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城市鸦丰联圩除险加固工程效益分析

2020-11-20王阿敏

陕西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值防洪效益

王阿敏

(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1 工程概况

鄱阳湖洪涝灾害频繁,圩堤肩负着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任务,经过湖区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圩堤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鄱阳湖区圩堤普遍防洪标准偏低。

鸦丰联圩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孙渡街道、剑南街道、荣塘镇、桥东镇境内,地处清丰山溪支流秀富水汇入上游,距离其北部丰城市新城区约6 km。

鸦丰联圩由原鸦丰联圩和陈埠圩合并而成,联圩呈“几”字形向东北分布,分别为丰水、清丰山溪右岸段(14.535 km)和秀富水、三门坑河左岸段(15.985 km),两段圩堤交于秀富水汇入清丰山溪处,丰水冯家老公路桥上游约500 m 处与南部低山丘陵封闭,三门坑河上游封闭于耸山汤席丰段(乡道),对岸为鸦丰联圩起点,圩堤全长30.52 km。

2012 年,根据圩堤险情,利用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优先安排联圩秀富水左岸部分堤段(上游秀富水、三门坑河汇合口处至秀富水汇入清丰山溪处)进行治理,治理长度11.4 km,治理标准为10 年一遇,本次鸦丰联圩除险加固治理剩余堤段,形成圩堤防洪封闭圈。

圩堤保护面积42.7 km2,保护耕地4.13 万亩,保护人口3.05 万人,该圩堤是丰城市的重要堤防之一,属江西省鄱阳湖区一般圩堤(保护耕地小于5 万亩)。

本次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圩堤加高培厚18.855 km(含堤顶防汛公路30.005 km、防浪墙0.25 km、迎水侧草皮护坡13.915 km、背水侧草皮护坡18.855 km),其中丰水、清丰山溪右岸段14.535 km、三门坑河左岸段4.32 km;处理堤身渗水5 处1.73 km、迎流顶冲段共14 处4.94 km、抛石固脚护岸12 处2.95 km、白蚁治理18.855 km;拆除重建(含合建)电排站1 座、自排闸12 座、倒虹吸1 座、灌溉涵3 座、自排涵6 座、提灌站2 座,共计25 座;必要的工程监测及管理设施等。

2 国民经济评价原则及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计委2006 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2013),国务院发布的《水利产业政策》等有关规程、规范[1]。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2.1 计算期

水利建设项目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

根据工程施工安排,建设期为12 个月,从第一年的7 月至第二年的6 月。参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2013),防洪、治涝及灌溉等工程运行期为30 a~50 a,本工程运行期取30 a。

本工程竣工后当年即可发挥效益,因此计算期为32 a。

2.2 基准年

为便于计算和比较,对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算选定开工第一年为基准年,作为费用和效益时间价值折算基准的年份,投入和产出均发生在年末。基准年的序号为1。

2.3 价格

本次国民经济评价投入物和产出物采用现行价格,不做调整,即计算期内统一为工程概算采用的2018 年三季度价格水平。

2.4 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2013)规定:“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应采用当前国家规定的8%的社会折现率,对其中属于或主要为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可同时采用6%的社会折现率进行经济评价,供项目决策参考。”

考虑到本项目防洪除涝、生态修复等社会公益性质,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其他政治影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等又无法直接采用货币表示,项目中用货币表示的效益远比实际发挥的效益要小。因此,考虑本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采用社会折现率6%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3 效益计算

丰城市鸦丰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具有显著的防洪排涝效益、灌溉增产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土地增值效益、社会及经济效益。

3.1 防洪排涝效益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区社会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对圩堤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鸦丰联圩现状堤身断面单薄,局部堤段存在堤身渗水、堤基渗漏、迎流顶冲等险情,穿堤建筑物老化、破损、漏水严重,严重威胁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防洪排涝工程的加固,提高了圩堤防洪能力,缓解了圩堤内农田、城镇及乡村的内涝问题,保障了圩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圩堤内村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工程的防洪排涝效益是以工程建设后年平均淹没损失的差值来表示,工程建设前后多年平均淹没损失采用频率法进行估算,以现行价格作为各类财产的影子价格。

洪灾损失的大小主要与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历时、财产性质等因素有关。

根据已收集到的江西省洪涝灾害损失和鄱阳湖地区圩堤历史洪灾损失资料,以1998 年洪灾损失调查资料为基础,考虑洪灾间接损失及损失年增长率,进行单位综合损失指标分析。经分析,以保护农田及乡村为主的1 万亩~5 万亩圩堤,单位综合损失指标一般5000 元/人~6000 元/人。

