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之鉴赏思路初探
2020-11-20安徽齐晶晶
安徽 齐晶晶
高三一轮复习中,各个板块的复习已经逐个落实,包括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意象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诗歌表达情感主旨的手法,诗歌语言的特色,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等等。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学生对于诗歌鉴赏已经熟练掌握了呢?从考试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同学反映专题复习的时候觉得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拿到题目时还是觉得无从下手。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部分学生的短板,很多同学在做古代诗歌鉴赏题时会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手。
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终归是靠语言表达出来的,而高考的考查又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在长期的教学阅读过程中,笔者总结出,诗歌鉴赏阅读时,诗题、题干和选项、作者、注释等都是可以辅助分析主旨和情感的信息,再借助诗歌中借以表达情感的意象,及相关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我们便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态度。具体落实的步骤如下:
一、看诗题,知题材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解诗首再解题,因为诗题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标题”不够重视,也许会失去解题的方向。很多诗歌的题目会透露诗歌的题材,而根据不同题材的特点对诗歌进行鉴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古代诗歌鉴赏板块的复习中,我们按照题材的不同大致为古代诗歌做了以下分类: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闺怨诗、题画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等。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题材会有各自的标志词,比如“怀古”等是咏史怀古诗的标志,除此之外,题目中通常会有古人或者古迹的名称等;“送别、留别、赠、送、归赴、迁……”等是送别诗的标志;“咏”是咏物诗的标志。就算有些题目无标志词,从内容上也可大致推断题材,比如很多咏物诗没有“咏”字,但诗歌集中写某事物,以写作对象为题,也可以做出大致判断。
各类题材的诗歌又都有各自的形式特点,也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情感类别及大同小异的表现手法。因此,如果通过诗题可以先确定诗歌题材的话,无论是提炼诗歌中的形象还是总结手法或是揣摩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情感主旨,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对后面的答题大有裨益。
笔者总结了各类诗歌的相关内容,如下表:
X线检查应用X线设备予以检查,取患者正位、侧位、斜位位置进行摄片,正位电压为75kV,电流为500mA;斜位及侧位电压为80kV,电流为500mA[2]。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参数设置:电流为180mA,电压为120kV,层厚为5.00mm,层间距为5.00mm[3]。对患者脊柱及其创伤区域实施平扫,平扫后调节参数:层厚1.00mm,层间距1.00mm,实施CT三维重建成像。将CT扫描结果传送至工作站,选择清晰、无伪影的成像予以打印。
诗歌题材标志手法情感爱情闺怨诗怨、别、思、怀、望夫、闺怨、寄良人、眉、翠楼、碧纱、相思枕、白发、春风杨柳、雨燕双飞触景生情、烘托、渲染、衬托、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思念、深情、离情别恨、美人迟暮、向往幸福、怀才不遇、悔恨边塞征战诗边疆地名比喻、夸张、衬托、借景抒情、对比、用典、虚实结合、视听结合雄壮: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满腔报国热情悲壮:思归不得、边疆生活艰苦、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战乱连连即事抒怀诗借景说理、借事说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人生哲理、生活感触羁旅行役诗地名、月、日暮、深秋、暮春、驿馆、高楼、渡口、梧桐、流水、孤舟、书信、子规啼、鹧鸪啼、笛声、暮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侧面描写、写景手法客居他乡之孤寂、羁旅漂泊之愁苦、思乡怀人之情意、人生际遇之悲慨山水田园诗山、水、花、草、虫、鱼、鸟、兽、田园劳动语言:清新、洗练、清幽、淡雅借景抒情、写景手法(上下、远近、高低、俯仰、动静、感官、色彩、修辞、渲染、烘托、工笔、白描)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人生哲理、歌颂劳动、出世入世的矛盾、斥责封建统治送别怀人诗别、赠、送借景抒情、写景手法离愁别绪、深情厚谊、劝勉激励咏史怀古诗咏、怀、古地名用典、写景手法、托物言志报国无门、物是人非、同病相怜、对比、情感失落、借古讽今、以古喻今、客观反思咏物抒怀诗咏托物言志、各种描写手法、修辞、烘托高风亮节、寄寓情怀(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物是人非、岁月消逝、功业无成、厌恶官场、追求自由
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诗歌标题得出一些信息。如2019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题许道宁画》和2019年北京卷古代诗歌阅读《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两首题画诗。而我们较为熟知的是,题画诗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者他人题写的诗,内容或是抒发作者感情,或是谈论艺术见地,或是咏叹画中意境。清朝的方薰就曾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过:“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如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14题C项为:“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通过“题”,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题材是“题画诗”,选项中“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画作”的表述自然是错的。第15题为:“诗歌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既是题画诗,自然是对画面景象的描绘或对许道宁画的评价。据此,可以给诗歌分层,前6句是画面内容,最后2句是对诗作的评价,由此可以判断“此中有真意”中的“此”指的应该就是画作,“佳句”自然就是指画作具有“诗意”,即“画中有诗”。因此,“吟断不相关”是承上句而来同样是对画作的赞美。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情感是对画作的极度赞美。
