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镜师: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2020-11-20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视光配镜眼镜

文 刘哲宇

作为一个半医半商的服务行业,视光行业的基础从业者,同时肩负着为患者/消费者提供医学指导和商业咨询的职责。在我国眼镜行业,长期以来形成了“验光师”“售货员”,有时还有“视光师”这样的职业,他们的职责模糊而有交叉,很多时候又是一人身兼数职。实际上,视光行业的基础从业者,或者用更专业的表达方式,即眼健康护理专业人员(ECP),有着更加明确和科学的分工体系:配镜师、视光师及眼科医师。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混淆这几个岗位及其职责。

何为“配镜师”?

广大消费者对于专业的眼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需求与我国落后的视光人才培养体系和残缺的职业划分形成了鲜明冲突。而解决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明确“配镜师”这一眼镜行业中重要岗位的定义。当下,这一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配镜师就是负责提供眼视光产品知识及配镜服务的专业人员。配镜师根据顾客的验光处方,以及顾客在功能、美观、舒适和预算方面的特殊需求,为顾客设计戴镜形象并提出专业建议,帮助其选择镜片产品和镜架款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测量,定制、装配和调校框架眼镜,并指导顾客佩戴各类视光产品。

当下,大多数眼镜零售门店的一线人员基本上是“验光员+营业员”的搭配。眼镜店把眼镜作为商品进行售卖,把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而从业人员自我定位为营业员,只能单纯地销售商品,无法提供专业的验配服务。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验光环节的专业属性,以及配镜环节“半医半商”的属性认识不足。当视力不良患者抱着消费者的心态,到眼镜店去“购买”眼镜时,他们无法真正理解验配过程中的专业服务价值,更不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从而导致大量眼镜店以“立等可取”、免费验光等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造成行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和服务缩水。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更加深了消费者对配镜的误解。

在发达国家,验光是具有资质的视光师的专属职责,而作为视光师的“搭档”——配镜人员则需要考取“配镜师”资格。视光师和配镜师是视光业天生的一对,就像医生和药剂师的组合一样。营业员和配镜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营业员只是对零售业从业者宽泛的统称;配镜师则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全面的配镜服务。

配镜师从何而来?

眼镜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市场对于零售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使得配镜师的存在成为必要。一方面,眼镜零售行业人才专业化是行业发展所需,更是时代要求,通过人才专业化,眼镜零售门店得以更好地匹配和满足消费者的眼镜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大约有30~40万人正在从事配镜师的工作,但由于职业定义的缺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营业员没有区别,这不仅导致了从业者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也因缺乏使命感和认同感,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如何使目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庞大从业者群体,向配镜师队伍转化,不断培养新的专业生力军,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我们可以从视光产业更为成熟的西方国家获取相关的经验。在那里,视光从业人员的“3O”体系牢不可破,“3O”代表着Optician(配镜师)、Optometrist(视光师)和Ophthalmologist(眼科医师),三者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权限,在不同的工作场所为眼部异常的患者提供服务。

以职业认证和教育培训制度十分完善的英国为例。在英国,配镜师和验光师一样必须注册进入光学委员会(GOC:the General Optical Council,主要职责包括确定教育培训、表现和行为的标准,核准合格证明,维护注册验光师和配镜师的名单等),并且遵守其行为守则、履行规定义务和承担责任,否则可能被注销资格。配镜师要求经过3~4年的学习和训练,完成配镜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通过ABDO的考试;与验光师一样,配镜师每年都要到GOC进行证书更新。配镜师一般与验光师搭档,可以出售视觉用具;大约四分之一的配镜师会成为隐形眼镜配镜师,但只有在有处方的时候才能配隐形眼镜。同时,配镜师不能进行验光,具体来说是只能测试,不能开具处方,也不能自行对眼压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解读。配镜师可以通过特殊路径——“职业发展课程”成为验光师,要求两年工作经验,通过完整学年的全日制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然后一年的注册前训练。完成以上教育,达到GOC的认定标准后可以注册GOC验光师。

