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视域下语篇理解的神经机制探究
2020-11-19李淑华
何 杨 李淑华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语篇推理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一直都是阅读研究的热点话题。语篇推理的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从逐个词汇到句子结构,最后到对整个语篇的理解。Kinstch&van Dijk(1978)提出C-I 模型,强调文体表征在语篇记忆中的作用。McKoon&Ratliff(1992)则认为,语篇推理需要两个条件:推理必须对语篇建立局部连贯且推理所依靠的信息必须很容易从语篇的外显命题或一般常识中获取。Fletcher&Bloom(1988)认为只有将有关语境的语篇信息储存在即时记忆中,才会发生自动的语篇推理。
上述研究都只是从理论层面上从局部连贯、整体连贯以及语篇记忆的三个文体表征层面对语篇推理进行了分析。语篇理解是否也有其自己的神经机制呢?语篇推理的心理表征是否需要依靠神经机制为生理基础呢?语篇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正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失语症的神经机制
失语症的分类一直饱受争议。目前,并没有对于失语症种类的划分形成具有一致性和独立性的标准。
1、布罗卡失语症
布罗卡失语症,由法国外科医生P.Broca 发现。Broca 研究发现,在患者中风或者突发事故之后,只能用简单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在语篇中仍有动词和名词的出现,但丧失了语篇理解中的连贯性。这种症状一般在大脑左半球额叶区受到损害的患者中出现。
2、韦尼克失语症
韦尼克失语症,由C.Wernicke 发现,由于左颞叶上接近听觉神经皮层的区域受到损伤,即韦尼克区受到损伤而引起,患者表现为听觉理解受阻,语言表达流畅,但语篇加工能力极弱。
3、传导性失语症
传导性失语症主要是在语言重复上存在障碍。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是可以理解和产生语言,但是要重复刚才所接收到的信息时,变得很困难。Geschwind(1965)认为这种形式的失语症是弓状束或额叶与颞叶间的联系区域受损。
4、其他类型的失语症
跨皮层感觉失语症,主要由于顶叶和颞叶的联系受损,导致单词理解障碍,但重复相对良好。跨皮层运动失语症,主要由于运动皮层下区域的皮层受损导致,症状是自发言语障碍。命名性失语症,主要是由于顶叶和颞叶各部分受损导致单词产生障碍。整体失语症主要由于连接皮层的大部分区域受损,导致所有语言功能都丧失。
二、语篇理解的神经机制
1、右脑在语篇理解中的功能
在对失语症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都是由于大脑左半球受损后,丧失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但是右脑同样在信息加工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关于右脑在语篇理解中的功能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右脑是语篇理解和推理的重要神经机制,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右脑并非直接对语义进行加工和推理。
Brownell et al.(1986)发现右脑损伤会导致患者对语篇无法形成连贯性。右脑损伤的患者无法联系语篇中的上下文。Beeman et al.(1994)通过实验发现了粗略语义和精细语义的加工由大脑的不同半球负责。右脑受损后,患者虽然可以理解语篇的表层表征和命题表征,但缺乏建立句子之间联系的能力。
Robertson et al.(2000)认为语篇被读者建立连贯性时,右额叶下回的激活尤为活跃。St George et al.(1999)则认为,在对没有标题的语篇进行信息加工时,右脑额中沟激活量大于左脑。因此,右脑额中沟负责对于信息收集之后的相关整合工作。
Tompkins et al.(2004)经过研究发现,右脑受损后仍然可以对语篇进行推理,但无法控制不正确的推理,因此右脑可能负责对于语篇推理的管理。Marini et al.(2005)通过实验发现,右脑受损后对语篇理解缺乏“共情能力”。
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语义加工并不在右脑中进行,而右脑主要承担的功能则是工作记忆。McDonald&Wales(1986)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患者在右脑损伤后,对从原句、判断句和错误句的选择会出现偏差,由于右脑的损伤,患者对于语篇记忆在神经机制中的检索出现困难。Prat,Mason&Just(2011)发现阅读能力水平较高的读者是因为擅长语篇推理,只有语篇推理需求“溢出”时,才会激活右脑。
2、大脑额叶在语篇推理中的作用
Ferstl&von Cramnon(2001)认为语篇推理的关键部位是大脑的额叶区域。研究发现,当读者在做语篇推理时,大脑左额叶和颞叶发生了单侧反应。Ferstl,Guthke&von Cramon(2002)发现,让读者判断两个句子之间是否存在推理关系时,大脑两侧额叶受损的读者无法对句子与句子之间进行推理。Sieborger,Ferstl&von Cramon(2007)以及Friese et al.(2008)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语篇推理过程中主要负责信息加工的是额叶背内侧。
Keil et al.(2005)通过研究发现,额叶受损患者很难联系上下文,丧失了语篇理解的连贯性,尤其对于左额叶受伤的患者难度更大。
三、影响语篇推理的其他因素
语篇难度和语篇的类型可能由不同的神经机制进行信息加工,因此文本和读者个人因素都对语篇推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文本相关因素