再如2020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题选用了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其中第14题就完全可以从诗题中得出答案。题目中的“袭美”在注释中说明了,是作者的好朋友皮日休,那么这里的“和”显然是“和诗”之意,即诗歌的唱和往来,那么A选项中说“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与外界不通音讯”显然是错误的。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诗歌的诗题会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一定要注意对诗题的分析。
二、看题目,明任务
明确了诗歌的题材后,我们要做的是明确当前考题的考察内容,也就是题目要我们回答的是什么,对于题目的分析会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在大致确定了诗歌题材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回到诗歌中,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相关信息。
比如2019年北京卷古代诗歌阅读《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中,15题要求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读完题后,我们明确了任务是什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再去读诗作,再读的时候就会留意作者关于墨梅画的评价性的词句,如“意足不求颜色似”,便可据此读出作者对画梅者的称赞。
另外,近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的14题选项的内容多是对诗歌内容的大致解读,从选项的设置来看,涉及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表达效果、情感等多个方面,而此题大多是选出表述错误的选项,那么对很多信息的仔细审读,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三、看作者,晓风格
在十多年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也对很多诗人有了较深的了解,知道不同诗人风格会有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风格会有变化,而不同当中,也会有一些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这些共性的存在。如果考题选择的诗歌是大家熟知的作者所写,学生就可以根据对作者的了解快速调取出相关信息帮助解读诗歌内容并回答问题。
比如杜甫因忧国忧民被我们熟知;陶渊明隐居后虽找到了桃花源,但内心仍有矛盾和痛苦,渴望有为却望尘世而却步,想做隐士却又心有不甘等信息,都对答题有所帮助。
诗歌复习中,学生应熟知常见诗人的经历和思想及其所处的时代,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比如2019年天津卷考的是《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其作者杜甫可以说是学生最熟悉的诗人之一。杜甫写此诗时,已经日渐衰老,又于漂泊途中久病缠身,心中的悲苦如江水般蔓延。学生若知道杜甫心怀社稷苍生,知道杜甫的家国情怀,便可知他此时的寂寞哀情。
2018年北京卷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辛弃疾也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他一生志在驰骋沙场,护国安定,虽现实不堪,却依旧对理想坚定如一,依旧愿为国家九死不悔。对作者有了这些基础的了解,我们就能看出词中“赤壁矶头千古浪”一句虽然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在这里却应该是反其意而用之,是鼓励对方建功立业,而非感慨人生短暂。
四、看注释,找线索
如上所言,如果对作者比较熟悉,学生便能从自己的知识库中调取一些有效信息。但是如果遇到了关于熟悉作者的知识盲点,或者遇到了完全没有见过的诗人,我们就要去看看诗歌后面有没有给一些注释。
注释是命题人为降低试题难度,对较难理解的地方添加的补充性内容。这些注释有的是介绍写作背景,有的是注明生字词的读音含义,有的是暗示作者的情感。被注释的字词本身也许是“拦路虎”,但是注释却也因此成了“好帮手”。理解好诗歌注释,往往就能对诗歌的情感有大致的掌握。
另外,一般情况下,试卷上不会出现与做答不相关的信息,所以诗歌后面如出现了注释,那么其中的内容一定是对考生答题有帮助的,甚至有些会起到直接指引的作用。
比如2019年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在诗后出现了对写作时间及诗中“孔父”“王粲”的注释。通过注释,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诗歌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时局动荡;诗人处于颠沛之际,因无法为国效力而自感愧对“孔父”“学而优则仕”的教诲,自己眼下远离京城正如当年的“王粲”一般。由以上种种自然推出他的身世飘零之悲,生不逢时之慨,历尽磨难之叹。
再如2018年天津卷,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诗后的注释中出现了对“问津”这一典故的解释。由此,我们可知作者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之心。由此可知选项中说“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是错误的。“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中所蕴含的归隐之淡泊和暂离尘世之无奈也就云散月明了。
五、看诗句,验推想
有了以上“四看”,诗歌的情感主旨基本可以确定,表达情感的手法也就基本可以确定,接下来便是带着这些信息去品读诗句,也就是用我们了然于胸的鉴赏方法去迅速地判断情感,从而验证自己之前从“四看”中所得出的推想,并随着主旨情感的确立而去确定表现手法和相关题目的答案。
作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自己在以上几个步骤中大致分析的范围结合诗句内容逐渐圈定,使之前的分析“言之有据”。
除此之外,还要有规范意识,规范作答。如条理清晰,分点作答,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之感;概括与适度分析相结合,有赋分意识;落脚点在诗歌情感上;规范答案结构等。
这样解读诗歌主旨情感的思路是完备的,但是想要在考场上临危不乱地快速整理好思路,需要备考时在以下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1.诗歌题材的分类复习
2.常见诗人风格的复习
3.知人论世,培养共情能力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