生活”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疫情下的平淡生活增添了乐趣,传播了生活正能量。

(三)建立电子档案

在学生劳动打卡过程中,我校利用钉钉应用软件的存储功能,帮助班级建立学生个人专属的每日劳动记录,成为日常生活劳动过程性资料。通过查看个人打卡记录,能够看到某个学生所有的个人劳动记录,且图文并茂,见证了学生在疫情期间每日日常劳动的收获与成长。

五、开展三级评价宣传,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有评价

教育要想具有长效性,还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展示平台,以此鞭策和激励学生。为了让劳动形成习惯,班级、学校、金普新区各个层面都以评价跟进学生的表现与进步,为学生搭建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

(一)班级量化考核

自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来,学生践行,家长见证,班级劳动量化考核,通过每日随机评价、周评、月评,促进了班级整体学生劳动习惯养成。

1.随机日评

我校线上教学管理统一使用钉钉群。在班级钉钉群中劳动打卡,本班的教师和家长人人可见。看到学生做得好,大家即看、即点赞、即评价。及时评价认可,激励着学生坚持高品质劳动的决心和热情,也充分发挥了群众舆论在班级中的赏识作用。家长和教师还经常转发劳动打卡中优秀的劳动成果,扩大劳动教育宣传正能量,有助于学生建立“我劳动我骄傲”的自豪感。

2.班会周评

班会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疫情期间,我校保证每周一节线上直播班会课,围绕疫情之下爱国、生命、责任、感恩等主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了激励督促学生坚持劳动,班主任每周班会课都会对当周学生劳动打卡情况进行总结,选择当周劳动榜样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3.综合月评

每个月末,各班根据钉钉导出的全班劳动打卡数据,进行班级劳动量化考核。对于最高分数相同的候选人,则根据学习新的劳动内容的难度及数量进行集体投票加分,最终按照考核总分评选出班级劳动小达人。

(二)学校综合评价

居家防疫时期,在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下,我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学生复学前,由学校发起的家长调查表明,有78%的家长对孩子参加家庭劳动情况表示赞成并满意。通过家长反馈,学校了解到有的学生克服困难,学会了做菜、洗衣服、整理内务;还有的学生完成了劳动实践课程案例作业,综合了劳动步骤、图片、收获与反思。学校准备汇编成《日常生活劳动实用手册》。

学校对班级劳动小达人拍摄的家庭劳动微课进行审核,择优评选出学校劳动小达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这些劳动榜样进行宣传。同时,学校还将劳动作为重点加分项目,纳入学校育人评价表中,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赋分评比,融合个人、同学、家长、教师多元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三)区级认定宣传

为了激发全区各校师生的劳动教育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劳动习惯,激励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金普新区德育部发起了区级“家庭劳动小达人”评选,树立新区劳动小榜样,扩大劳动小达人的劳动示范引领作用。经审核认定,我校共有10 名学生被认证为新区首届“家庭劳动小达人”,包括“烹饪小达人”“发明小达人”“清洁小达人”“整理小达人”等。他们的家庭劳动微课被纳入我区劳动课程资源库,在全区进行分享。我校还被评为金普新区劳动小达人优秀组织单位。

强化劳动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既是教育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责任和国家使命。疫情期间,我校重点实施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自上而下统筹规划,调动全员全面开展,切实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家务体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实现日常生活劳动常态化。

猜你喜欢

小达劳动家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是STEM小达人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