陈松松、张辉(2017)发现,当读者面对语篇时,大脑负责推理的神经机制将自动对语篇进行向前推理,但这一信息加工过程对读者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在对多个句子建立语义联系的过程中,读者还回自动对语篇进行回溯推理。两者推理可以同时进行,前者所需神经机制较多,前者可以促进后者的进行和完成。
2、读者相关因素
读者的认知能力不同,在对语篇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将会选择不同的策略和资源。Cook et al(2001)发现对语篇进行推理的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读者的工作记忆中,读者可以在推理过程中轻易地调取。在失语症的神经机制研究中也发现,工作记忆较弱可能导致读者无法建立语篇连贯性。工作记忆效率较低的读者无法控制一些与语篇无关的信息,形成推理信息溢出。
Mason et al.(2008)认为,右脑参与语篇推理是因为它承担着读者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可以使读者在神经功能网络中构建自己或说话人的话语场景而形成空间模型,并通过语篇推理感受语篇中的情感态度建立情感模型,来帮助读者对整个语篇进行推理。
四、语篇推理分层加工模型的解构与重铸
陈松松、张辉(2017)通过对句子表征的分层进行研究,发现语篇具有三个表征结构: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和情景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语篇推理层加工模型。
图1
本文认为,语篇理解有其自己的影响因素,语篇记忆也有表层表征的分层,因此,语篇推理分层加工模型的建构也可以从语篇理解和语篇记忆的角度出发。同时,通过对失语症神经机制的讨论与归纳,左脑为语篇理解提供了强大的生理基础支持,应在分层加工模型中体现。本文尝试着对语篇分层加工模型进行解构,并提出新的语篇推理分层加工模型(图2)。
图2 语篇推理分层加工模型(新)
Fletcher(1994)认为,读者对语篇记忆有三个不同水平。Van Di jk&Kintsch(1983)提出了三个水平,表层表征,命题表征和情景模型:语篇中所描述的事情状态的模型。语篇记忆的三层结构为我们给语篇推理分层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在读者对语篇进行推理时,三个层次由不同的脑神经区域承担。
通过对失语症的神经机制研发发现,左脑的额叶和颞叶是人类主要的语言神经中枢。在视觉神经和听觉接受到信息之后,由这一部分神经区域对文本进行粗略加工,并将一些信息储存在工作记忆中。所以本文认为在对语篇的表层表征进行理解、推理、加工时,人类的左脑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对额叶受损的患者研究中发现,额叶不仅承担着对整个推理过程监控和判断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形成语篇连贯性的作用。因此额叶在语篇推理到第二阶段时,成为信息加工的主要神经机制。
在对右脑的神经机制的讨论中发现,右脑仅仅负责粗略的信息加工、推理后的信息整合、共情能力以及对推理信息“溢出”的解决。因此,右脑最整个语篇推理过程中是最后一个阶段,负责对所有信息以及推理信息的整合归纳,并在共情能力的帮助下,通过神经网络形成图示,帮助读者理解语篇内容。
与此同时,语篇连贯性、语篇内部句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读者工作记忆强度和效率的不同都会对语篇推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语篇推理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使读者可以通过神经机制自发地对语篇进行加工和推理,但加工和推理过程中若出现推理失误,或无法继续推理,神经机制就会引导这向前推理或回溯推理。
结语
目前对语篇理解、语篇记忆、语篇推理的研究较多还从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视角出发,对于与语篇推理的神经机制研究较少。由于已有研究资料比较零散、而且研究年份较早,因此能作为参考依据的数据信度和效度较低。在设计语篇推理相关实验时,无法对语篇内句子相关度和语篇的连贯性进行测量,同时,实验语篇和自然语篇也存在一定区别,对语料的分类也缺乏一致性,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也不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较多地从神经机制的研究出发,对于脑部神经区域的主要的研究都依赖与静息态fMRI 和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但fMRI 时间分辨率较低,ERP 空间分辨率较低。对于脑部功能深层的探测可以采用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但对脑部有创伤性。最佳的选择是MEG(脑磁图),时间、空间分辨率都很高,但造价过高,不利于大批量的检测和实验。其次,对于失语症的研究主要从医学方向出发,将失语症与语篇推理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现在对于失语症和语篇推理的研究大多以成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先天性失语症和语篇推理功能障碍的研究、儿童、二语者和外语研究者的研究较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失语症的治疗、语篇推理加工机制、不同语言之间的推理策略和语言教学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