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竹蚜虫药剂配比的试验研究

2020-11-20谢丽玉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竹枝蚜虫防治效果

谢丽玉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自然资源局,福建 三明 365000)

1 引言

竹蚜虫是竹林中相当常见的害虫,主要种类有矢竹斑蚜、竹梢凸唇斑蚜、竹色蚜、竹后粗腿蚜和竹巢粉蚜。其中矢竹斑蚜、竹梢凸唇斑蚜、竹色蚜、竹后粗腿蚜主要危害竹嫩枝梢、叶子,而竹巢粉蚜则是危害早竹节枝、叶部[1]。竹蚜虫1年繁殖几十代,整个毛竹生长期持续发生危害,一般在春季发生严重,3月下旬至5月下旬毛竹开始抽枝换叶时竹蚜虫活动频繁,成虫、若虫群集于毛竹嫩叶和嫩梢上,刺吸汁液造成竹叶枯萎、脱落,严重影响竹叶的正常生长;竹蚜虫还会分泌大量蜜露,造成煤烟病的产生,影响竹叶的光合作用[2]。通常,在秋季竹蚜虫害还会较集中发生1次。蚜虫发生较为严重的竹林多为阴湿通风不良区域,并导致竹笋减产,严重损害竹农利益。长期以来,竹农防治蚜虫用药品种单一、重复,容易造成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为找到更有效环保的防治农药品种和稀释倍数供竹农参考使用, 保持食用笋竹丰产稳产, 2018~2019年选定用混合生物药剂和锐胜在三明市所辖梅列区的洋溪镇饱饭坑村进行竹冠喷药、竹林喷雾等方法对竹林进行蚜虫防治对比试验。

2 方法与材料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定在福建省三明市所辖梅列区的洋溪乡,N26°14′~26°25′,W117°4′~117°47′,饱饭坑村两片相邻的毛竹林小班进行。试验地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兼有海洋性季风气候。2~4月为春雨季,降水量在420~550 mm之间,5~6月为梅雨季节,降水量在320~475 mm之间,毛竹出笋成竹规律基本同步水湿条件;黄红壤、红壤是该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大多为500~800 m之间海拔高度,是毛竹最适宜的分布地带,宜于毛竹林的生长发育[3]。毛竹林喷雾试验地选择在洋溪乡饱饭坑村15林班6大班1小班(东经117°44′17″,北纬26°17′3″),面积184亩,该小班林相较为整齐,为笋竹两用毛竹纯林,试验时的立竹密度2559株/hm2,平均胸径8.4 cm。毛竹林喷粉试验地选择在洋溪乡饱饭坑村15林班5大班1小班(东经117°44′7″,北纬26°16′53″),面积216亩,该小班为笋竹两用毛竹纯林,试验时的立竹密度2700株/hm2,平均胸径10.5 cm。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列

2.2.2 供试器械

市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浙江台州市下股份有限公司);背负式喷粉机(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

2.3 试验方法

2.3.1采用30%噻虫嗪不同稀释倍数竹冠喷雾法的林间试验方法

锐胜农药成分为30%噻虫嗪,属于新烟碱类新型悬浮杀虫剂的噻虫嗪,具有高选择性、安全高效、低毒特点,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作用类似,具有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4]。在梅列区洋溪乡饱饭坑村15林班6大班1小班毛竹林,用30%噻虫嗪进行竹蚜喷雾试验,试验农药的稀释倍数分别是1∶2000,1∶2500,1∶3000,1∶3500,1∶4000和1∶4500。不同的稀释倍数重复5次,并编1~5号。操作步骤为:针对每种稀释倍数的农药,选定5份具有足够数量蚜虫的竹枝样品,一共选备有蚜虫竹枝样品30份供试验使用,每份样品将标有稀释倍数的标签逐一固定上,使用电动喷雾器逐个对蚜虫竹枝样品喷雾。喷雾后立即用通气的聚乙烯塑料袋将供试样品套上,另备对照样品套上通气的聚乙烯塑料袋,不作处理。注意在更换不同的稀释倍数喷雾前要清洗喷雾器。

2.3.2 以森绿粉为载体,与万恒混合不同配比用于竹林喷粉法的林间试验方法

试验区在洋溪乡饱饭坑村15林班6大班1小班(东经117°44′17″,北纬26°17′3″)内,按对角线法从离竹林缘2 m处开始每隔3m选定1株并选择该株有一定数量竹蚜的枝条套上沙网袋。选择了18株竹,挑选有一定数量竹蚜的枝条各1枝供试。在距喷粉区0.5 km 之外竹林设对照区,选择6株竹的各1有竹蚜枝条考查效果。实验按不同比例,用万恒(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啶虫脒)调配森绿粉混合而成。配比比例分别为0.5∶25、1∶25和2∶25。实际操作:针对三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农药,分别选择6株竹,挑选有一定数量蚜虫的竹枝计18份样品竹枝, 将每份样品竹枝分别系上注有配比比例的标签, 使用背负式喷粉机逐个对蚜虫竹枝样品喷粉。注意每种配比农药喷粉6份竹枝样品后,都必须清理喷粉器。所有供试样品喷分后分别套上沙网袋。对照区样品不作任何处理,套上沙网袋,以备统计检查死活蚜虫数量。

