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散打中武德的价值意义

2020-11-20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武者武德练习者

■杨 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

中华武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汲取和积累精华逐渐形成了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武德,而武术散打是以武术技法为基础的竞技对抗性运动,它同样承载着崇德尚武的精神,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练习武术的目的绝对不仅限于掌握高超的武术技法,更应该通过练习武术提高自身的武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同样,武术散打虽然是以竞技性为主的运动,但也是武术的一部分,一味地追求散打的健身作用过于单一,武德修养对于武术散打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在散打中增加武德修养来塑造练习者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武术散打与武德

(一)武术散打

武术是古代人们在长期劳动、狩猎以及军事战争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运动方式,武术散打则是以传统武术的技术为基础创立的运动项目,他是武术中的一部分。武术散打主要是以对抗为主的传统运动项目,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更替,其称为也在不断变化,有相搏、手搏和技击等,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散打”。

现代武术散打的主要形式就是两个人在擂台上,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的徒手对抗,也是是两个人的智力和意志力的对抗,在实际比赛中,武术散打招式凶狠、对抗激烈。

(二)武德

武德的作用就在于习武之人从事社会活动时,用来制约习武人的行为规范,武德是武术几千年发展中不断汲取和积累逐渐形成的,其代表着中国古老和传统的文化,习武者继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武术的方式发扬并延续至今。因此,习武之人作为武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武德是每个习武人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气质,才能在武术的传播中将二者融为一体,促进人的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武术散打同样作为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武术散打练习者也应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

武德内涵主要表现在“仁、义、礼、信、勇、节”六个方面。“仁”是儒家核心思想,要求习武者要有仁爱之心,作为师父要仁慈,徒弟要孝顺;“义”就是强调一种伸张正义或者是敢于同邪恶斗争到底的精神;“礼”就是礼节,武术中对礼节十分重视,在练习拳法或者展示时都要行抱拳礼,而且拳法中也有很多礼让的招式,表示谦让、友好,这都是武德的体现;“信”即守信用、重承诺,武术的派别繁多,所以就会制约来明确他们的义务,而这种制约需要大家诚信遵守的,因此,守信用、重承诺就慢慢的变成了习武之人的传统,一直发展至今;“勇”即勇敢,在知晓善恶是非时敢于冲上前去与之斗争,这是有胆量、不畏惧的大勇之举;“节”即节操,习武之人要有骨气,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

二、武德在武术散打中的体现

(一)生活中武德的体现

武术散打重视武德修养,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例如在日常散打练习时的一些礼节,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和老师要相互行抱拳礼,做示范动作时也要行礼,在生活中遇见老师要主动行鞠躬礼问好,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同学之间行抱拳礼表示相互之间和睦。不仅如此,在平时遇见以强凛弱或不公正的事件是要敢于站出来,这是练习武术散打人应具备的基本表现。

(二)比赛中武德的体现

1、比赛开始

比赛开始时,运动员在上场之前要先与本方教练行抱拳礼,上场之后向裁判长和观众行抱拳礼,最后双方运动员行抱拳礼,以表示谦虚、友好和以武会友的意思。

2、比赛中

武术人在相互交往是都表现得较为谦让,习武之人在相互切磋武艺或者实战练习时,大多以点到为止,主要目的是交流技法。在散打比赛中,双方佩戴护具并按照竞赛规则进行比赛,在武术散打中认为,攻击要害和反关节这是违背社会道德的,所以,限制双方攻击要害以及反关节部位,首先是保护双方的安全,其次也是武术散打中“仁”的体现。

双方在进行武术散打对抗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斗志、斗勇的过程,在进行武术散打比赛时,无论对方多么强大、实力有多大的悬殊,都敢与之搏斗,永不退缩,这是习武之人勇敢的表现。

3、比赛结束

比赛结束,宣布比赛结果时,获胜一方要依次向裁判长和观众席鞠躬行礼,双运动员相互行礼,然后向场上裁判和对方教练员行礼,这同样表示友好的意思,无论在比赛时双方搏斗多么激烈,在比赛结束时无论是输的一方还是赢的一方都应给与对方尊重,相互行礼表示和睦。

三、武术散打中武德的价值体现

(一)提高武术散打者的道德修养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掌握一定的防身格斗技能,而受过专业训练的散打运动员更具备一对多的本领,由此可以看出,武术散打在健体防身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散打作为武术的一部分,不能过于重视运动价值,从而忽略了对于武德培养,导致武术散打显得过于单一;其次就是虽然现在的专业散打运动员具备非常高的技术水平,由于缺乏文化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薄弱,导致很多运动员有暴力倾向甚至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进行散打运动中,一定要重视对于武德的培养,只有武术散打与武德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德与技相统一,发挥武德对武术散打的导向作用,让武术散打运动成为具有道德教育工具。

(二)培养习武者的意志品质

武术中有“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的

说法,主要就是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培养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武术散打的练习不仅是一个提高专项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习武者武德修养的过程,练武讲究的是文武双全,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武德。武德的修养可以提高习武者的尊师重道、团结互助、坚强勇敢意志品质,在武术散打中,练习者不仅要追求高超的技艺,还要注重武德的修养,从而培养自身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积累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整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支柱,即使科技力量在强大,也是一个失败的民族。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发展,通过对各种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武德,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鼓励着人们奋发图强,武德的价值绝不是局限于武术的范畴,更应该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核心,习武之人不仅是要掌握高超技艺,还应该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因此,武术散打注重武德的培养,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我国所构建的社会是一个公平、法制、和谐、安定、仁爱的社会。武德是习武人展现其精神文明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部分,几千年来武德一直起着规范习武之人行为的作用,有效的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武德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加强对武术散打中的武德教育,使练习者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四、结语

一个传统的民族运动其中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的作用就是规范练习者的行为,长此以来,就逐渐形成了民族文化。武德是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起着制约习武之人行为规范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习武人武德的培养,使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武术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的培养同样重要。因此,武术散打中应重视武德的修养,提高本民族的道德修养、推动谨慎文明建设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武者武德练习者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飞檐走壁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