在法国,多种专业、证书都与配镜师市场相关,其中只有BTS-OL的配镜师是受到法国国内法律认可,被允许从事配镜行业和开眼镜店。要成为BTS-OL的配镜师,必须经过两年全日制教育或者两年在职教育与学徒的结合;其教育由教育部授权、组织;要求其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完成6个月的实习。要成为配镜师,申请者一般需要通过(即法国高考),而且最好是通过其中科学、工业科技或实验室科技方面的考试。配镜师的管理也十分规范,实行定点执业管理,凡是持有从事配镜师职业证书的人员,必须向卫生部指定的专职部门或者机构登记,其身份及资格证书或者许可证明文件经核实后才算完成登记,方可从事配镜师工作。专职部门或机构还要编制并公布各省的配镜师从业人员名单,配镜师只能在一个省注册。

不难看出,国外成熟的配镜师岗位制度,需要视光院校、职业认证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的多方合力,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广大视光行业从业者普遍、一致的认同和支持。配镜师的推行和普及,将会积极推动行业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但要培养、发展、扩大配镜师从业人群,若是从零开始搭建中国的“3O”体系,完全效仿国外建立以专业教育为起点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不仅实行起来困难很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难解当下对于专业验配服务的迫切需求。

因而,要实现眼镜零售行业的专业化道路,可以从现有的庞大从业者群体入手,以零售企业为单位,在行业协会的引导之下,促进现有从业者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建立一套以配镜师为核心、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及市场需求的眼镜零售行业验配标准体系。

我国眼镜行业在这几十年中已经逐渐形成规范,在适当的引领之下,能够尽快地制订出一套符合行业需求、市场需求的行业人员从业标准,使相关从业人员都有专业职称,得到业内及公众的承认和尊重,切实满足行业专业化要求。另一方面,现阶段也有必要鼓励民间机构承担部分职业培训与服务职能,支持现有的以各类大学为依托,医学院校(或医院)建立的视光教育中心为代表的民间机构参与配镜师的职业培训,对眼镜行业的良性循环很有必要,也为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视光人才体系建设提供原始推动力,促成作为健康服务业的视光产业实现蓬勃发展。

“师出有名”也十分必要。当前,我国眼镜行业职业化分工还没有“配镜师”这个职业名称,也没有相关的学历教育,因此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是促进本行业就业和推动行业发展的最直接途径,由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共同为行业制定规则和标准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配镜师的人员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一方面强调了专业服务由特定专业人员从事,对“验光师”和“配镜师”职业进行等级考核,并授予专业职称,将促使从业人员能高度专业化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进而改善全民视觉健康状况。

配镜师将去往何处?

配镜师的职责包括接待、交流、观察、介绍、推荐、装配等一系列工作,从表面上看,眼镜零售店的店员每天做的事情,与配镜师别无二致。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良莠不齐的专业水平、不合理的内部分工,还有差异极大的收入水平,不明晰的职业成长空间,都让他们很难产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也难以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未来我国的配镜师,或许将从两个渠道诞生:一是由视光院校相关专业培养;二是现有行业从业者经过培训与认证。对于他们来说,统一、规范的配镜师职业所面临的的职业前景将大为改观。配镜师既是视力保健专业人士,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全面的配镜服务,也是眼科医生、视光师、患者、厂商之间的纽带。更加严格的培训和准入机制,将带来更高的服务水准,对于配镜师本人来说,也会有更高的收入、更强的职业认同感和更好的社会地位。

某种程度上,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配镜师的职业培训是验光配镜行业从小商品向健康服务行业快速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眼镜行业完善人才体系、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制订专业服务的标准、提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有助于提升专业服务,促使眼镜验配行业真正地向半医半商的、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转型,最终促进全民视觉健康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视光配镜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如何对待只验光不配镜的顾客?
验光度数≠配镜处方
从天而降的眼镜
上门配镜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