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闭环式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交通运营专业为例

2020-11-19杨君鹏孙晓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徒闭环课程体系

杨君鹏 隋 爽 孙晓梅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轨道交通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乘客运输工作组织)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专业。教育部于2016年8 月30 日公布《关于公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备案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109 号),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通过了备案审核。作为试点专业以来,学院始终重视专业设置及规划、专业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学生就业及社会评价等各环节的建设与实施。构建了“多元化”考试与考核、教育与培训、学生与学徒的双重闭环式培养模式。本文着重介绍该专业项目背景、主要措施、取得成效和启示与思考,并通过两年的试点专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究。

一、项目背景

(一)专业试点工作

由于本行业具备一定的区域性和专业性,专业在成立之初便于长春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并始终执行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模式探索,2015 年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与集团公司在招生招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考核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探索了一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路程。

(二)建设基础背景

(三)试点目标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立长职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的专业共建共管机制,推动了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员、车站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等几大职业岗位招生招聘统一化;实行“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设置及规划、专业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学生就业及社会评价等环节于一体的闭环式育人模式。深化职业指导、行车岗位实务、客运岗位实务等课程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发挥学校教师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术骨干实践技能操作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主要措施

(一)现代学徒制的机制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在专业试点工作开展之前提前成立,并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开展试点工作计划和程序。领导小组由专业教师和公司运营事业部人员组成,主要工作包括试点申请书、任务书、实施方案的论证、执行、总结,以及专业建设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企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并将车站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最好是本站值班站长或值班员)本区域工作小团体(或者分组),各工作人员若干,听从上级命令、统一指挥。

领导小组为确保学徒制专业的顺利开展,每年11-12 月份根据公司运营线路岗位预期制定专业次年9 月份的招生计划,并组织面试工作,9 月份新生入学即成为运营线路的学徒员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营事业部全程参与,每学期选派1 名业务骨干进行理论授课,每学期安排1 次学徒员工的岗位实践课程(1-3 周或12 周);学徒员工在学习期间,公司建立学徒员工业务档案,记录学徒员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实际表现,包含课程成绩、平时表现、特点专长等,作为入职的参考资料。

(二)实施“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实际,采取“日释”的方式,落实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企业学徒可采取“一师多徒、一师一徒”等多种方式。学生在学校系统的学习专业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企业负责“师傅带徒弟”形式中的师傅,通过企业实际经典案例和情景模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演练,实现校企一体化共同树人、育人。在学生毕业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高职学历证书。

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标准,联合企业人事部门一同对考生进行初步面试,对于成绩合格者给予录取资格;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同样要进行学院专业知识和地铁企业基本岗位技能的双重考核,最终合格者进入顶岗实习并择优录取,最后对顶岗实习内容进行考核,合格即可进入企业就业,在学生3 年的学习过程中校企共同落实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三)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全科医生已经接受正规的医学专科或本科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传统课程设置过于繁冗,针对性不强。此外,全科医生需要在培训基地以培训学员身份工作,而带教老师多为临床医生,学习形式多为教学查房或病例讨论为主,缺乏固定的线下理论学习时间。线上“微课”平台可以为全科医生提供针对性强,内容精简的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带教老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带教效率[17]。且微课内容易于标准化、规范化,符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的。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图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城轨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营涉及车辆、行车、票务、客运、通信信号、供电等诸多业务系统。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据“企业用人需求的岗位资格标准”并结合“学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双重指标,通过城轨车站客运值班员、车站站务员、厅巡、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站长(区间段长)、行车调度员、车场调度员等专业技术岗位的分析,确定专业的6门核心课程。聘请企业运营事业部工程师担任专业兼职带头人,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制定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图3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三、取得成效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生就业校企同步

招生方面:2015 级学生45 名,最高分452 分,最低分382分;2016 级学生41 名,最高分437 分,最低分354 分。就业方面:2013 级毕业生101 名,集团有限公司就业85 名;2014 级毕业生39 名,集团有限公司就业23 名。2015 级毕业生45名,集团有限公司就业33 名,2016 级毕业生39 名,集团有限公司就业34 名。在保证专业招生、人才优质培育、企业岗位需求同时,招生与就业在数量、质量上达到了校企同步。

(二)实施工学交替“双主体”闭环式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聘请了企业相关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闭环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宗旨所在。学院该专业与集团运营事业部、乘务部联合、共同对行车调度员、客运值班员和票务员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学徒)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乘客运输工作组织基础分流措施方法和掌握客运设备设施使用技能以及售、发车票票务管理工作,具备解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

闭环式育人模式的课程体系是根据我院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企业岗位职能培训内容进行了重构,既要满足了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培养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也是闭环式育人模式的实质体现。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选取城轨运营行车员、行车管理员等4 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和完善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开发认识实习、行车岗位实务、客运岗位实务、顶岗实习4 门学徒制企业课程标准,通过学校、企业两个课堂的循环学习学徒,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表1 企业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闭环式育人模式改革实践中,要重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广泛学习,更好地适应了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五)“走出去-请进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将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两大培育点。研究提升了学校专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有效配合的方法,形成了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产学研合作的多赢的闭环人才培养模式。

(六)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行业、岗位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借鉴长春轻轨、地铁关键车站的设备设施,补足了净月实训基地设备条件,实现校企共用、校企共享、校企校互补。引进了国家、行业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资格标准,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客运员、行车管理员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选取和设计课程内容,开发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项目,共同编写了行车岗位实务等项目化教材,建设了客运岗位微课资源,开发了票务组织等课程网站等,以及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城轨运营实训基地和客运员、行车管理员等学徒岗位的实践条件建设,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为学生学徒提供了工学交替学徒岗位,创建了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保证区域共享,解决了我院现代学徒制师傅和设备资源紧张问题,保障了闭环式育人模式的实训环节实施。

(七)“多元化”过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构建了由企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探索了以企业考核评价为主、学校考核为辅的多元化过程考核体系,实现了考试与考核、教育与培训、学生与学徒的双重闭环式培养模式。

四、启示与思考

(一)现代学徒制闭环式育人模式在专业试行以来,专业和学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企业课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二)在专业继续试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闭环式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专业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完善。比如:企业指导老师聘任、企业师傅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进行学徒学习内容的确定、学徒制体制的完善。专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从课程建设开始,继续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猜你喜欢

学徒闭环课程体系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魔术师的学徒
一种新型烟气含氧量闭环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基于四元数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闭环检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