鸦丰联圩保护耕地4.13 万亩,保护人口3.05 万人,涉及孙渡街道、剑南街道、荣塘镇、桥东镇共计18 个行政村(居委会),116 个自然村,同时保护联圩区京九铁路、昌吉赣客运专线、丰洛铁路、丰抚公路、丰乐公路等重要设施。

工程实施后,将堤防防洪能力由现状不足7 年一遇左右提高到10 年一遇,其多年平均防洪治涝效益为653.57 万元~784.3 万元,多年平均防洪排涝效益按750 万元/年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洪保护区社会财产将逐渐增长,防洪效益也会随之增大。因此,本次计算考虑洪灾损失增长率的影响及受淹对象防洪能力的提高等因素,洪灾损失增长率取2.5%。

3.2 灌溉增产效益

通过加固提灌站及灌溉涵等措施,改善圩堤内农田灌溉供水条件,增加水源工程,可显著提高灌溉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用水条件,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满足受水区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巨大供水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让圩堤内约0.15 万亩(每个灌溉设施按照300 亩计)农田受益,为其改善用水条件。

由于直接计算改善农田用水条件带来的经济价值较为困难,以连续干旱对其造成的损失价值进行估算。初步估算,多年平均因干旱(春灌、秋灌为主)带来的0.15 万亩农田减产效益约20 万元/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圩堤内农田灌溉保证率将逐渐提高,减产效益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本次计算考虑灌溉保证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减产效益降低率取2.5%。

3.3 生态及环境效益

本工程圩堤加固改造兼顾生态河流岸线梳理、水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等措施,保护和恢复了丰水、三门坑河流形态多样性,为河道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丰水、三门坑河流域内河道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水环境质量承载能力,恢复了健康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圩堤堤坡缓冲植物带种植,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区域小气候条件,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通过实施圩堤整形改造、彻底清除堤身及堤脚两侧障碍物及垃圾渣土,改变圩堤脏乱差现象,对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整洁优美乡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4 土地增值效益

孙渡街道、剑南街道、荣塘镇、桥东镇各行政村段圩堤防洪标准的提高,沿岸待开发或开发程度较低的土地开发建设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由于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质量提升,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也提高了沿河两岸土地开发利用价值。

同时工程通过河道整治、平顺岸线,可以改变原河道两岸土地无序浪费开发,合理节约出较多土地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节约土地可以用来改善孙渡街道、剑南街道、荣塘镇、桥东镇各行政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3.5 社会效益

本工程的实施可保护圩堤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区域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工程建设,美化了河道两岸景观,全面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为居民生活、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和投资环境。

4 费用效益分析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效益分析,利用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指标进行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有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及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4.1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表示,计算公式:

式中:EIRR 为经济内部收益率;B 为年效益,万元;C 为年费用,万元;n 为计算期,年;t 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1;(B-C)t为第t 年的净效益,万元。

4.2 经济净现值

经济净现值(ENPV)用社会折现率(is)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计算公式:

式中:ENPV 为经济净现值,万元;is为社会折现率。

4.3 经济效益费用比

经济效益费用比(RBC)以项目计算期内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计算公式:

式中:RBC为经济效益费用比;Bt为第t 年的效益,万元;Ct为第t 年的费用,万元。

经计算,本工程三项评价指标分别为:①经济内部收益率为8.38%;②经济净现值(is=6%)为2001.78 万元;③经济效益费用比(is=6%)为1.21。

5 敏感性分析

由于本工程建设期及运行期较长,项目计算期内可能发生浮动的风险因素较多,影响本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因素主要为项目收益风险及投资风险,将其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2013),主要因素浮动幅度:①固定资产投资:+10%~+20%;②效益:-10%~-20%。

因此,本次项目敏感性分析假设发生工程投资增加10%或20%、效益减少10%或20%等不利因素,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成果表

通过表1 可以看出,在工程投资增加10%和20%的不利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7.60%和6.93%,经济净现值(is=6%)分别为1206.30 万元和410.82 万元;在效益减少10%和20%的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7.41%和6.39%,经济净现值(is=6%)分别为893.61 万元和214.56 万元。

敏感性分析表明,在工程投资增加和效益减少10%和20%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均大于0,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6 结语

从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各项经济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同时项目具有防洪排涝、灌溉功能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比较显著。因此工程是合理可行的。

工程属无财务收入的社会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本工程正常运行需要的年运行费,建议由政府补贴。

猜你喜欢

现值防洪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经济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净现值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不足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