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研不能走过场

2020-11-19阚平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情调研决策

阚平

“要堅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对调研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也点明了调研中必须反对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里写道: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对“说教式”调研、“盆景式”调研青睐有加;有的只是走过场,不愿正视现实,回避问题,报喜不报忧;有的路线被规划,对象被圈定,结果翻阅的是“补充完善”的材料,听到的是“反复斟酌”的汇报,看到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如此调研,形式大于内容,真东西看不到、真情况不了解,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凡此种种的“表演式”调研,无形中加重了基层负担,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更寒了基层群众期盼之心。这样的调研,又有多少意义呢?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越是在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越要情况清晰如镜,头脑清醒如水,越要重视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他曾讲:“领导干部心里有底还是没有底?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问题。”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掌握实情,才能工作有方。摸清情况、掌握实际是搞决策做决定的基础和前提。浮在面上不行,雾里看花不行,凭空想象更不行。要让调研“从实里来到实里去”,领导干部既要“身入”更要“心至”,不看“盆景”看实景,不看“表演”看实情,不听“套话”听实话,让调研真正成为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实情,让调研的过程成为暖民心、惠民生、抓落实的行动。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只注重形式,却忽视了调查研究的真正意义,浮于表面、不深不透,必然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也做不出正确决策。当年为了做好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毛泽东同志走遍湘南乡村,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人民群众,调查出来的问题、得到的信息都很真实。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少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下足“绣花”功夫,既要调查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要研究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金点子”“千金方”,让调研成为服务人民的“利器”。

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作风实不实,调查研究的结果大不一样。调查研究,就是为了发现真问题、听到真心话。唯求实效,才能解决问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要多到“无人问津”“鲜有留意”的地方,敢于让群众讲真话、诉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虚心听取群众的见解,真正发挥好调研的主体作用,才能有的放矢,防止避重就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做到解决矛盾胸有成竹,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制定措施符合实际,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调查研究不是“跑来跑去”,也不是“纸来纸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看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散发出更璀璨的真理光芒。

猜你喜欢

实情调研决策
Telling the Truth说实话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春天的意外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