2.3.3 效果检查方法与时间

毛竹叶片能迅速吸收噻虫嗪并传导到各部位,蚜虫一旦吸食会停止取食,渐渐死亡[5],药后2~3 d出现死虫高峰,对地上的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不错,持效期达2~5周,对鸟禽、土壤微生物基本无毒。啶虫脒属于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其用量少,活性高,杀虫速效谱广,对环境相容性好,其具有渗透性强、触杀和胃毒特点,在昆虫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即烟碱乙酰胆碱为其作用受体[6]。两类试验从结束喷雾或喷粉防治到检查时间都为3 d。将套袋的竹枝样品带回实验室,逐个统计死活蚜虫数量,按标签注释分别记录,进行效果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啶虫脒的杀虫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当施药时的温度低于26 ℃时,活性较低,28 ℃以上杀蚜才快,35~38 ℃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呈椭圆形的蚜虫有刺吸式口器,虫体小[7],分无翅型与有翅型两种,竹蚜成虫体长2 mm左右。竹后粗腿蚜,紫红色复眼,体淡黄色,卵产初时嫩黄色,十几天后,由灰棕色变黑色。竹色蚜也为黑色蚜虫,而矢竹斑蚜则是黄色蚜虫,呈绿色的是竹梢凸唇斑蚜虫。竹后粗腿蚜11月中旬在叶背以卵过冬,次年3月孵化,1年20余代,由有翅蚜完成孤雌生殖。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矢竹斑蚜1年30~50余代不等,都无越冬阶段,月月为害竹子。竹蚜虫在竹冠下部和林内弱光处分布较多,一般在密度大的竹林中和成竹林可见;和竹林年龄、区域无关。竹蚜虫天敌为飘虫、食蚜、蝇草龄、蚜茧峰等,如果仅依靠以虫治虫防治不现实。针对竹林的密度、高度及受害情况,竹农一般选择使用20%杀灭菊酯2.5%功夫乳油或5%蚜虱净,配比1000~2000倍液喷雾等化学防治方式,菊酯类药剂会造成施药者皮肤瘙痒,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化学防治易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1)采用30%噻虫嗪不同稀释倍数竹冠喷雾法的林间试验。通过喷雾试验结果(表 2)可见,药后3d,每种稀释倍数的噻虫嗪对竹蚜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其中,稀释倍液为1∶3500,1∶4000和1∶4500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69.9%、49.9%,远小于稀释倍液为1∶2 000,1∶2 500和1∶3 000的98.3%、97.4%、96.8%。后3组稀释倍数的农药防效都平均在96.8 %以上,前3组稀释倍数的农药防效平均在49.9%~79.4 %。

表 2 30%噻虫嗪喷雾法防治的竹蚜虫效果

对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当α=0.05时,F=22.013,p=0.005(<0.05)。结果说明:6种稀释倍液同对照样品间的防治效果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6种稀释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当α=0.05时,F= 28.362,p=0.006(<0.05),进一步说明6种稀释倍液间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以稀释倍液为1∶2000或1∶2500或1∶3000的防治效果为佳,但从成本角度考虑,30%噻虫嗪稀释倍液为1∶3000的效果就很好了。

(2)以森绿粉为载体,混合万恒不同配比用于竹林喷粉法的林间试验方法 通过(表3)喷粉试验结果可见:喷粉后3 d,3种配比比例的混合药剂对竹蚜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用万恒(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啶虫脒)调配森绿粉混合而成的农药防治竹蚜虫效果较好,但不同配比喷粉防治效果有较大差异。配比药剂为1∶25的防治效果大于配比为0.5∶25与配比2∶25的。前1种配比药剂防效平均达98.56%以上,后2种配比药剂防效平均为81.85%和95.98%。

表 3 不同配比喷粉法防治竹蚜虫效果

通过方差分析,当α=0.05时,F=12.768,p=0.01(<0.05)。结果说明:3种不同配比喷粉同对照样品间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3种不同配比喷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多重比较表明:当α=0.05时:F= 1.610,p=0.425(>0.05),这说明:3种不同配比喷粉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以配比比例为1∶25和2∶25的防治效果可能理想。但从综合防治效果、人力财力以及环保各方面角度综合考虑,用配比为1∶25药剂是最佳选择。

4 结论与讨论

噻虫嗪防治蚜虫毒性低、使用安全、药效持效期长,内吸性和渗透性很强。因为其性能优异于传统的烟碱类杀虫剂,而且有特殊新颖的结构,有望成为世界性大型的杀虫剂品种。在大面积暴发时可应用30%噻虫嗪稀释倍液1∶1000或1∶1500 或1∶2000配比进行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一旦遇到缺乏水源、林密或竹高的情况,作为常用的剂型粉剂,它的便捷简单、安全省力作用凸显优势,不乏是一种很好的虫害防治方式[8]。高效的氯氟氰菊酯与啶虫脒混合森绿粉,按1∶25配比喷粉法防治竹蚜虫效果最好。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建议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且在虫害发生高峰时期用药,并注意与其他杀虫剂更换使用。

有竹农在实际运用中,将30%噻虫嗪稀释后逐株注射毛竹基部竹腔,由于其强大的内吸作用,效果立竿见影,该办法能大幅减少施药量避免药剂浪费同时有效避免了施药者与药剂接触的可能性。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应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为合理有效控制竹蚜虫的危害,应加强对天敌的研究及保护,提倡无公害防治,推广运用真菌类生物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竹枝蚜虫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蚜虫婆婆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苦竹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高节临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