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画技法对寿山石雕刻的借鉴意义

2020-11-19郭紫阳

天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文 郭紫阳

《十八学士》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各种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中国画和玉雕艺术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东方美学的集中体现,而且具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寿山石雕作为玉雕的一个具体门类,与中国画艺术有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要想提高造型水平,很有必要从国画中汲取养分,形成自身特色,实现更高的艺术价值。

一、中国画与寿山石雕的艺术交集

中国画与寿山石雕都是厚重的中华文化在艺术层面的展现,因此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造型设计、构图、风格以及对意境的塑造等。作为寿山石雕从业者,借鉴的第一步便是“找相同”,只有明白寿山石雕与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在运用层面才会得心应手。

在造型方面,中国画和寿山石雕都主张主次分明。通常而言,在艺术塑造过程中表现的主体只有一个,而其他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起到陪衬作用,这样才能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构图上达到整体协调,用主要手法体现主体形象,以此打造一种有序性、完整性。国画和寿山石雕的造型设计都非常注重构图,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塑造形象都是基础工作,是艺术的生命。在关注主次的前提下,合理构图,巧妙安排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使作品达到既瑰丽、宏大又细节丰富的效果。

从构图原理上看,中国画强调疏密、远近、动静、大小等对比,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有主有次,在主与次的对比中达到和谐的效果。在寿山石雕塑造形象时,也会用到这一原理。寿山石雕有圆雕,也有浮雕,但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在圆雕中运用得更加立体化,在浮雕中则采用二维视角。

“白描”是中国画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它通过线条的变化体现画家的情感,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在寿山石雕刻中,线条也是必须把握的技巧,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寿山石雕和中国画的相通之处。所有的作品都成型于线稿,线条分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玉雕作品的表现效果。

“留白”是中国画、寿山石雕创作中用到的又一种构图技巧,在中国画中,空白并不只是空白,而同样被赋予了“有形”的意义,形式上是空白的,但在思想内涵方面却有高明的意义,留白是一种手段,用极致的“疏”来创造美感,提升艺术品位。在寿山石雕领域尤其如此,特别是在浮雕的创作中,高明的玉雕家并不会把画面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是巧妙地利用空白,表达心中对艺术的独特感悟,留白也可以为寿山石雕带来灵动气息,结合其他色彩,构成一幅既具有天然之美又包含人文精神的佳作。

玉雕与国画一样,更加注重“神似”,在创作中,许多形象都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画的风格,融入了国画的人文价值,如山水、童子、人物造型等,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其实,“神似”“写意”的也几乎是所有中国艺术共同的特点,表现手法高度概括,融入想象、夸张的手法,突破现实世界的限制,艺术化地反映生活。寿山石因其天然属性,在写意方面较国画更有优势,更加容易操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寿山石雕是国画艺术的延伸。

最后,对意境的把握也是中国画与寿山石雕的一大共性。传统中国画用笔墨打造意境,使读者产生一定的联想,追求传神的表意,景与境融合,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唯有意境高妙的作品才能算成功的作品。

二、寿山石雕可以借鉴的国画技法

首先,构图是创作的第一步。无论是画家还是玉雕设计者,都必须善于把握事物形象,通过艺术化的设计,让客观形象呈现在作品中,达到“高于生活”的目的。在设计、构图阶段,寿山石可以借鉴吸收国画中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让作品更有层次感、纵深感。要实现这一目的,创作者首先要对线条有完善的理解、运用。国画用笔、墨、线条来表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人物形象,而对于雕塑而言,一切形象都要靠刀来塑造,只有用刀技法娴熟,才能深入浅出地刻画出流畅、生动的线条,使设计灵感的实现游刃有余。

中国画更注重情感的注入,而在很多情况下,寿山石雕更注重工艺性,但是好的作品必然是饱含作者思想、情感的作品,因此,作为寿山石雕刻者,也应该向国画画家学习,让雕刻的过程变成情感流露的过程,刻出有感情、有温度的线条,体现出轻、重、缓、急、顿、挫,突破玉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其次,寿山石雕还应该向国画学习构思、表现手法。国画注重观察认知,具有厚重的底蕴,在表现手法上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主张“意在笔先”,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寿山石雕要向国画学习“厚度”,避免轻率的设计,而应该厚积薄发,在设计中体现传统思想文化之美,在造型上不应过分追求形似,而应像中国画一样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那份奇妙,给观赏者带来更多的趣味性,而非直白地表达一切。

最后,寿山石雕要向中国画学习对意境的刻画,采用国画中“虚实相生”的技法。有虚则实存,有实则虚生,让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自然,使观赏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意外之意、画外之画的“虚境”,让作品既能反映雕刻者的雕刻功底和设计思路,又能体现审美趣味,赋予作品“灵魂”,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三、寿山石雕刻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寿山石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要想做出成绩,必须学会博采众长,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中国画具有完善的艺术创作体系,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教材”,因此,作为寿山石雕刻者,虚心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第一步。

学习离不开大范围地涉猎知识素材,形成自己的储备库。数千年的书画传承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许多名画极具参考价值,雕刻师要形成学习的习惯,定期去博物馆、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或借助互联网广泛地浏览、学习书画知识,寻找其中可以与寿山石雕结合的创意点,关注市场需求与流行趋势,厚积薄发,创作出既具有古韵又符合时代审美的佳作。

实战方面,寿山石雕刻者最好掌握一定的国画基础,尤其是对线条的把握,打好艺术基础,深入地研究国画隐藏于表面技法背后的创作思路,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坚实的国画基础对于寿山石设计、创作来说不可缺少。

综上所述,中国画是寿山石雕的“老师”,是创作灵感、技法的宝库,只有具备一颗虚心学习的心,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技能,向国画“取经”,寿山石雕艺术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从而实现工艺与技巧、文化与艺术等多方面的创新。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